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淑媛,张淑新,韩然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3239908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现有的历史文物和遗存为主要线索,分皇朝建都、帝都皇宸、皇家园林、黄帝陵亲等篇章,介绍了这些遗存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及围绕该物该处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和趣闻传说。

北京:充满古都神韵的当代壮美都市(代序) 1

第一编 皇朝建都 3

石敬瑭盗卖燕云十六州 3

辽代的燕京 地位并不高 4

契丹辽燕京城 妙笔生花的汉文城门名 5

金代的中都——从宋手里抢的燕山府 6

海陵完颜亮的德行 7

杀死正室皇太后 7

创“射鬼箭”的完颜阿骨打 9

庶子不服庶出 完颜亮想当皇帝 10

完颜亮杀弟 舍我其谁 登帝位 10

圣文神武皇帝“裸逐为戏”的卧室生活 11

“海陵王”不是尊称 12

金朝国小 京城多 13

海陵迁都燕京的引子——水中莲花 14

隐匿罪恶 吃饱肚子 攻打北宋 海陵迁都 14

海陵迁都 燕王迁墓 15

百里传土筐 扩建金中都 16

从汴京照猫画虎来的中都城 17

迁完都城 迁祖坟 18

升潞县为通州 修汴京以攻南宋 18

一报还一报 海陵命丧本家人的手里 19

南宋二帝阶下囚 屈辱过路燕京城 20

元代的大都新城——三头六臂哪吒城 21

和尚出身的文化人子聪 22

刘秉忠从和尚到光禄大夫 23

占星者谶言 忽必烈肝儿颤 移址建大都 24

元大都是半年休眠半年醒的城 25

朝廷官员 大都上都两头跑 25

秋季 元帝回大都猫冬 27

卢沟桥葬刘秉忠 28

元大都的创意 哪吒闹海 29

“三头六臂”的元大都新城 30

披草挂帘的“蓑衣城” 31

明代的北京城——永乐皇帝自南京迁来的帝业 32

开国皇帝朱元璋 饥民出身的小和尚 32

大元终结者朱元璋 开辟大明新乾坤 33

大将军徐达 克大都 定北平 34

元僧以宋理宗头盖骨为酒碗 明太祖寻遗骨回故陵 36

燕王朱棣 北平守边 37

燕王伐南京 即位永乐帝 38

永乐坐龙廷 北平改北京 39

永乐帝公开备材料 暗中迁都北京城 40

为建万年都 采伐千年木 41

石窝采凿汉白玉 旱船拽运北京城 42

城砖 金砖 琉璃瓦 取自泥土化神奇 43

永乐帝在南京 三次巡幸北京城 44

寻形胜吉壤天寿山 定不拔之地十三陵 45

迁都北京的生米 小火慢煮成熟饭 45

锅盖即将揭开 文武大臣终于唱出迁都的颂歌 46

伟大时刻 正式营建北京的工程开始 47

大明天子永乐帝 关怀照料建都人 48

历史掀开新一页 北京成为大明王朝新国都 49

北京 皇皇帝都城 50

充满音乐感和色彩美的明北京城 52

大明皇帝子孙 继续完善北京城 53

北京的双重城楼 雄伟的城关 54

北京城门的瓮城 城中之城 又一道关隘 57

北京城墙的水关 又一道城关 59

北京的城墙是一道高屋建瓴的御敌防线 60

北京城的护城河 一箭之地的防御线 61

明北京城依然是“三头六臂哪吒城” 62

神话传说 大将军徐达神箭定北京 62

高亮赶水 错扎龙王苦水囊 63

龙毁西直门城墙角 65

九门八点一口钟 65

崇文门铁塔镇海眼 67

大明王朝建外城 护卫北京城 68

北京城外设信地 69

数万官兵严守内外城门 69

秘密地下藏兵坑道 70

民间传说的北京城天堑关隘 71

四山一挡八十万窖兵 73

四道弓箭长阵 防守北京城池 73

北京城里的弓箭阵势图 74

北京人世代生活在神话世界里 76

关羽大帝 把守北京南东西三面城门 77

正阳门的关帝庙 77

