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学的定义、方法和范畴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3
第二节 经济学的方法 5
第三节 经济学的范围与分类 6
第四节 经济现象的特殊条件 8
第五节 现代经济社会的特质 11
第六节 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
第2章 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曲线、经济活动周流 19
第一节 放任市场的生产 21
第二节 生产的意涵和生产性产业 21
第三节 生产要素 23
第四节 生产可能曲线 25
第五节 经济活动周流 29
第3章 企业组织和政府的介入市场 33
第一节 企业组织的演变过程 35
第二节 三种企业组织的特征 36
第三节 三种企业组织的比较 39
第四节 公司之运作 40
第五节 公司的财务报告 41
第六节 政府的介入市场 43
第4章 市场供求法则与商品价格的决定 47
第一节 个人的与市场的需求曲线 49
第二节 个人的与市场的供给曲线 53
第三节 商品的市场均衡与价格 57
第四节 市场供需变动和政府限价 63
第五节 拍卖市场 65
附录 新古典学派的价格论 66
第5章 需求弹性、消费理论、无异曲线 69
第一单元:需求弹性 71
第一节 需求弹性的意义 71
第二节 需求价格弹性之测量 72
第三节 需求弹性的种类和其决定因素 77
第二单元 效用与消费理论 82
第一节 效用和边际效用 82
第二节 边际效用递减律 83
第三节 效用与需求曲线的关系 85
第四节 消费者剩馀 86
第五节 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法) 87
第三单元 无异曲线与需求曲线 90
第一节 无异曲线的性质与形态 90
第二节 预算线的意义与其变动 96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法) 99
第四节 无异曲线分析之应用 103
第6章 供给弹性、生产理论、成本结构 107
第一单元:供给弹性 109
第一节 供给弹性的意义 109
第二节 供给弹性的测量二法 110
第三节 决定供给弹性的因素与弹性之理论和应用 112
第二单元 生产函数与生产理论 120
第一节 生产函数的意义 120
第三单元 成本结构与利润 129
第一节 成本的种类与利润 129
第二节 短期成本理论;四短期成本曲线 131
第三节 长期成本理论与规模经济 135
第7章 市场类型(一):完全竞争市场 145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条件和其意涵 147
第二节 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149
第三节 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158
第四节 完全竞争经济效果评估 160
第8章 市场类型(二):独占市场 165
第一节 独占的意义与种类 167
第二节 纯独占商产量与价格之决定:边际收入与成本分析法 169
第三节 独占商价格与产量之决定:总收入与总成本分析法 174
第四节 独占商的长期均衡 177
第五节 独占产商维系市场强力的方式 179
第六节 独占的经济效率评估 182
第9章 市场类型(三):寡占市场 187
第一节 寡占之特性、类别与形成 189
第二节产业集中的测量 191
第三节 拗折需求曲线的理论 194
第四节 寡占产商的两种勾结型式 198
第五节 寡占的经济效率评估与价外竞争 201
第10章 市场类型(四):垄断性竞争市场 207
第一节 垄断性竞争之性质及与其他类型市场之比较 209
第二节 垄断性竞争商之短期均衡 211
第三节 垄断性竞争商之长期均衡 213
第四节 垄断性竞争市场之稳定 215
第五节 垄断性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 218
第11章 生产要素与所得分配:边际生产力理论 221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申的需求 223
第二节 边际产量、产值和边际收益生产量 224
第三节 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者剩馀 227
第四节 不完全竞争产商对要素的均衡雇用量 231
第五节 两个或多个可变要素的均衡 234
第六节 功能性的所得分配 236
第七节 个人所得分配:罗兰氏曲线与奇尼系数 240
第八节 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之评估 244
第12章 分配理论:工资与地租 247
第一单元 工资论 249
第一节 工资的意义与种类 249
第二节 劳工生产力之决定 251
第三节 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 253
第四节 后弯的劳力供给曲线 255
第五节 不同劳力的工资之差异 257
第二单元 地租论 259
第一节 地租的意义和发生 260
第二节 土地的特性 262
第三节 地租理论 262
第四节 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关系 266
第13章 分配理论:利息与利润 271
第一单元 利息论 273
第一节 资本、利息与投资的意涵 273
第二节 均衡利率之决定:利息理论 275
第三节 利率与时间的关系 281
第二单元 利润论 284
第一节 利润与企业家精神 284
第二节 利润学说 285
第三节 利润的功能 288
第14章 国民生产与所得 293
第一节 国民生产毛额 295
第二节 国民生产净额与其他生产概念 298
第三节 货币所得与实质所得 301
第四节 国民所得的会计限制 303
第五节 国民所得与经济福利 304
第15章 均衡所得的决定(一) : Y=C+I 307
第一节 有效需求原理 309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11
第三节 影响消费函数形态的因素 315
第四节 投资的意义与类别 316
第五节 投资的边际效率 318
