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瀛奎律髓》编纂研究 1
第一节 编纂者与编纂时间 1
一 《瀛奎律髓序》是方回所作 2
二 “家于歙,尝守睦”的生平经历见证了方回的诗学历程 3
三 原序所署之“宋”当是后人所加 5
四 编成于至元二十年,欲再作修改而未能 6
第二节 编纂背景 8
一 家学渊源 8
二 诗学历程 11
三 师友交游 14
第三节 编纂目的 17
一 改变诗歌沦为行乞之具的尴尬境地,重振风雅诗道 18
二 为晚唐、“江西”、理学诗歌救弊 22
三 提高律诗地位 25
第四节 书名释评 26
一 “瀛”:“十八学士登瀛洲” 26
二 “奎”:“五星聚奎” 27
三 “律”:“五七言之近体” 28
四 “髓”:“非得皮得骨之谓” 29
五 “瀛奎律髓”:唐宋律诗之精髓 29
第二章 《瀛奎律髓》体例研究 32
第一节 总体格局 32
一 以类选诗,次以分体 33
二 以人系诗,以时系人 36
三 总序结合小序 38
四 圈点兼之评注 41
第二节 分类体例 46
一 以类编排的原因 46
二 具体的分类及排序方式 49
三 分类选诗所体现的诗学观念 51
四 以类编排的弊端 55
第三节 选诗体例 57
一 选诗对象 57
二 选诗原则 63
三 对所选诗歌的处理 68
第四节 诗评体例 76
一 诗评内容 76
二 选、评互补 82
第三章 《瀛奎律髓》诗“体”论研究 89
第一节 “诗之精者为律”论 90
一 平等地将律诗纳入诗统体系 90
二 强调律诗与古诗本质功用上的相通 94
三 力证律诗难作难精 98
四 借“律诗之祖”说推尊律体 100
五 申论 108
第二节 唐宋诗体派论 109
一 “晚唐派” 111
二 “江西派” 118
三 “昆体” 128
四 申论 134
第四章 《瀛奎律髓》诗“格”论研究 139
第一节 气格论 140
一 格高与平淡的内涵 141
二 实现格高与平淡的途径 151
三 格高与平淡的诗学批评意义 157
第二节 格法论 165
一 论章法 165
二 论句法 169
三 论字法 175
四 论对法 180
五 论律法 183
六 申论 187
第五章 《瀛奎律髓》版本研究 190
第一节 刊刻本 190
一 国内刻本 191
二 海外刻本 203
第二节 通评本 208
一 二冯评点本 208
二 查慎行评点本 212
三 何焯评点本 215
四 纪昀评点本 220
第三节 选评本 222
一 纪昀《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 223
二 许印芳《律髓辑要》 227
三 吴汝纶《桐城先生评选瀛奎律髓》 228
第四节 汇评本 229
第六章 《瀛奎律髓》清人评点研究 236
第一节 二冯《瀛奎律髓》评点研究 236
一 表现出尊崇晚唐诗风的诗学倾向 237
二 提倡美刺比兴的诗教传统 240
三 主张增强学问修养 242
四 强调破题粘题、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 244
第二节 查慎行《瀛奎律髓》评点研究 247
一 重“意”: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地评析诗歌 248
二 重“格”:气格、风格、品格兼顾 250
三 重“法”:“句针字砭”,以求“进而语上” 253
四 评点方式:笺评结合,对比论析 257
第三节 何焯《瀛奎律髓》评点研究 259
一 独特的批评方式:“疏” 260
二 严谨的批评态度:重考证、校勘 262
三 通达的诗学观念:尊唐亦不抑宋 264
四 明确的诗论理念:重本质功用,轻形式技法 266
第四节 纪昀《瀛奎律髓》评点研究 268
一 刊正拘守门户之误 269
二 刊正舍本逐末之误 272
三 刊正“矫语古淡”之误 275
四 刊正因人论诗之误 278
五 纪昀评点再批评 280
第五节 许印芳《瀛奎律髓》评点研究 282
一 诗歌编选独具匠心 283
二 讲论诗法巨细无遗 287
三 于律诗新变用力颇深 290
第六节 申论 293
附录一 方回交游考 297
附录二 《瀛奎律髓汇评》失收何焯评点辑补 355
参考文献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