真武大帝 守护北面二城门 78

法力无边的观世音菩萨 协同关羽共守正阳门 80

北京城九门十座庙 一座无神道 81

雷击三大殿 逆言南迁者掉脑袋瓜儿 82

欲迁都回南京的明仁宗 险些没当成皇太子 83

弟弟不满哥哥被立皇太子 84

拥戴皇太子 解缙蒙受不白之冤 85

一把辛酸泪 皇太子终于熬上皇位 85

想回南京的明仁宗 永远地留在了北京 86

“好圣孙”宣德帝 继续以北京为皇朝帝都 87

皇帝父子宽厚忍让 唤不醒汉赵二王的亲情 88

北京皇城内 铜缸焚汉王 89

明英宗朝 再次溅起国都南迁的微澜 89

明崇祯帝 耳边又掠过南迁的小风 90

大明王朝陷入外患内忧的绝境 91

大明朝的外患 关外建州女真 92

明朝设中央直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92

明朝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统辖一百八十四女真卫 93

为繁荣女真经济 明政府设关开市 94

关怀东北军民 明政府垦荒漕运 95

明洪武帝 封藩王镇守大明东北地区 95

东北一带风俗礼仪与中原相同 96

明朝开国 命令辽东建学校 97

辽东奴儿干自古是中国的边疆国土 97

大明王朝的内忧 李自成饥民起义军 98

被掳的压寨丈夫 成为李自成战略谋臣 99

吃他娘 穿他娘 闯王来了不纳粮 100

关内李自成与关外皇太极的“默契”颠覆大明王朝 101

大顺朝终于了断大明朝 102

李自成坐上北京的龙廷宝座 103

吴三桂不是为陈圆圆冲冠一怒 105

吴三桂衷心拥戴明太子当皇帝 106

李自成紫禁城登基 成为合法皇帝 107

大顺朝不顺 李自成最后的命运 108

推翻者与被推翻者 联手抗清 110

郑成功保卫台湾 清康熙要遗弃宝岛 111

明崇祯帝的皇太子被多尔衮以真为伪杀害 112

明两皇子被清康熙帝以真作假杀害 113

吴三桂借清兵以救大明朝 114

避“圣讳”清朝改北京城门名 115

清末北京外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115

民国时的巡城顺口溜 117

神圣的帝都京城 被肆意践踏摧毁 118

洋人先下手 拆毁北京城墙 119

环城铁道破城墙而过 119

东交民巷使馆区 改城墙水关为“车站门” 120

北洋政府 开辟和平门 120

北洋当局拆毁城楼 121

日本侵华军毁城墙扒豁子 122

北平当局改东西豁子为两城门 123

京城陆续拆城 123

北京城门的俗称 123

第二编 帝都皇宸 129

曾经的辉煌 明北京皇城 129

南城 太孙宫 131

西苑 太液池 131

太监 内府衙门 132

清朝的皇城 132

保存完整的人类杰作——紫禁城(今故宫) 133

皇帝的“年号” 135

一个皇帝多个年号 136

一个年号多个皇帝 136

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137

年号的撞车 138

明朝皇帝终生在紫禁城里干事业 138

明朝皇帝大臣上朝很辛苦 139

清朝皇帝一年有十个月不在紫禁城度时光 140

清朝紫禁城趣事——护军躺被窝里喊“哦” 141

紫禁城南书房的大酱缸 142

第三编 皇家园林 147

皇城内的西苑太液池(今北海公园) 147

大明朝的开放式皇家园林 148

明朝文武官员畅游西苑太液 148

清代西苑是皇家专属禁地 150

中华民国开辟西苑为民众公园 150

玲珑小城——团城 151

五指连峰的后苑万岁山(今景山公园) 152

颐和园里万寿山 153

明朝的西湖好山园 154

西湖岸畔 木球使者化缘来的功德寺 155

石人“天眼”开 155

清乾隆帝改好山园为清漪园 156

清西太后大胆动用海军款 重修颐和园 156

修一个颐和园 毁一支海军舰队 157

