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证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长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3205559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为胡希恕教授的关门弟子,为继承发展胡老的学术思想,作者结合医、教、研实际需要,花费近十年的时间编写而成此书。本书原文选自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伤寒论卷第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至“伤寒论卷第七·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共10篇398条112方。本书对原文、原方读解,采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医高等院校的教研积累,做了较为统一的解说,说明了中医学整体性、连续性、继承性和发扬性。在每章、每篇小结中,我们提出了“方证、证、病”三级结构,从而

概论 3

第一节 《伤寒论》简介 3

一、《伤寒论》的作者 3

二、《伤寒论》的沿革 3

三、《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精神 4

第二节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 6

一、辨证论治原理 6

二、辨证论治流程 6

第三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16

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16

二、《伤寒论》的主要成就 17

第四节 《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17

一、做到熟读 18

二、加深理解 18

三、加强运用 18

各论 23

第一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3

第一章 太阳病概说 23

一、太阳的组织结构 23

二、太阳的生理特点 23

三、太阳的病理机制 24

四、太阳病的临床表现 25

五、太阳病的治则治法 26

六、太阳病的转归 26

第二章 太阳病纲要 27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 27

第二节 太阳病的分类 28

一、太阳中风证 28

二、太阳伤寒证 29

第三节 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29

一、伤寒传否以脉症为依据 29

二、伤寒不传经的规律 30

第四节 太阳温病及误治引起的变证 31

第五节 辨病发于阳和阴 32

第六节 太阳病经尽自愈和欲解时日 33

一、太阳病经尽自愈的机转及预防传经的方法 33

二、太阳病欲解的时间 34

三、太阳病表邪已解而正气未复者痊愈日期 34

第七节 根据病人喜恶辨别寒热真假 35

本章小结 35

第三章 太阳病中风证证冶——桂枝汤证及其类证 37

第一节 桂枝汤的主治证 37

第二节 桂枝汤的适宜证 39

一、桂枝汤的适宜证之一 39

二、桂枝汤的适宜证之二 40

三、桂枝汤的适宜证之三 40

四、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四 41

第三节 桂枝汤的禁忌证 42

一、桂枝汤的禁忌证之一 42

二、桂枝汤的禁忌证之二 42

三、桂枝汤的禁忌证之三 43

四、桂枝汤的禁忌证之四 43

第四节 桂枝汤的兼夹证 44

一、桂枝加葛根汤证 44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之一 45

三、桂枝加附子汤证 46

四、桂枝去芍药汤证 48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49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0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52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3

