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病案解析 1
一、太阳中风证 1
(一)主证:桂枝汤 1
因外寒致虚者:桂枝加芍药汤 18
因外寒致实者:桂枝加大黄汤 21
(二)兼证 22
兼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 22
兼阳虚漏汗:桂枝加附子汤 31
兼胸满:桂枝去芍药汤 34
兼胸满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35
兼身痛: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36
兼水气内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38
兼烦躁:桂枝二越婢一汤 39
二、太阳伤寒证 41
(一)主证:麻黄汤 41
(二)兼证 49
兼项背强几几:葛根汤 49
兼下利:葛根汤 54
兼寒呕:葛根加半夏汤 55
兼内热烦躁:大青龙汤 57
兼水饮内停:小青龙汤 62
兼热利:黄芩汤 65
兼热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66
三、太阳病日久所致病证 67
(一)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出现者 67
未经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 67
已经发汗:桂枝二麻黄一汤 68
(二)风湿留着肌肉: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69
(三)风湿留着关节:甘草附子汤 72
四、体虚伤寒证 73
伤寒,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 73
五、素有疾病 74
(一)心下有水气者:小青龙汤 74
(二)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76
(三)胸中有热,腹痛欲呕者:黄连汤 79
六、杂病 81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 82
(二)附子泻心汤 83
(三)半夏泻心汤 84
(四)生姜泻心汤 86
(五)甘草泻心汤 87
(六)赤石脂禹余粮汤 89
(七)五苓散 92
(八)旋覆代赭汤 93
(九)十枣汤 95
(十)桃核承气汤 97
(十一)抵当汤 99
(十二)抵当丸 100
(十三)大陷胸丸 101
七、太阳病误治变证 103
(一)汗不得法 103
脉浮紧,不发汗,致衄:麻黄汤 103
汗出不解:真武汤 105
汗后脚挛缩不伸者:芍药甘草汤 108
汗后恶寒者:芍药甘草附子汤 110
汗后但热者:调胃承气汤 111
汗后咽干烦躁吐逆者:甘草干姜汤 115
汗后小便不利口渴:五苓散 117
汗后不渴:茯苓甘草汤 118
汗后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 119
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 122
汗后欲做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24
汗后奔豚:桂枝加桂汤 125
汗后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127
汗后心悸欲按:桂枝甘草汤 128
发汗太过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30
(二)下不得法 131
下后微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131
下后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 132
下后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 135
下后脉促胸满兼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35
下后下利清谷不止:四逆汤 136
下后利不止,心下痞硬:桂枝人参汤 138
下后心烦腹满:栀子厚朴汤 140
(三)汗吐下之后 142
烦躁:茯苓四逆汤 142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44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146
下之复发汗,无表证,脉沉微:干姜附子汤 147
(四)误用寒凉之品,引寒入里化热或汗吐下之后伤阴产热 152
外寒未解,内有郁热:葛根芩连汤 152
外寒缓解,内有郁热: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白虎加人参汤 153
少阳病病案解析 161
一、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161
二、兼证 162
(一)兼外邪未解者:柴胡桂枝汤 162
(二)兼积食肠滞者:大柴胡汤 164
(三)兼肠滞轻证:柴胡加芒硝汤 166
(四)兼水饮内结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169
(五)兼烦惊谵语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70
阳明病病案解析 173
一、因热导致的病证 173
(一)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73
(二)咽干口燥:栀子豉汤 175
(三)口渴:白虎汤 176
(四)口渴欲饮水:白虎加人参汤 177
(五)口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 181
(六)腹胀满:调胃承气汤 183
(七)大便硬:小承气汤 184
(八)大便硬,小便数:麻子仁丸 186
(九)大便难,谵语:大承气汤 187
(十)外用方:蜜煎方 188
二、阳明病因中寒所致的病证 189
(一)中寒欲呕:吴茱萸汤 189
(二)中寒腹痛下利:四逆汤 191
三、阳明病兼证 193
(一)发黄:茵陈蒿汤 193
(二)发黄、发热:栀子柏皮汤 195
(三)阳黄兼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95
太阴病病案解析 199
一、太阴本病:理中汤 199
二、兼变证 201
(一)脉浮:桂枝汤 201
(二)腹痛:虚者,桂枝加芍药汤;实者,桂枝加大黄汤 203
厥阴病病案解析 207
一、热厥:白虎汤 207
二、寒厥:四逆汤 208
三、血虚寒厥:当归四逆汤 210
四、血虚寒厥加里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11
五、痰食致厥:瓜蒂散 212
六、上热下寒:乌梅丸 220
七、寒热相格: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222
八、湿热下利:白头翁汤 224
九、实热下利:小承气汤 225
十、呕兼吐涎沫:吴茱萸汤 226
十一、呕兼脉弱身有微热:四逆汤 228
十二、呕兼发热:小柴胡汤 229
少阴病病案解析 231
一、少阴病本病 231
(一)脉微细:四逆汤 231
(二)手足厥逆:通脉四逆汤 232
(三)下利:白通汤 234
(四)下利清谷:通脉四逆汤 235
(五)下利,干呕心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 238
(六)下利谵语,有燥屎者:小承气汤 240
(七)阳虚水泛者:真武汤 241
(八)骨节疼痛者:附子汤 243
(九)便脓血者:桃花汤 246
二、少阴病日久化热病证 248
(一)咽痛:甘草汤;不愈者,桔梗汤(如为寒则用半夏散) 248
(二)咽痛胸满:猪肤汤 250
(三)咽喉溃疡不能出声者:苦酒汤 251
(四)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 253
(五)心烦,咳呕渴:猪苓汤 254
三、少阴病兼变证 256
(一)兼表证:轻者,麻黄附子甘草汤;重者,麻黄附子细辛汤 256
(二)兼气滞:四逆散 259
(三)兼伤津动血:芍药甘草附子汤或芍甘汤和姜附汤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