第六节 影响投资需求的因素 320
第七节 均衡所得的决定的二方式:(一)Y=C+I;(二)I=S 322
第八节 投资乘数原理 325
第九节 加速原理阐明诱发性投资 328
第16章 均衡所得的决定(二):Y=C+I+G 337
第一节 纯民间市场的局部就业均衡 339
第二节 政府提升总需求的公共工程政策 339
第三节 安定经济的租税政策 342
第四节 平衡预算乘数 345
第五节 自动性财政政策 346
第六节 权衡性财政政策 347
第七节 政府预算和公债 351
第17章均衡所得的决定(三):Y=C+I+G+(X-M) 359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绝对利益法则 361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比较利益法则 363
第三节 贸易利益与贸易条件 364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国民所得水准 367
第五节 国际贸易乘数与国民所得 370
第18章 货币与金融市场 375
第一节 货币的意义、演进与功能 377
第江节 货币的种类与「近似货币」 379
第三节 流通性偏好和保存货币的动机 380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利率 382
第五节 货币本位制度 386
第六节 货币数量理论(凱恩斯以前) 389
第19章 商业银行与货币之创造或收缩 395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 397
第二节 美国商业银行的总体资产负债表 400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单一银行 401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银行体系 402
第五节 货币乘数之变动及其实际应用 405
第20章 中央银行的功能与货币政策 41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地位:中、美比较 413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经常性功能 415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一):量的控制 417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二):质的控制 422
第21章 均衡所得的决定(四):IS-LM模型 427
第一节 瑞典学派与凱恩斯之异同 429
第二节凱恩斯与货币数量说之差异 430
第三节 货物市场与货币市场之关连 432
第四节 货物市场均衡的IS曲线 433
第五节货物市场均衡的LM曲线 436
第六节 货物和货币两市场之总体均衡 441
第七节 总体均衡之变动 445
第22章 均衡所得的决定(五):AD-AS模型 453
第一节 凱恩斯所得均衡理论之简表 455
第二节 总合需求曲线(AD ) 457
第三节 总合供给曲线(AS ) 460
第四节 均衡所得与物价水准之决定 462
第五节总合需求与总合供给的变动对所得及物价的影响:时间因素 466
第23章 经济循环:通货膨胀与失业 475
第一节 经济循环的意义与类型 477
第二节 经济循环的理论述略 480
第三节 就业理论提要 483
第四节 失业的意义与类型 484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意义与类型 487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后果 489
第七节 通货膨胀成因和菲力浦斯曲线 491
第八节 经济循环之现实特征 498
第24章 经济安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所得政策 501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涵义 503
第二节 公共财政(一):政府的税收 504
第三节 公共财政(二):政府的开支 510
第四节 现代货币主义与货币政策 513
第五节 安定经济的所得政策 517
第六节 合理预期学说与供给学派简述 519
附录 台湾税制一瞥及其大陆时期背景 525
第25章 经济发展与成长 529
第一节 经济成长的意涵与重要 531
第二节 经济成长理论 535
第三节 落后经济一般的共同特性 539
第四节 落后经济的发展途径:发展阶段论 543
附录 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简述 549
第26章 国际收支、贸易限制、国际经济机构 557
第一节 国际贸易之起源 559
第二节 国际收支表之结构与意涵 560
第三节 贸易限制措施(一):关税税率 563
第四节 贸易限制措施(二):非关税的障碍 567
第五节 国际经济机构(一):全球性组织 570
第六节 国际经济机构(二):区域性组织 574
附录 世贸组织入会谘商:中(台)美双边协议内容 579
第27章 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失衡之调整 585
第一节 外汇市场与两种汇率制度 587
第二节 国际货币制度 (一):金本位与纸本位制 590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 (二):可调整固定汇率制 593
第四节 国际收支失衡之意义 595
第五节 国际收支失衡之调整 599
第六节1973后(Post-Bretton Woods)的国际货币制度简述 605
附录1997和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 606
第28章 经济成长与生态、能源问题 609
第一节 经济成长的代价 611
第二节 经济成长的障碍 612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对策 615
第四节 世界能源危机与经济问题 621
附录 储蓄与消费的矛盾——生钱树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