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速成宝典 心理学 最新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解微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04162531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依据各地教师招聘考试考纲,对心理学的知识点考点知识,借助新颖实用的体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考点知识。此外,本书独家收录了近几年来心理学的招教最新真题,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剖析。同时,本书的知识讲解非常透彻、全面,同时编者对考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知识面。所以本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参加各类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在本书的某些考点记忆加上了面授老师的口诀或小策略,经过实践讲明是比较灵验的。本书在考点知识讲解同时,穿插着真题讲解和记忆策略,真正让考生随堂理解知识,随堂记忆考点;每章后“必做必会题”的模拟训练,使考生能够在掌握基本考点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真正掌握。本书读者适用范围是参加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2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作用和学科性质 5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5

二、心理学的作用 6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7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9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9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流派 12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2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3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16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16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17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18

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1

一、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21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21

三、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22

第三章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4

第一节 感觉 24

一、感觉概述 25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 28

第二节 知觉 32

一、知觉的概念 32

二、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33

三、知觉的种类 33

四、知觉的特性 34

五、观察 36

六、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37

第三节 记忆 42

一、记忆概述 42

二、记忆的分类 43

三、记忆的品质 46

四、记忆的过程 46

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51

第四节 注意 58

一、注意的概念 58

二、注意的特点 58

三、注意的功能 59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59

五、注意的品质 60

六、注意的种类 63

七、注意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5

第五节 想象 69

一、想象概述 70

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72

第六节 思维 75

一、思维概述 75

二、思维和言语的关系 77

三、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 77

四、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80

五、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81

第四章学生的情感与意志 85

第一节 情绪情感 85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86

二、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88

三、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89

四、中小学生的情绪调节 90

第二节 意志 94

一、意志概述 94

二、意志行动的过程 95

三、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96

第五章 学生的个性心理 100

第一节 需要 100

一、需要的含义 101

二、需要的种类 101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01

第二节 动机 105

一、动机的概念 105

二、动机的功能 105

三、动机的种类 106

四、动机的产生 107

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107

第三节 兴趣 109

一、兴趣的概念 109

二、兴趣的分类 109

三、兴趣的品质 110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10

第四节 能力 114

一、能力、才能和天才 114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15

三、能力的分类 115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115

五、智力和智力理论 116

六、能力测验 117

七、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19

八、能力的培养 119

第五节 人格 122

一、人格概述 123

二、人格的结构 123

三、人格理论 126

四、人格测验 128

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29

第六章社会心理 134

第一节 社会化 134

一、社会化概述 135

二、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35

三、社会化的类型 135

四、社会化的特点 136

五、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37

六、社会化的意义 137

第二节 社会认知 139

一、社会认知的三要素 139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140

三、印象与印象的形成 141

四、社会认知的偏差 141

五、社会认知的归因 142

第三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45

一、人际交往 145

二、人际关系 147

第四节 社会影响及群体心理 150

一、社会影响 150

二、群体心理 151

第七章学习心理 155

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 155

一、心理发展概述 156

二、认知发展教育 159

三、人格的发展 162

四、自我意识 165

五、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66

第二节 学习理论 172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72

二、联结学习理论 176

三、认知学习理论 181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85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87

第三节 学习动机 191

一、学习动机概述 191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194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97

第四节 学习的迁移 202

一、学习迁移概述 202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04

三、迁移与教学 206

第五节 知识的学习 210

一、知识学习概述 210

二、知识的获得 213

三、知识的保持 216

四、知识的应用 217

第六节 技能的形成 221

一、技能概述 221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223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227

第七节 学习策略 232

一、学习策略概述 232

二、认知策略 233

三、元认知策略 236

四、资源管理策略 236

五、学习策略的训练 238

第八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 243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243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244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45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46

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247

第九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52

一、态度与品德的概述 252

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254

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256

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