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孝感自然环境与沿革 1
一、地理位置及建制沿革 1
二、自然环境 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文化 4
一、新石器时代考古与研究概述 4
二、遗址分布规律 6
第三节 遗址概况 8
一、分布范围与组成 8
二、遗址地形地貌特征 9
三、遗址发现与认识过程 10
第二章 工作经过 11
第一节 背景、目的与方法 11
一、工作背景 11
二、目的与方法 11
(一)目的 11
(二)工作方法 12
第二节 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 13
一、调查与勘探 13
(一)遗址地形地貌 13
(二)叶家庙城址及周边聚落组成 14
二、发掘 16
三、资料整理 17
第三章 地层堆积 19
第一节 地层分布及保存状况 19
第二节 城垣地层堆积 20
一、南城垣TG1 20
(一)地层堆积 20
(二)出土遗物 23
二、西城垣 28
(一)地层堆积 28
(二)出土遗物 30
第三节 城内居住区地层堆积 37
第四节 家山遗址(墓地)地层堆积 39
第四章 遗迹 42
第一节 主要遗迹分布及概述 42
一、调查与勘探的遗迹分布 42
二、居住区遗迹概述 44
三、家山遗址(墓地)遗迹概述 44
第二节 城垣与壕沟 46
一、概述 46
二、南城垣 47
(一)层位堆积 47
(二)出土遗物 48
三、西城垣 52
四、环壕南段 53
(一)层位堆积 53
(二)出土遗物 53
第三节 生活居住类遗迹 58
一、房基 58
(一)长方形 58
(二)圆形 59
(三)不明形状 65
二、灰坑 66
(一)圆形(含椭圆形) 66
(二)长方形 76
(三)不规则形 84
(四)不明形状 92
三、灰沟 97
四、井 99
五、灰土层遗迹 99
六、烧土层遗迹 100
第四节 墓葬类遗迹 104
一、土坑墓 104
(一)有随葬品 104
(二)无随葬品 113
二、瓮棺葬 121
(一)A类 122
(二)B类 138
(三)C类 148
第五章 出土遗物 160
第一节 陶器 160
一、概述 160
(一)陶质与陶色 160
(二)纹饰 160
(三)器类 164
二、生活类陶器 166
(一)鼎 166
(二)甑 177
(三)罐 180
(四)壶 194
(五)盆 198
(六)缸 206
(七)瓮 211
(八)豆 216
(九)圈足盘 222
(一○)碗 224
(一一)簋 226
(一二)钵 226
(一三)鬶 229
(一四)杯 230
(一五)器盖 239
三、工具类陶器 249
(一)臼 249
(二)器座 260
(三)拍 262
(四)模 264
(五)纺轮 264
(六)网坠 272
(七)管状器 272
四、艺术类陶器 273
(一)陀螺 273
(二)球 273
(三)环 276
(四)饼 276
第二节 石器 277
一、生产工具 277
(一)斧 277
(二)铲 279
(三)镰 280
(四)锄 281
二、加工工具 281
(一)锛 282
(二)砺石 283
(三)研磨器 283
(四)砧 283
(五)杵 283
(六)凿 284
三、狩猎工具 285
第六章 分期与年代 286
第一节 遗址文化分期 286
一、典型遗迹单位叠压关系 286
二、典型遗迹单位分期 287
第二节 分期与文化类型 293
一、第一期文化因素分析 293
二、第二期文化因素分析 294
三、第三期文化因素分析 296
第七章 聚落布局与结构演变 298
第一节 屈家岭文化早期聚落布局与特征 298
第二节 屈家岭文化晚期城址聚落结构与形态演变 300
一、遗址规模 300
二、城址聚落结构 300
三、家山遗址(墓地)布局 301
四、杨家嘴遗址聚落结构 301
第三节 石家河文化早期聚落布局与特征 303
一、城址聚落结构 303
二、家山遗址(墓地) 303
三、附属聚落 303
第四节 叶家庙城址聚落形态演变 303
一、城址分布规律 305
二、叶家庙城址聚落结构体系及在长江中游的地位 305
附表 308
附表一 H13陶系统计表 308
附表二 H14陶系统计表 309
附表三 H17陶系统计表 309
附表四 H21陶系统计表 311
附表五 H24陶系统计表 311
附表六 H26陶系统计表 311
附表七 G1陶系统计表 312
附表八 房基登记表 313
附表九 灰坑登记表 314
附表一○ 灰沟登记表 316
附表一一 土坑墓登记表 316
附表一二 瓮棺葬登记表 318
附录 321
附录一 叶家庙遗址出土人骨鉴定报告 321
附录二 叶家庙遗址植物浮选结果报告 324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