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蒙昧走向文明:述说汉字的演变之路 2
从传说中走来的美丽汉字 2
仓颉造字 2
“洛河”与“河图” 3
结绳记事 4
书画同源说 5
历时五千年的字体演变 6
甲骨文:殷商时代的流行体 6
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7
篆书:体现画圆功夫的字体 7
隶书:从秦朝小隶程邈而来 8
楷书:一种可作模范的字体 9
草书:最简练、随意的字体 9
行书:把王羲之推上书圣宝座 10
“六书”与汉字构形 11
画出来的象形字 12
用符号表义的指事字 12
两字并一字的会意字 13
“形”“声”结合的形声字 14
派生出来的转注字 15
同其音借其义的假借字 15
汉字的现代化之路 16
从古到今的汉字简化运动 16
轰轰烈烈的汉语拼音运动 18
汉字紧跟时代的节拍 19
第二章 点画出斯文,感受东方魔块的魅力 22
添笔退侵兵 22
幼年林环巧对知府 23
王筠巧对顽童 24
菊妃杀女 25
细雨洒轻舟 26
“用”变“甩”救一命 27
纪晓岚妙解“八”字谜 28
讨吉利话的地主 29
“八大王”与“四小鬼” 30
害怕耳朵 31
少妇巧对诗 32
吴承恩题联讽粮商 34
不识“川”字真面目 35
三白与三毛 36
王十朋赶考 37
包公巧为民除害 38
休管他人瓦上霜 39
嘲讽张义 39
心田不正 41
测字戏纨绔 41
无德县官挂匾 42
秀才教子 43
第三章 辨字析词,揭开汉字的多张面孔 46
有“贼”形的“赋” 46
我家老爷不要脸 47
“百无一是”与“自无一是” 48
别存草草心 49
买鸡风波 50
姓名之辩 50
头上不同,腰间各别 51
狐女戏书生 53
枇杷并非琵琶 54
傻女婿拜寿 55
媒婆巧说媒 56
武则天谈文论字 57
一字之改看伟人 58
吝啬相伴 58
败在一撇上的战争 59
读错“涪”字丢了官 60
不简单的“的”字 61
拘泥于古典 62
尽量通俗为好 62
随机应变 63
第四章 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汉字故事 66
“福”字为什么倒贴 66
杨修猜字 66
凡鸟不是一般的鸟 67
一字千金 67
武则天的名字 68
苏东坡巧贬方丈 69
秦观猜谜 70
国字为何少一点 70
刘墉测字 71
纪晓岚妙释“老头子” 72
珍妃巧拆“明”字 73
溥仪缘何自称“青巾” 74
刘半农发明“她”字 75
鲁迅造“猹”字 75
大帅手黑,寸土不让 76
毛泽东智解姓氏 77
什么是“?二” 77
穷人为仁主 78
第五章 古人对自身的认识 80
“人”是何物 80
形影不离的“目”“面”“眉” 80
从“自”到“鼻” 81
有趣的“口” 82
“言”的由来 82
人体最硬的“牙” 83
“心”——细雨洒轻舟 83
“手”成就了人类 84
“且”“祖”与男性生殖崇拜 84
“字”源于生育 85
古今不同的“走” 86
“力”源于一种农具 87
“生”作何解 88
“死”字何来 88
第六章 汉字中的家庭观念 92
无豕不成“家” 92
弯腰驼背的“老” 93
“长”——拄拐棍的长发老人 93
手持斧子的“父” 94
有奶便是“母” 95
“男”子力于田 95
男子加冠即为“夫” 96
主内持家的“女” 97
打扫卫生的“妇” 98
家女为“安” 98
“婚”——娶妇以昏时 99
从“妻”“娶”看古代抢婚习俗 100
古代女人也称“儿” 100
襁褓中的“子” 101
“孙”——儿子的儿子 102
标记血统的“姓” 103
第七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06
一口吞四口的“田” 106
辛苦耕作的“农” 106
从庄稼里“长”出来的“秦” 107
鬼斧神工的“工” 108
纺纱与“专”字的起源 109
“染”字上面没有点 109
尖物穿凿即是“入” 110
“为”与大象的渊源 111
有趣的“斤”与“斧” 112
“丁”原为钉子 112
被“骑”偷梁换柱的“奇” 113
用做商品交换的“贝” 114
“朋”与古代货币的关系 115
第八章 古人的衣食住行 118
用来遮蔽身体的“衣” 118
乘舟办事曰“服” 118
“巾”为何物 119
从“箸”到“筷” 120
原本不能吃的“豆” 120
有趣的“米” 121
源远流长的“酒” 122
“醋”的由来 123
“茶”与神农氏的传说 124
鱼羊合烹分外“鲜” 125
人们聚居的地方叫“里” 126
窗子朝北曰“向” 126
是谁发明了“井” 127
用竹木藤条编的“门” 127
“出”的妙用 128
古代战争与“车”的发明 129
不断进步的“舟” 129
乘船而行是为“前” 130
让人心惊胆战的“灾” 131
第九章 千年的文明,历史的积淀 134
传说中的“年” 134
“卜”来自甲骨上的裂纹 135
古代巫术与“示”字产生 135
