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1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的范围与任务 1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2
一、中医儿科学的孕育时期——先秦、汉 3
二、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时期——隋、唐 3
三、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时期——宋、元 3
四、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时期——明、清 5
五、中医儿科学的创新时期——新中国 6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8
一、年龄分期 8
二、生长发育 10
第四节 喂养与保健 14
一、合理喂养 14
二、预防保健 16
第五节 预防与康复 18
一、养胎护胎,预防先天性疾病 19
二、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 20
三、儿科传染病的预防 21
四、小儿康复 22
第六节 生理病理特点 24
一、生理特点 24
二、病理特点 25
第七节 四诊概要 28
一、望诊 28
二、闻诊 32
三、问诊 33
四、切诊 34
第八节 治疗概要 36
一、治法特点 36
二、常用内治法 38
三、常用外治法 39
四、其他治法 41
第二章 常见病证 44
第一节 感冒 44
第二节 咳嗽 48
第三节 肺炎喘嗽 53
第四节 哮喘 59
第五节 鹅口疮 65
第六节 口疮 69
第七节 腹痛 74
第八节 泄泻 79
第九节 厌食 88
第十节 积滞 93
第十一节 疳证 97
第十二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04
第十三节 惊风 108
第十四节 癫痫 116
第十五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23
第十六节 抽动-秽语综合征 129
第十七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34
第十八节 肾病综合征 142
第十九节 尿频 150
第二十节 遗尿 155
第二十一节 紫癜 160
第二十二节 病毒性心肌炎 167
第二十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72
第三章 传染病 177
第一节 麻疹 177
第二节 风疹 182
第三节 幼儿急疹 186
第四节 猩红热 188
第五节 水痘 193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197
第七节 百日咳 201
第八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6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10
第十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17
第四章 其他病证 221
第一节 夏季热 221
第二节 汗证 224
第三节 夜啼 229
第四节 解颅 232
第五节 五迟、五软(附:脑性瘫痪) 236
第六节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245
第五章 新生儿病证 249
第一节 胎黄 249
第二节 新生儿败血症 254
第三节 新生儿硬肿症 257
第四节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260
附篇 264
附1: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64
附2:中西医结合儿科病历和体格检查特点 280
附3: 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参考值 283
附4: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参考表 284
附5:预防接种程序参考表 286
附6:正常小儿临床检验参考值 288
附7:儿科常用中成药 292
附8:方剂索引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