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公正社会 1
我们需要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 3
我们需要一个人人具有尊严的社会 4
我们需要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 5
我们需要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 6
我们需要一个按贡献进行分配的社会 7
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完善调剂功能的社会 8
我们需要一个发达的公正社会 9
专论1 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0
专论2 是什么观念在妨碍着我们重视社会公正问题 17
第一章 社会公正概述 21
一、社会公正的依据 21
(一)理念依据 21
(二)现实依据 26
(三)几点启示 30
二、确定社会公正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32
(一)体现出历史的原则 32
(二)体现出人类社会某些超越时代的共同倾向 33
(三)充分体现平等、自由、社会合作这三项理念 34
(四)体现出社会公正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 35
三、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 36
(一)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底线的规则 36
(二)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规则 38
(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规则 38
(四)社会调剂,亦即社会调剂的规则 39
四、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 41
五、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 43
六、同社会公正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45
(一)社会公正具体规则的整体性 46
(二)社会公正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 47
(三)社会公正具体内容的实现时序 48
(四)社会公正的规则与其实际兑现之间的差距 50
七、社会公正思想的演进历程 51
(一)古代思想家的探讨 52
(二)近代思想家的研究 55
(三)现当代思想家的研究 57
专论3 社会公正的两个基本边界 62
专论4 从应然公正和实然公正分离到二者的结合 6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思想 70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 70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公正基本内容的论述 70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特点 76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意义 81
二、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 84
(一)贡献:六个方面的论述 84
(二)局限:三个方面的表现 89
(三)评价:复杂的双重影响 95
三、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 97
(一)共同富裕 97
(二)反对封建特权,主张人人平等 98
(三)对于按劳分配原则的阐述 101
(四)重视初次分配后的再调剂,防止两极分化 103
专论5 应当将社会公正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要的执政理念 106
第三章 公正、正义、公平、平等诸概念的差别 113
一、公正与正义的细微差别 113
二、公正与公平的区别 117
三、公正与平等的差别 122
四、启示 126
专论6 宜以“公民”或“公众”取代“老百姓”的称谓 129
专论7 应当区分两个层面上的社会公正问题 131
第四章 社会公正的机会平等规则 134
一、机会平等的具体含义 134
二、机会平等的类型 138
三、影响机会平等规则的主要因素 142
(一)个人的天赋条件 142
(二)家庭 143
(三)教育 144
(四)职业 145
四、社会的责任 146
五、中国现阶段的机会平等问题 148
(一)机会平等:四个方面的进展 148
(二)机会平等:“中国特色”的三种表现 152
(三)机会平等的四大阻碍因素 155
专论8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访谈 158
第五章 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 165
一、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的依据 165
二、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的基本特征 170
三、相关的几个问题 176
专论9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 182
专论10 乡镇中学教师工作生活状况访谈 184
第六章 社会公正的社会调剂规则 189
一、社会调剂的含义、必要性及意义 189
二、社会调剂的“正当性”问题 194
三、社会调剂的具体内容 199
(一)充分就业 200
(二)合理的税收 200
(三)社会福利 202
(四)普及教育 203
(五)营造广泛的社会公平环境 205
四、几个相关的问题 207
(一)社会调剂的历史性 207
(二)社会调剂与社会公正基本规则体系 208
(三)高福利化的陷阱 209
专论11 就业的社会意义 211
专论12 “劫富济贫”、“劫贫济富”与“增富减贫” 217
第七章 代际公正 220
一、代际公正何以存在 220
(一)代际平等理念 221
(二)代际自由理念 221
(三)代际合作理念 222
二、代际公正的具体要求 224
(一)确定代际有关社会公正的恰当“储存率” 224
(二)保证代际的机会平等 226
(三)按照贡献进行代际分配 227
(四)注重为年轻代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平等条件 228
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30
四、公正对待中国现阶段的老年人 232
(一)过度透支的老年人 232
(二)不容乐观的老年人生活现状 234
(三)公正回报老年人 238
专论13 改革成功的关键:防止改革与发展的背离 240
专论14 应注意改革承受力的合理限度 244
第八章 程序公正 247
一、程序公正的界定及功能 247
二、程序公正的基本特征 251
三、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关系 254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中的社会公正规则 259
一、社会分层界域中社会公正的含义与实现的可能性 259
二、社会分层中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 265
(一)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 266
(二)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 269
(三)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271
三、妨碍社会分层中社会公正规则实施的主要因素 275
(一)精英社会的误区 275
(二)较高位置阶层之间边界的模糊 278
(三)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之间的不平衡 280
(四)阶层内的社会成员是否保持了个体人的完整性 282
专论15 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阶层结构 284
专论16 大客车司机工作生活状况访谈 286
第十章 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296
一、歧视的界定及其他 296
二、歧视的成因 301
三、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304
专论17 有关农民的三种提法需要正名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