双手捧起来的“共” 136
“书”的起源 137
为什么以“史”为鉴 137
“册”——竹子做的书 138
信封上为何有“缄” 139
狗与“器”的产生 140
王安石发明“囍”字 141
朱元璋贴“福”的故事 141
音乐与“乐”的产生 142
王安石“用”书童 143
同志为“友” 144
第十章 汉字中的文治武功 146
“皇”与“帝”的由来 146
“主”——灯台上的火焰 147
为何要问“鼎” 147
为何要逐“鹿”中原 148
隋文帝为何弃“随” 149
强者为“王” 150
止戈为“武” 150
以车自围是为“军” 151
“我”为兵器 152
举旗前进是为“游” 153
“取”记录了割耳记功的历史 153
含义丰富的“师”字 154
保家卫“国” 155
“民”——被刺瞎左眼的奴隶 155
“牢”——养牲畜的围栏 156
第十一章 给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60
“美”——头戴羽饰的舞者 160
“每”——戴帽子的太太 160
女人生子为“好” 161
“爱”由心生 162
日光照射下的“白” 162
人讲真话是为“信” 163
“文”字揭示远古纹身 164
“休”——树下乘凉 165
周恩来妙语解“卐”字 165
有趣的“见”与“现” 166
“笑”——最原始的交流技巧 167
一个“有”字乾坤转 167
负荷太多就会“重” 168
“孚”——爪下面的子 168
第十二章 窥探古人的世界观 172
内涵丰富的“一” 172
“二”与“贰”的故事 173
广受欢迎的“三” 173
积画为“四” 174
错画为“五” 175
“六”原为房屋 176
划物为二是为“七” 177
要得发,不离“八” 177
“九”——单数之至 178
完美无缺的“十” 179
神秘莫测的“天” 180
神奇的“了” 181
天大地大人也“大” 182
楚楚可怜的“小” 182
两夕为“多” 183
“小”下加点即是“少” 184
手执工具是为“左” 184
石字出头即是“右” 185
谈“上”论“下” 186
此“中”有真意 186
双人成“比” 187
排箫与“和”字由来 188
一才多用的“正” 189
“半”——分开的牛 190
右手为“又” 190
“是”字的由来 191
口口相传成了“古” 192
山北水南是为“阴” 192
山南水北是为“阳” 193
第十三章 古人如何看待地球上的“邻居” 196
源自图腾崇拜的“龙” 196
令人羡慕的“鸟” 197
“飞”来自鸟的翅膀 197
强悍凶猛的“虎” 198
“巴”与蛇的关系 199
“万”原来是蝎子 199
“鱼”是一种吉祥物 200
“马”与原始畜牧业 200
老实巴交的“牛” 201
性情温顺的“羊” 202
细小的“毛” 203
第十四章 花开者谢,物故者新 206
来源于粟与水稻的“禾” 206
“来”原来是小麦 206
从“华”到“花”的演变 207
“不”字是一个花萼 208
累累的硕“果” 208
长在藤蔓上的“瓜” 209
清淡高雅的“兰” 210
个个成“竹” 211
兴旺发达的“李” 211
树上“长”出来的“木”“本”“末” 212
第十五章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16
何为“宇”“宙” 216
从“明”字看的天象研究 217
“旦”就是日出 218
“星”字的起源 218
从“申”字看古人对雷电的畏惧 219
“雨”——下雨的惬意过程 219
从“凤”到“风” 220
阳光普照、草木丛生的“春” 221
仪表堂堂的“夏” 222
蟋蟀叫来的“秋” 223
封锁太阳的“冬” 224
从“光”字看人与火的关系 224
第十六章 走进沧海桑田的变幻 228
从“州”字看人类对洪水的记忆 228
什么是“海” 229
“川”字体现古人对河流的观察 230
“山”是一幅画 230
有趣的“水” 231
“土”与人类起源 232
随处可见的“火” 232
“东”与扶桑树的传说 233
倦鸟归巢与“西”的由来 234
从打败仗看“北”的由来 235
“南”与“指南车”的关系 236
“石”与人类的关系 236
从“历”字看中国历法 237
“回”是古人对河流回旋的描述 238
第十七章 文字游戏中的无限乐趣 240
武则天巧解“青鹅”意 240
乾隆猜谜 240
黄庭坚作画解谜 241
词女之夫赵明诚 242
借字谜巧破案 242
巧设谜联征婚 243
纪晓岚题字骂和珅 243
祝枝山猜破唐伯虎 244
两书生巧设谜语通姓名 245
伍子胥智斗老相国 245
猜谜破案 246
填词制谜 247
大明寺水天下无双 248
和尚猜谜 249
岂有此理 249
妙趣字谜 250
县城怎么走 251
姓氏趣谜 251
先生趣谜考学生 252
巧作谜联讽贪官 253
文必正吟诗献“福” 254
秦观巧求婚 255
骆宾王写请帖 256
绝妙好辞 257
夫妻家书显真情 258
小和尚智解谜语救寺庙 258
秀才救酒家 259
祖孙猜谜趣事 260
