第一部分 三焦篇 2
三焦论 2
第一章 三焦是脏腑经络的膜 2
一、脏腑的膜 2
二、筋膜、皮肤、分(肌)肉膜 3
三、经络腧穴的膜 4
四、三焦的形态是膜状结构 5
五、《内经》三焦膜的运用 5
第二章 元真论,兼论三焦是元真象体的膜 9
一、《内经》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9
二、元真象体研究的意义 10
三、生命发生 11
四、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 11
五、元真象体 11
六、三焦是元真象体的膜 13
七、元真象体理论是脏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第三章 三焦的分布及功能 15
一、三焦的分布 15
二、三焦的功能 17
第四章 三焦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9
一、三焦与心的关系(三焦与络脉的关系) 19
二、三焦与经络的关系 26
三、《内经》确立的三焦、经脉、经络的空间结构 27
四、三焦与肺的关系 28
五、三焦与脾的关系 30
六、三焦与肝的关系 32
七、三焦与肾的关系 35
第二部分 精气篇 39
神气论 39
第五章 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39
一、神是什么 39
二、脑为精髓神明的腑(头脑为元神之腑) 40
三、肾为产生元神的脏 40
四、神的传导 41
第六章 神明 45
一、神与阴阳 45
二、神的功能 46
三、神、精、气相互关系 60
第七章 疾病的发生与神相关 61
一、神对疾病的影响 61
二、影响神的因素 62
三、精神性疾病 63
四、神伤与脏腑躯体病 65
第八章 神的临床病症 106
一、神志性神病 106
二、神志性神病的临床症状 110
三、视、听、嗅、味、触觉神病 119
四、七情神病 123
五、语言神病 124
六、眩晕神病 126
七、发作性神病 127
八、筋骨肌肉神病症 128
第九章 神与疼痛 147
一、痛为神病 147
二、疼痛传递 147
三、疼痛病因 148
四、疼痛诊断 149
五、寒气致痛的原理 151
六、寒气致痛对《伤寒》《金匮》的影响 154
七、临床疼痛病症 154
八、痛觉缺失 170
第十章 神病治疗 171
一、疾病治神的必要性 171
二、治神的指导思想 172
三、静息心理治疗 173
四、水谷精气养育神 175
五、内科药物治疗神病 176
六、从胆、三焦治疗神 176
七、按摩治疗 177
八、特殊方法治疗 177
九、综合治疗 178
第十一章 神病治疗——论经气 179
一、经气的涵义 179
二、经气的运行 180
三、经气的作用 181
四、针灸治疗 183
元气论 188
第十二章 元气的发生 188
一、出处 188
二、元气发生于肾 189
三、古代对肾间、肾间动气的认识 190
第十三章 真气与元气 191
一、真气出处 191
二、真气在心肺中合成 191
三、真气的功能 192
第十四章 元气的功能 194
一、生气之原 194
二、十二经脉的根本 198
三、肾间动气 199
四、五脏六腑之本 200
五、呼吸之门 201
六、三焦之原 201
七、守邪之神 202
卫气论 207
第十五章 卫气的运行及功能 207
一、卫气的涵义 207
二、卫气的生发 207
三、卫气的运行途径 208
四、卫气运行理论的实践意义 210
五、卫气的特性 210
六、卫气的功能 213
七、卫气失常,为百病母,百病产生的基础 222
第十六章 治卫气是针刺治病的原理 224
一、《内经》侯卫气所在而施针刺 224
二、治疗原则与措施 224
三、治卫气调顺神气 226
四、谨侯其时的治疗 226
五、病在阳的治疗 226
六、病在阴的治疗 226
营气论 228
第十七章 营气的涵义 228
一、生成营气的器官 228
二、营气的涵义 229
第十八章 营气循环 230
一、血脉道路 230
二、经络道路 231
三、三焦道路 232
第十九章 胃气论 233
一、胃气出处 233
二、胃气的涵义 233
第二十章 营气的获得 237
一、水谷五味 237
二、水精物质 246
三、营气的利用 249
四、药物的利用 252
五、影响水谷精微运化的因素 256
六、营气的作用 257
七、水谷精微利用后的排泄 258
精气论 260
第二十一章 概述 260
一、宇宙天地之气 260
二、精气的发生 261
三、外部精气的利用 262
四、精气的命名分类 262
第二十二章 精为生命的基础 264
一、精构成脏腑器官 264
二、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 264
三、认识精气 265
第二十三章 精气发生疾病 293
一、概述 293
二、精气危重病 294
三、精虚致病 297
四、精壅为病 302
五、精气倍至为病 303
六、精伤为病 303
七、精气病诊断 307
第二十四章 精气病的治疗 312
一、精气病治疗的原则 312
二、精气病治疗的措施 313
第三部分 疾病原理 320
第二十五章 正邪论 320
一、正邪关系 320
二、邪气形成的因素 322
三、邪气的传感途径 324
四、邪气在体内的传感规律 327
第二十六章 《内经》的病理学理论:卫气为百病之母 330
一、卫气为百病母 330
二、三焦为卫气与邪相争、卫气御邪的病理场所 330
三、卫气为百病发生、变化的主宰 331
四、《内经》卫气为百病母的相关论述 332
第二十七章 发病学说 335
一、正虚发病学说 335
二、奇邪发病学说 336
三、中医发病学的主体——正气与邪气相并 342
四、新故邪发病学说 343
第二十八章 邪气论 346
一、风邪 346
二、火邪(暑热) 352
三、燥邪 364
四、寒邪 366
五、湿邪 375
第二十九章 故邪论 379
一、故邪的涵义 379
二、故邪的种类 380
三、故邪存在的部位 380
四、故邪发病的因素 380
五、故邪发病 381
六、故邪与伏气 381
参考书目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