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论 1
论前小叙 1
第一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 3
第一节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形成发展 3
第二节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核心学说 6
第三节 针灸三通法的本质特性与内在联系 13
第四节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15
第二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理法渊源 18
第一节 根植内经 诸典为源 18
第二节 微通法的理法渊源 19
第三节 温通法的理法渊源 20
第四节 强通法的理法渊源 24
第三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承传价值 26
第一节 正承 正用 正传 26
第二节 实事求是 格物致知 28
第三节 兼收并蓄 圆融并用 29
法示篇 31
篇前小叙 31
第四章 微通法论示 33
第一节 微通法释义 33
第二节 微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 34
第五章 温通法论示 36
第一节 温通法释义 36
第二节 火针温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 37
第三节 灸治温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 41
第六章 强通法论示 47
第一节 强通法释义 47
第二节 强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 48
第七章 刺法论示 53
第一节 微通法针具与刺法要则 53
第二节 温通法针具与刺法要则 54
第三节 强通法针具与刺法要则 56
第八章 用穴法示 57
第一节 贺普仁教授的用穴特点 57
第二节 贺普仁教授的选穴方法 59
第九章 针方法示 62
第一节 针方理念 62
第二节 针方组法 63
第十章 临证法示 66
第一节 辨证求正 66
第二节 用法守法与法无定法 68
第三节 德术功貌礼并重 69
法用篇 71
篇前小叙 71
第十一章 效穴发微——头颈部 73
第一节 百会 四神聪 73
第二节 睛明 攒竹 74
第三节 承泣 太阳 76
第四节 下关 颊车 77
第五节 水沟 金津、玉液 79
第六节 听宫 风池 80
第十二章 效穴发微——胸腹部 82
第一节 中脘 天枢 82
第二节 气海 关元 84
第三节 水道 气冲 会阴 85
第十三章 效穴发微——背腰部 88
第一节 大椎 大杼 88
第二节 风门 肺俞 89
第三节 心俞 膈俞 90
第四节 肝俞 脾俞 91
第五节 肾俞 膏肓俞 93
第六节 次髎 长强 94
第十四章 效穴发微——上肢部 96
第一节 少商 后溪 96
第二节 劳宫 合谷 97
第三节 神门 通里 99
第四节 列缺 养老 100
第五节 内关 外关 101
第六节 支沟 曲池 臂臑 103
第十五章 效穴发微——下肢部 106
第一节 环跳 伏兔 106
第二节 血海 委中 107
第三节 阳陵泉 阴陵泉 109
第四节 足三里 条口 110
第五节 丰隆 承山 112
第六节 中封 三阴交 113
第七节 绝骨 复溜 115
第八节 太溪 昆仑 116
第九节 解溪 丘墟 117
第十节 照海 太冲 118
第十一节 行间 太白 120
第十二节 公孙 内庭 121
第十三节 隐白 至阴 涌泉 123
第十六章 效穴图谱(注:用图出处) 126
第一节 头颈部效穴图谱 126
第二节 胸腹部效穴图谱 129
第三节 背腰部效穴图谱 133
第四节 上肢部效穴图谱 139
第五节 下肢部效穴图谱 143
第十七章 针方明理——内科病证 150
第一节 退热方 150
第二节 止咳方 150
第三节 定喘方 151
第四节 止呕方 152
第五节 胃痛方 153
第六节 腹痛方 154
第七节 止泻方 155
第八节 通便方 155
第九节 胁痛方 156
第十节 定痫方 157
第十一节 安眠方 157
第十二节 面瘫方 158
第十三节 胸痹方 159
第十四节 消渴方 159
第十五节 颞痛方(偏头痛) 160
第十六节 面痛方 161
第十七节 眩晕方 162
第十八节 醒神方 162
第十九节 消肿方 163
第二十节 解郁方 164
第二十一节 摇头方 165
第二十二节 痿证方 165
第二十三节 虚劳方 166
第二十四节 麻木方 167
第十八章 针方明理——外科病证 169
第一节 瘿气方 169
第二节 提肛方 170
第三节 痔疮方 170
第四节 胶瘤方 171
第五节 利胆方 171
第六节 通淋方 172
第七节 乳癖方 173
第八节 阳痿方 173
第九节 遗精方 174
第十九章 针方明理——骨科病证 176
第一节 颈痛方 176
第二节 肩痛方 177
第三节 肘劳方 177
第四节 腰痛方 178
第五节 腿痛方 179
第六节 膝痛方 180
第七节 跟痛方 180
第八节 扭伤方 181
第二十章 针方明理——妇儿科病证 183
第一节 痛经方 183
第二节 经迟方 184
第三节 崩漏方 184
第四节 止带方 185
第五节 促孕方 186
第六节 更年方 186
第七节 通乳方 187
第八节 正胎方 187
第九节 化积方 188
第十节 固溲方 188
第十一节 夜啼方 189
第二十一章 针方明理——五官科病证 191
第一节 暴盲方 191
第二节 目赤方 192