光绪帝亲政紫禁城 西太后“颐养”颐和园 158

人间仙境颐和园 159

西太后睡觉的寝宫乐寿堂 160

颐和园里的光绪帝牢房 161

园子内慈禧玩乐区 162

枯荣百年的颐和园长廊 163

九霄云上的万寿山 163

万寿山后 宫廷内部买卖街 164

蓬莱仙海昆明湖 165

颐和园的绝妙造园意境——仙蝠捧寿 166

果郡王私游清漪园 二十余人受连累被严惩 167

颐和园里的皇家海军水操学堂 169

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 170

颐和园差点成清逊帝的私宅 171

颐和园的初次开放 172

颐和园侥幸没变成溥仪的私人财产 172

玉泉山静明园 173

玉泉山洞天福地 173

清康熙圈玉泉山为静明园 174

圣安寺三佛像移进静明园 176

玉泉垂虹 176

香山静宜园 177

香山 漫山杏花香 178

香山独有翠色 178

重岗叠翠香山寺 179

香山古迹遍山崖 180

香山为静宜园 181

静宜园内垣二十景 181

静宜园外垣八景 183

香山大昭庙 183

香山碧云寺 184

明太监坟地扩建碧云寺 184

西山晴雪与香山红叶 186

圆明园五园 187

清帝扩建圆明园 187

圆明园的古典景观 188

圆明园后湖九岛的妙境楼阁 189

九岛外 景观如仙境 191

圆明园的西洋景观 192

圆明园的造湖意境——福海神龟 193

圆明园的买卖街 194

摊派外省官员修建圆明园 195

世界顶级皇家园林毁于英法联军 196

抢劫和焚烧圆明园的外国现场报道 197

被抢掠的中国珍宝无法估算 198

清西苑畅春园 198

明朝的京国第一名园——李园(清华园) 199

清康熙帝在清华园建畅春园 199

风景如画畅春园 200

畅春园内买卖街——苏州街 201

消暑夏宫畅春园也毁于英法联军 202

西郊公园——北京动物园 202

从王爷园邸到皇家园林的乐善园 203

说不清哪个贝子的三贝子花园 203

清末京师农事试验场 204

晚清万牲园 205

不知大限将至的西太后 兴致勃勃观禽兽 206

三贝子花园变迁为北京西郊公园 206

第四编 帝祚坛庙 211

帝都北京的坛庙祭祀 211

效法唐宋 明朝郊祀 212

礼之大在祀 祀之大在郊 213

皇朝太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214

明朝皇帝与元配皇后一对一享太庙 216

清朝11个皇帝和24个皇后共享香火 217

事死如事生 太庙的日常祭祀 217

皇后的“谥”、“封号”、“徽号”和“尊号” 218

皇帝的“庙号”、“徽号”、“尊号”及“尊谥” 220

太庙的神主 220

太庙的大祀日 221

太庙是全国最大的庙 224

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224

皇朝社稷坛(今中山公园) 225

社稷坛五色土 225

“社”是土地 “稷”是五谷 226

社稷坛的大祀和建坛 226

社稷坛改成中山公园 227

公园内点缀有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228

标志中国人耻辱的克林德碑 228

日本侵华军抢公园名贵金鱼和大门铜钉帽 229

祭祀皇天上帝的天坛(今天坛公园) 230

美妙的祈年殿 232

奇妙的回音壁 233

神奇的圜丘坛 234

以九计数的圜丘坛 234

圜丘坛中心的太极石 235

天坛充满“天”的神秘 236

通往圜丘坛的丹陛桥 237

诡秘的“鬼门关” 237

牺牲所里的神牲 238

七十二地煞如地狱般恐惧 239

神秘的七星石 239

皇帝斋宫致斋 240

明洪武帝废除斋戒宰牛犊为膳食的周礼 241

夜半三更 皇帝登圜丘坛祭祀 241

演奏祭祀礼乐的天坛神乐观 242