喜寿、米寿、白寿 260
辛未状元 261
非也 262
第十八章 别具韵味的拆字联 264
管他子时儿、亥时儿 264
来得不是时候 264
自讨没趣 265
拆字妙对 266
纪晓岚巧对“岩”“枯”“柴” 267
小人全仗大人遮 268
纪晓岚巧对还乡 269
拆“公局”作联 270
王尔烈对担柴翁 270
妙联联姻 272
三两木头不成官 273
幼年蒋焘的妙对 274
不知何人害相思 275
嫁潘郎,娶何女 276
第十九章 巧妙的谐音 278
苏东坡巧对刘贡父 278
苏东坡游西湖遭刁难 279
“三十六计”讽童贯 280
不知“修” 281
姚广孝的妙对 282
金圣叹刑场诀别自题 283
施氏食十狮 284
巧画家书报平安 286
用“狗”巧对 286
农家小事有奇联 287
谐音巧破案 288
孔明巧借谐音气周瑜 289
父子当龟 290
纪晓岚急智应对乾隆 291
“连科及第”与“金榜题名” 292
解缙与姐夫联对 292
彭德怀敬“梨” 293
天下太贫 294
一字用巧,商机无限 295
后母哭子 295
落地与及地 296
一桶天下 297
画师巧戏西太后 298
白吃又何妨 298
七两漆 299
因获“枣桃”得幸免 300
巧用谐音教训人 301
心耳在这里 302
狼狗之辩 302
细布包柑 303
第二十章 咳唾成珠,锻造文字的艺术 306
四才子填空 306
白姑干面 307
梅兰芳改台词 307
一个“有”字乾坤转 308
范仲淹的一字师 309
王勃一字千金 309
推敲 310
春风又绿江南岸 311
身轻一鸟过 312
苏东坡兄妹改诗 313
一联三改 313
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314
动词显心迹 315
“事事关心”或“事事在心” 316
师出有名,战无不胜 317
平地风烟横白鸟 317
王安石改诗 318
添字解围得驴 319
投诗拜谒 319
真趣 320
“红杏尚书”拜见“张三影” 321
毛泽东的“一字师” 322
病鹤如阁 322
忍痛改一字 323
“恨”与“幸” 324
争得大裘长万丈 325
一方明月可中庭 325
第二十一章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328
戏说“临财毋苟得” 328
一个别字丢状元 328
一字一条性命 329
“猪八戒”看病 330
薛蟠读画 330
县官审“亲爹” 331
一字送命 333
“季达”的两把大“爹” 333
一点万金 334
煎药时下“锡”一块 334
读错字丢官 335
高山滚鼓之妙 336
孝子翻跟斗 337
茅盾不写潦草字 337
孙曰恭丢状元 338
一钩送命 339
和尚的劫难 339
“维民所止”和“雍正砍头” 340
第二十二章 字里乾坤,笔下春秋 342
哭三尼 342
周总理巧解“射阳” 343
白话电报的妙处 344
“其母之”妙改“他妈的” 345
尽在不言中 345
真真假假 346
解缙续联 347
针锋相对 348
粗毛野兽 349
启功的妙语 351
《论语》中为何没有“此”字 351
自命不凡的秀才 352
加“者”添“而”的魅力 353
滥用“而”“了” 354
高兴的虚字眼 354
爹满门 355
怕死将军改对联 356
计改电文 357
欧阳修巧劝宋祁 358
禽兽不如 359
改联励志 359
何必问老子 360
纪晓岚的悼亡作 361
石达开改对联 362
改春联风波 363
左宗棠巧对曾国藩 363
“衍名”的艺术 364
徐文长题字 365
纪晓岚嘲讽庸医 366
林则徐改联 367
巧说“水”字 368
智改标语 369
南人北相 370
来者不拒 371
第二十三章 趣说无声的文字 374
鲁迅巧难出版商 374
毛泽东改标点 374
周恩来以叹号反驳 375
标点符号的故事 375
赵树理巧写供词 376
乐宫只有一只脚吗 377
包公巧断案 377
雨果巧用标点写信 378
普希金的愤慨 379
祝枝山写联骂财主 380
巧断句保全性命 381
六个标点的魅力 382
千钧之力的标点 382
神奇的标点联 383
两读皆可的对联 384
遗产的风波 385
奸吏几欲害英雄 386
糊涂县官审案 386
如此字据 387
阿凡提巧断句 388
断句成诗结佳缘 389
留与不留 390
第二十四章 避讳字,汉字的禁区 392
无中生有的圣讳 392
从唐朝“赤鲟公”看国讳 393
等级森严的官讳 394
根深蒂固的家讳 395
避之唯恐不及的恶人讳及其他 397
宋代之前的文字之祸 398
苏轼“乌台诗案” 398
朱元璋制造的文字狱 400
清朝文字狱 401
讳名趣事 404
用替代字避讳 404
巧媳妇巧避讳 404
苟判官改姓 404
非常不敢说 405
改字避讳 405
钟的劫难 405
幼儿机辩 405
附录 408
声律启蒙 408
汉字妙对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