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卷一 建置地理 33
第一章 建置 33
第一节 隶属 33
第二节 境域 33
第三节 行政村 35
第四节 集镇 41
第五节 地名小考 4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2
第一节 位置地形 42
第二节 土壤 43
第三节 河流 44
第四节 气候 49
第三章 人口 50
第一节 民族·人口总量 50
第二节 姓氏 52
第三节 耆年 54
第四节 生育 56
第四章 地方特产 58
第一节 农产品 58
第二节 食品 59
第三节 工艺品 61
卷二 政权 65
第一章 清末及民国时期政权 65
第一节 清末政权 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政权 65
第二章 人民政权 66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6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主席团 69
第三节 行政机构 69
卷三 政党·团体 7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77
第一节 领导机构 77
第二节 党的代表(党员)大会 79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 81
第四节 党的工作 82
第五节 党的纪律检查 83
第六节 党校 8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 84
第一节 国民党 84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8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86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86
第二节 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8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88
第四节 工会 89
第五节 其他群众团体 89
卷四 治安·司法 93
第一章 治安 93
第一节 治安机构 93
第二节 治安保卫 93
第三节 消防 94
第二章 司法 94
第一节 民事调解 94
第二节 法制宣传 95
第三节 法律服务 95
卷五 民政·军事 99
第一章 民政 99
第一节 优抚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99
第二节 下放职工和知识青年安置 101
第三节 社会救济 10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102
第五节 婚姻登记 103
第六节 保险 104
第二章 军事 104
第一节 兵役制 104
第二节 地方武装 105
第三节 民兵 105
卷六 外事 111
第一章 外宾接待 111
第一节 国家政府代表团来访 112
第二节 议会、国会、议员代表团来访 115
第三节 党派团体代表团来访 117
第四节 其他外宾来访 122
第二章 出国访问 123
第一节 友好访问 123
第二节 考察 124
第三章 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 125
第四章 马陆乡与八尾市的友好交往 125
第一节 八尾市来访 125
第二节 访问八尾市 126
卷七 农副业 129
第一章 农业 129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12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132
第三节 主要作物的布局与产量 132
第四节 耕作技术 138
第五节 品种改良 139
第六节 肥料 140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41
第八节 农具农机 142
第九节 农田基本建设 144
第二章 副业 146
第一节 机构 146
第二节 养殖业 146
第三节 种植业 151
第四节 水产业 153
卷八 工业 157
第一章 手工业·私营工业 157
第一节 手工业 157
第二节 私营工业 157
第二章 乡(社)村(队)工业 158
第一节 机构 158
第二节 工业的发展 159
第三节 工业行业 164
第四节 联营企业 165
第五节 外贸产品与合资企业 166
第三章 校办工业 171
第四章 个体工业 172
第五章 境内县属工厂 172
卷九 财贸·金融 175
第一章 商业 175
第一节 商业机构 17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演变 175
第三节 私营商业 176
第四节 集体商业 177
第五节 国营商业 182
第六节 集市贸易和个体商业 183
第二章 粮油 185
第一节 粮油机构 186
第二节 粮油购销 187
第三章 财政·税收 192
第一节 财政 192
第二节 税收 193
第四章 金融 194
第一节 民间借贷 194
第二节 信用社 195
第三节 银行 196
第四节 公债·集资 199
卷十 交通·邮电 203
第一章 道路 203
第一节 公路 203
第二节 乡村道路 204
第二章 桥梁 204
第一节 普通桥梁 205
第二节 著名桥梁 206
第三章 运输 2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7
第二节 运输工具 207
第三节 货运和客运 210
第四章 邮政·电讯 211
第一节 邮政 211
第二节 电讯 212
卷十一 村镇建设 217
第一章 水利建设 217
第一节 河道开挖和疏浚 217
第二节 农田水利 218
第二章 集镇建设 218
第一节 公共建筑 218
第二节 集资房住宅小区 218
第三节 市容与公用设施 219
第三章 农村住房建设 2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0
第二节 农民住房 220
第三节 马陆建筑工程队 221
第四章 水电 222
第一节 饮水和供水 222
第二节 用电 223
第五章 燃料 225
第一节 沼气 225
第二节 煤与煤气 226
卷十二 文教·科技 229
第一章 文化 229
第一节 文化设施 229
第二节 群众文艺 231
第三节 报道 232
第四节 纪录影片·电视新闻 235
第五节 著作 235
第六节 有线广播 238
第七节 文物古迹 239
第二章 教育 240
第一节 幼儿教育 24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24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245
第四节 专业教育 247
第五节 业余教育 247
第六节 勤工俭学 249
第七节 境内县属中专 249
第三章 科技 249
第一节 科技队伍 249
第二节 科技成果 250
卷十三 卫生·体育 255
第一章 卫生 255
第一节 个体行医 255
第二节 医疗机构 255
第三节 妇幼保健 256
第四节 防治血吸虫病 257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258
第二章 体育 25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25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260
卷十四 人物 265
第一章 人物传略 265
第二章 名录及著名人士 268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268
第二节 英模(先进)称号获得者名录 271
第三节 县团级以上(含团级)干部名录 277
第四节 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者名录 279
第五节 中学一级教师名录 286
第六节 小学高级教师名录 291
第七节 海外著名人士 295
卷十五 宗教·风俗·方言 299
第一章 宗教 299
第一节 佛教 299
第二节 道教 299
第三节 天主教 299
第四节 耶稣教 300
第二章 岁时 304
第一节 春节 304
第二节 元宵节 304
第三节 清明节 305
第四节 立夏节 305
第五节 端午节 305
第六节 中元节 305
第七节 中秋节 306
第八节 重阳节 306
第九节 十月朝 306
第十节 岁除(除夕) 306
第三章 婚丧喜庆 307
第一节 婚嫁 307
第二节 喜庆 308
第三节 丧葬 309
第四章 习俗 309
第一节 出会 309
第二节 出灯 310
第三节 放风筝 310
第四节 陋习恶俗 311
第五章 方言 312
第一节 词汇选例 312
第二节 谚语 313
第三节 歇后语 315
卷十六 杂志 319
第一章 传说 319
第二章 奇闻轶事 321
第三章 事故 322
第一节 火警火灾 322
第二节 交通事故 323
第三节 工伤·触电 324
编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