天坛对民众的开放 243

日本侵华军在天坛的罪恶 244

祭祀皇地祇的地点——方泽坛(今地坛公园) 244

方泽坛为方形 245

方泽坛祭祀是大祀规格 246

民国时期 地坛改为公园 247

祭祀太阳的日坛——朝日坛(今日坛公园) 247

朝日坛祭祀大明之神——太阳 248

朝日坛为中祀规格 249

鸦片战争终结了日坛祀日 249

日坛成坟地 后改公园 250

祭祀月亮的月坛——夕月坛(今月坛公园) 251

夕月坛祭祀夜明之神——月亮 251

民间也拜月 252

皇朝山川坛 253

明永乐帝迁都后的北京山川坛 254

天神坛和地祇坛 255

清朝另建的风云雷雨庙 256

京师箕位建风神庙 256

京师东方建云神庙 西方建雷神庙 257

雨神与西苑龙神合祀在时应宫 257

祭祀值年神的太岁坛 258

太岁是年神 258

皇朝把“太岁”视作“丰年之神”祭祀 259

祭祀战旗的旗纛庙 260

祭祀人鬼的城隍庙 261

城隍在人间的地位 262

城隍老爷的出巡 263

城隍的加官晋爵 263

北京的都城隍庙 264

山川坛内“人鬼”迁往都城隍庙 265

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先农坛 266

先农坛的耕耤礼 267

明朝耕耤礼 皇帝 三公 九卿都推犁 268

清朝修改耕耤礼 270

为听颂歌 清帝四推犁 270

清乾隆帝改建观耕台 271

民国先农坛 南辟公园 北为游艺园 272

侵华日军传播瘟疫 先农坛生石灰活烧中国人 273

先农坛北部神坛变民居 274

祭奠黄帝轩辕氏的先蚕坛 275

大明皇朝在安定门外建先蚕坛 275

明嘉靖皇帝亲自规定先蚕坛 276

明朝皇后行亲蚕礼 277

皇后以千金之躯出宫祭祀先蚕坛 278

皇后亲自动手采桑叶 278

明朝再造西苑先蚕坛 279

清朝北海另建自家先蚕坛 280

中国古代的蚕神——轩辕黄帝 280

历代帝王庙 281

明洪武帝增祭元世祖忽必烈 282

明皇朝初在南京创建历代帝王庙 283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仅建三皇庙 284

明嘉靖皇帝建立历代帝王庙 285

大臣建议 改洪恩灵济宫为历代帝王庙 285

皇帝批准 在保安寺故址建历代帝王庙 286

撤抗清天子位 辽金皇帝登堂入室 287

国子监孔子庙 287

大明皇帝尊孔祭孔 288

明朝全国学校都建孔庙 289

北京这里 孔庙首建于蒙古灭金时期 290

明朝在北京新建孔子庙 庙宇更恢弘 291

明嘉靖皇帝更定孔子祀典 292

孔夫子还原布衣先师 293

孔庙的“释菜礼”宁过厚 不过薄 294

左庙右学 孔庙是国子监太学的尊师场所 295

太学国子监 296

元朝先建国子学 后建国子监 296

明永乐皇帝迁都 北京建立国子监 297

明朝不断完善北京国子监 299

清朝在国子监增设辟雍 300

国子监的学官和学业 300

国子监学生 有官生和民生 301

落第的举人贡生 301

等待廷试的贡生 303

皇帝特别恩典的国子监恩生 303

国子监的功生和例生 303

来国子监留学的夷生 304

勋爵 公主 驸马的幼勋臣 304

国子监生的升级制度严格得很 305

明皇朝常给国子监生派任务 306

皇朝直接从国子监挑选官员 307

对品行不端的国子监生严惩不贷 307

国子监生的毕业出路 308

民国接扩国子监大成殿 308

民族英雄文丞相祠 309

文天祥不幸被捕 送燕京 309

元主劝降 文天祥不屈 310

忽必烈在燕南城柴市杀害了文天祥 311

天怒神怨 文天祥被害 312

文天祥就义在汉族人聚集地燕南城柴市 313

元朝人记载 文天祥就义地点是燕南城柴市 313

元朝在大都南北城共有四处柴市 314

文天祥夫人收尸骨 315

文天祥遗体被抬出“都城小南门” 316

