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主题与意义 1
1.1.1 研究主题 1
1.1.2 研究意义 7
1.1.3 研究目标 13
1.2 相关文献与实践评述 14
1.2.1 国外环境补偿研究与实践 14
1.2.2 我国环境补偿研究与实践 23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3
1.3.1 研究思路 33
1.3.2 研究方法 36
1.4 主要结论与本书结构 43
1.4.1 主要创新点 43
1.4.2 主要结论 44
1.4.3 全书结构及各章主要内容 46
第2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资产 48
2.1 环境问题研究:概念性综述 48
2.1.1 引言 48
2.1.2 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51
2.1.3 小结 58
2.2 环境性质 60
2.2.1 环境含义 60
2.2.2 环境性质 65
2.3 环境服务与环境价值核算 66
2.3.1 环境服务及类型 66
2.3.2 环境价值 69
2.4 环境资源与环境资产 75
2.4.1 环境资源 75
2.4.2 环境资产 81
第3章 环境主体与环境权利 86
3.1 环境主体 86
3.1.1 有关环境主体的定义 87
3.1.2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环境主体范围 87
3.1.3 环境的本质主体界定 89
3.2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主体缺位问题 93
3.3 环境权利 95
3.3.1 环境权性质 96
3.3.2 环境权分类 99
3.3.3 环境产权 104
3.4 环境权利转移与环境侵权 106
3.4.1 环境权利转移 107
3.4.2 环境侵权 108
3.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
3.5.1 环境基本权状况 111
3.5.2 环境产权 113
3.5.3 小结 114
第4章 环境剥夺 116
4.1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环境剥夺 117
4.1.1 后代人发展能力剥夺假说 117
4.1.2 自然主体环境剥夺 118
4.1.3 基本环境权利剥夺 120
4.1.4 小结 120
4.2 传统环境权利剥夺类型 121
4.2.1 传统环境权利剥夺 121
4.2.2 环境要素与空间剥夺 123
4.3 环境剥夺的经济效应分析 126
4.3.1 环境区经济性质假设 126
4.3.2 环境剥夺后果的经济学分析 128
4.4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传统环境权利剥夺问题——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环境剥夺案例分析 132
4.4.1 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环境剥夺过程 133
4.4.2 经验评估 137
第5章 环境补偿理论 142
5.1 补偿理论 142
5.1.1 补偿思想 142
5.1.2 卡尔多-希克斯补偿规则 144
5.1.3 外部性概念中的补偿推论 145
5.1.4 支付意愿与接受补偿意愿假说 146
5.1.5 环境补偿额的一般认定 148
5.2 环境补偿性质 149
5.2.1 环境补偿定义与分类 149
5.2.2 环境补偿与相关概念 151
5.3 环境损害补偿 152
5.3.1 理论基础 152
5.3.2 环境损害补偿判定 153
5.3.3 环境损害补偿额评估 155
5.4 生态补偿 156
5.4.1 理论基础 156
5.4.2 生态补偿判定 157
5.4.3 生态补偿额评估 158
5.5 传统环境权利补偿 159
5.5.1 理论基础 159
5.5.2 传统环境权利补偿判定 160
5.5.3 传统环境权利补偿额评估 161
第6章 我国环境补偿问题 163
6.1 环境污染损害补偿 163
6.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166
6.2.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166
6.2.2 天保工程 168
6.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171
6.3.1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概述 171
6.3.2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73
6.4 我国生态补偿的性质 175
6.4.1 我国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 175
6.4.2 我国生态补偿性质的概述 176
6.5 经验评估——对农业用地向环境保护用地转变的补偿分析 178
6.5.1 案例基本情况 178
6.5.2 满足帕累托准则的合理经济补偿额 179
6.5.3 依据土地管理法的征地补偿 182
6.5.4 合理补偿与法定补偿的比较 184
第7章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环境补偿对策 185
7.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具性目标 185
7.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185
7.1.2 工具性目标 186
7.2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环境补偿对策 187
7.2.1 补偿目的 187
7.2.2 环境补偿体系 188
7.2.3 政策措施 189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