第三节 斜视方 192
第四节 提睑方 193
第五节 耳病方 193
第六节 颌痛方 194
第七节 鼻渊方 194
第八节 口疮方 195
第九节 牙痛方 196
第十节 咽痛方 196
第十一节 失音方 197
第二十二章 针方明理——皮肤科病证 198
第一节 白癜方 198
第二节 蛇丹方 199
第三节 湿疹方 200
第四节 瘾疹方 200
第五节 瘙痒方 201
第六节 痤疮方 202
第七节 斑秃方 203
第二十三章 针方明理——弟子传人临证针方(1) 204
第一节 焦虑症临证针方 204
第二节 花粉症临证针方 205
第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证针方 206
第四节 耳鸣症临证针方 208
第五节 舌痛症临证针方 209
第六节 腘窝囊肿临证针方 209
第七节 胃瘫综合征临证针方 210
第八节 中风临证针方 211
第九节 带状疱疹临证针方 212
第二十四章 针方明理——弟子传人临证针方(2) 214
第一节 外周神经损伤性痿证临证针方 214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临证针方 215
第三节 不安腿综合征临证针方 216
第四节 痛风临证针方 217
第五节 双侧带状疱疹临证针方 218
第六节 穿凿性毛囊周围炎临证针方 219
第七节 斑秃临证针方 220
第八节 亚健康态临证针方 221
第九节 下肢复发性丹毒临证针方 222
第二十五章 针方明理——弟子传人临证针方(3) 224
第一节 带状疱疹临证针方 224
第二节 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临证针方 225
第三节 失眠临证针方 226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临证针方 227
第五节 子宫脱垂临证针方 229
第六节 痛经临证针方 230
第七节 颈淋巴结核临证针方 231
第八节 脂肪肿症临证针方 231
第九节 小儿脑瘫临证针方 233
第二十六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微通法医论 235
第一节 小儿五迟 235
第二节 输尿管结石 239
第二十七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温通法医论 242
第一节 子宫肌瘤 242
第二节 脑中风 245
第三节 面瘫 248
第二十八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强通法医论 251
第一节 银屑病 251
第二节 高血压症 253
第二十九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三法合施医论 256
第一节 颈椎病 256
第二节 偏头痛 259
第三节 下肢静脉曲张 261
第三十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1) 263
第一节 针灸三通法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的临床研究 263
第二节 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CGRP、ET的影响 265
第三节 贺氏针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凝血机制的影响 269
第三十一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2) 271
第一节 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辨证治疗面瘫的临床运用 271
第二节 针刺加火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60例 274
第三节 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 275
第三十二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3) 279
第一节 火针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椎动脉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279
第二节 火针治疗女阴白斑 282
第三十三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4) 285
第一节 火针治疗宫颈病变236例临床观察 285
第二节 贺普仁教授对火针疗法的发展与临证研究 289
医外篇 295
篇前小叙 295
第三十四章 学养修习 297
第一节 秉承中华传统学习观 297
第二节 构建成功学习模式 298
第三十五章 医功修炼 300
第一节 医功释义 300
第二节 贺氏医功 301
附:六练一养医功修炼法图示 304
医话 309
医话(1) 小针大世界 309
医话(2) 辛勤耕耘七十载 传承针灸硕果丰 310
医话(3) 树人无私传弟子 存德有义接高天 313
医话(4) 火针治痔显奇效 314
医话(5) 望外知内——黄褐斑之浅译 315
医话(6) 活用针灸三通法 标本兼治有心得 316
医话(7) 诚传为本 回报师恩 318
参考文献 320
贺普仁教授著书目录 321
后记 322
书写小组照片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