文天祥继子赴南城寻找继父遗骨 317

文天祥就义时 元大都北城还是建筑工地无柴市可寻 318

忽必烈为震慑“背国谋叛”的燕京人民在南城杀害文天祥 321

皇朝常规不在刑场立祠 322

明朝将文天祥列入国家祭祀礼典 323

北京城的守护神于谦祠 324

莫须有罪名 于谦冤死在北京西四牌楼下 325

建祠以国礼祭祀于谦 327

第五编 皇帝陵寝 331

明皇帝十三陵 331

明成祖朱棣驾崩 葬入长陵 332

明成祖永乐帝的长陵——十三陵之祖 333

长陵的白石牌楼和大红门 333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334

石人石马的长陵神路 334

龙凤门与棂星门 336

芦席大殿与渡桥 336

华美富丽的长陵宫殿 337

前宫后寝的帝陵地宫 338

大明天子与皇后合葬 339

祭礼完备的长陵 340

巩华城与昌平镇 341

示子孙以不拔之地 明朝皇帝陵 342

明朝最后一帝崇祯朱由检的思陵 342

明崇祯帝年号的由来 343

与不幸伴随一生的朱明天子 343

倒霉的皇帝生于末世运偏梢 344

大顺李自成下达诛杀崇祯令 344

旧朝臣子哭末帝 345

丧国之君草草葬进妃子墓 346

明崇祯帝的谥号和庙号 347

旧朝太监苦央求 清朝被迫修思陵 348

生随天子死伴君 太监墓地在何方 349

反清志士悼崇祯 “攒宫”不买清朝账 350

命途多舛朱祁钰 天寿独缺景泰陵 351

明景泰帝有功于大明朝 351

弟弟囚禁明英宗 英宗恨死景泰帝 352

襄王一篇文 景泰陵成景泰洼 353

金山口葬景泰帝 354

短寿皇帝一月终 景泰洼改明庆陵 355

明建文帝陵寝的离奇传说 355

年轻的侄皇帝 埋下丢皇位的祸根 356

建文帝的削藩 引发燕王朱棣的警觉 357

和尚策划 燕王起兵 358

燕王靖难 朱棣攻进南京 359

祖父生前有预感 提前备下孙儿逃生路 359

建文帝的逃亡生涯 361

建文帝的最后归宿——“天下大师之墓” 362

天下大师之墓 踪迹难寻 363

明朝皇帝无陵祭奠建文帝 364

明皇朝帝陵的丧葬礼仪 364

寿终正寝的入殓 365

惊动神鬼的发引 366

安神礼后的入葬礼 367

题写神主 袝享太庙 368

清明 霜降 中元和冬至的四大祭日 369

四大祭献的礼仪隆重 祭品丰富 370

金山明景泰帝陵是五大祭日 372

入土为安以后 建荐扬大斋 373

驾崩四十九天 投山简 升度亡魂 373

明朝皇后与皇帝合葬于帝陵 374

明嘉靖皇帝有三位皇后合葬 374

明朝公主皇子 葬在西山金山口 375

清乾隆帝修过的明帝陵 375

民国政府修缮明永乐皇帝的长陵 376

北京之外还有明朝帝陵 377

清朝入关后的东陵 378

清朝的西陵 378

清东西陵的建筑完全仿照明十三陵 379

清朝皇后 单独建陵 379

清东陵的福临骨灰陵 380

福临在其母庄妃与多尔衮的政治交易中上台 380

福临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 381

清顺治帝用了明崇祯帝的陵址 382

毁明朝西苑宫殿 建清顺治帝孝陵 383

雍正无颜见地下父祖 迁坟西陵 384

雍正坟西迁 给乾隆出了个大难题 385

雍正一带头 儿孙乱埋东西陵 386

民国政府的钱 西陵埋了光绪帝 386

溥仪没葬在清西陵 387

清乾隆帝地宫豪华 陪葬盖世 却对皇后母子薄情寡义 387

慈禧那拉氏和慈安钮钴禄氏的皇后陵 389

慈禧定要独享皇后陵 390

慈禧临死之际 毒杀了光绪皇帝 391

慈禧呜呼前 全面重修再建自家陵寝 392

空前豪华的慈禧陵隆恩殿 393

绝后的慈禧陪葬稀世珍宝 394

清朝在东北的帝陵 395

后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