第五节 桂枝汤的变化证 55

白虎加人参汤证 55

第六节 桂枝汤的类似证 5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57

第七节 桂枝汤的坏病证 58

一、坏病证的成因和治则 58

二、伤寒夹虚误汗致变及随证救治方法 60

三、上条原文的解释 63

本章小结 64

本篇结语 64

第二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7

第一章 准伤寒证 67

第一节 葛根汤的主治证 67

第二节 葛根汤的适宜证 69

第三节 葛根汤的兼夹证 69

葛根加半夏汤证 69

第四节 葛根汤的变化证 70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70

本章小结 72

第二章 太阳伤寒证治 73

第一节 麻黄汤的主治证 73

第二节 麻黄汤的适宜证 74

一、麻黄汤的适宜证之一 74

二、麻黄汤的适宜证之二 75

第三节 麻黄汤的兼夹证 76

一、大青龙汤证 76

二、小青龙汤证 79

本章小结 82

第三章 桂、麻二汤的适宜证 83

第一节 桂枝汤的适宜证 83

一、桂枝汤的适宜证之五 83

二、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六 83

三、桂枝汤的适宜证之七 84

四、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八 84

五、桂枝汤的适宜证之九 85

六、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十 85

七、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十一 86

第二节 桂枝汤的兼夹证 87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之二 87

第三节 麻黄汤的适宜证 87

一、麻黄汤的适宜证之三 87

二、麻黄汤的适宜证之四 88

三、麻黄汤的适宜证之五 88

四、麻黄汤的适宜证之六 89

第四节 麻黄汤的禁忌证 89

一、太阳伤寒而阳虚里气不足禁用汗法 89

二、太阳伤寒而阴血不足者禁用汗法 90

第五节 伤寒表实自愈证 91

第六节 太阳阳明并病 91

本章小结 93

第四章 愈病原理和变证救治例 94

第一节 愈病原理 94

一、阴阳自和 94

二、具体例证 94

第二节 汗不得法致变证治例 95

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之一 95

二、调胃承气汤证之二 97

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98

四、桂枝甘草汤证 99

五、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00

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01

七、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03

八、心肾阳虚证及水寒伤肺证 104

第三节 误吐下汗后变证治例 105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105

二、干姜附子汤证 106

三、茯苓四逆汤证 108

第四节 太阳病蓄水证 109

一、五苓散的主治证 109

二、五苓散的适宜证 111

三、五苓散的类似证 112

第五节 虚烦证 113

一、栀子豉汤的主治证 113

二、栀子豉汤的适宜证 115

三、栀子豉汤的兼夹证 116

四、栀子豉汤的禁忌证 120

第六节 误汗阳虚水泛证 120

真武汤的主治证 120

本章小结 122

一、疾病痊愈机理和举例 122

二、汗不得法致变证救治例 122

三、误吐下汗后致变救治例 123

四、表邪入腑,气化不利——蓄水证 123

五、无形邪热,留扰胸膈——虚烦证 123

六、太阳病误汗——阳虚水泛证 124

第五章 麻黄汤的禁忌证 125

第一节 阴液不足者禁汗 125

第二节 下焦湿热阴伤者禁汗 125

第三节 气血不足者禁汗 126

第四节 阴血亏虚者禁汗 126

第五节 气血亏虚者禁汗 126

第六节 阳气虚弱者禁汗 127

第七节 中焦虚寒者禁汗 127

本章小结 128

第六章 辨汗下先后和标本缓急 129

第一节 汗下先后的治则 129

第二节 表里缓急的治则 129

一、表证兼里虚寒证 129

二、表实证见里虚脉 130

第三节 欲愈候 131

一、冒家汗出自愈 131

二、战汗作解及汗下作解的不同脉诊 131

第四节 桂枝汤证的证质 132

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十三 132

本章小结 133

第七章 阳枢不利证 134

第一节 小柴胡汤的主治证 134

第二节 小柴胡汤证的病因病机 137

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二 137

第三节 小柴胡汤的禁忌证 138

第四节 小柴胡汤的适宜证 139

一、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三 139

二、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四 139

三、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五 140

第五节 小柴胡汤的兼夹证 141

一、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六 141

二、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七 143

第六节 小柴胡汤的类似证 145

小建中汤的主治证 145

本章小结 146

第八章 继论表病失治误治所致变证 148

第一节 阳明内结证 148

调胃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四 148

第二节 太阳蓄血证 149

桃核承气汤证 149

第三节 胸满烦惊证 15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51

第四节 纵和横的证治 152

一、肝乘脾的证治 152

二、肝乘肺的证治 153

本章小结 153

第九章 太阳病火逆证 155

第一节 火逆之证情 155

一、火逆胃中竭证 155

二、火逆血气流溢证 156

三、里热不可攻证 157

四、火熏之下血证 157

五、火灸之吐血证 158

六、火灸之焦骨伤筋及痹自解证 158

第二节 火逆救误证治 159

一、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59

二、桂枝加桂汤证 161

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62

第三节 火疗导致变证的机理 164

本章小结 164

第十章 太阳病误汗吐下后所致变证 165

第一节 胃阳虚燥证 165

第二节 胃中烦热证 166

第三节 胃中虚冷证 166

第四节 吐下后之坏证 167

本章小结 168

第十一章 太阳病蓄血证 169

第一节 蓄血重证 169

一、抵当汤的主治证 169

二、抵当汤的适宜证之一 171

三、抵当丸证 171

第二节 蓄血证的类似证 172

本章小结 173

本篇结语 174

第三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76

第一章 结胸证与脏结证 176

第一节 结胸的脉证特点及成因举例 176

一、脉证特点 176

二、成因举例 177

第二节 结胸证证治 178

一、大结胸证证治 178

二、寒实结胸 185

三、结胸治禁和预后 186

四、结胸脉证辨识 188

第三节 脏结证 190

一、脏结辨证 190

二、脏结治禁 191

本章小结 192

第二章 太少并病和热入血室证 194

第一节 太阳少阳并病 194

一、刺大椎肺俞肝俞证 194

二、柴胡桂枝汤证 195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96

四、小柴胡汤适宜证之九 198

第二节 热入血室证 199

一、刺期门证 199

二、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九 200

三、自愈证 200

本章小结 201

第三章 痞证 202

第一节 痞证成因及证候特点 202

第二节 痞证的分类 203

一、热痞证 203

二、寒热错杂痞证 205

第三节 痞证变证 210

一、下焦滑脱证 210

二、痰气中阻证 212

三、寒痰壅胸证 213

四、饮邪悬胸证 214

五、脏结痞危候 216

第四节 痞证坏证 216

一、正虚邪实证 216

二、肝脾肺衰证 217

三、经脉失养证 217

第五节 类似痞证 218

一、水蓄膀胱证 218

二、邪热壅肺证 219

第六节 痞硬辨证 220

一、里寒兼表证 220

二、热痞兼表证 221

三、少阳痞硬证 222

本章小结 222

第四章 热结在里证 224

第一节 表里俱热证 224

一、白虎加人参汤主治证 224

二、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宜证之二 224

三、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宜证之三 225

四、白虎汤的禁治证 225

本章小结 226

第五章 太阳病内传三种 227

第一节 太少并病 227

针刺大椎肺俞肝俞证 227

第二节 太少合病 228

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228

第三节 上热下寒证 230

黄连汤证 230

本章小结 231

第六章 风湿相搏证 232

第一节 风湿留着肌肉证 232

一、桂枝附子汤证 232

二、去桂加术汤证 233

第二节 风湿留着关节证 234

甘草附子汤证 234

本章小结 236

第七章 太阳病传变证 237

第一节 从表及里由寒化热证 237

白虎汤的主治证 237

第二节 由表传里由实转虚证 238

一、炙甘草汤证 238

二、结代脉的性状及预后 240

本章小结 240

本篇结语 241

第四篇 辨阳明病脉证治 243

第一章 阳明病篇概说 243

一、阳明的组织结构 243

二、阳明的生理活动 243

三、阳明的病因病理 244

四、阳明病的临床表现 244

五、阳明病的治则治法 245

六、阳明病的预后 245

第二章 阳明病纲要 245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 246

第二节 阳明病的病因病机 246

一、阳明病的三个成因 246

二、太阳病误治成阳明 247

三、太阳病转属阳明病 248

第三节 阳明病的脉证 248

一、阳明病外证 248

二、阳明病初感外邪见证 249

三、阳明病恶寒一日自罢 249

四、阳明病之主脉 250

本章小结 250

第三章 转属转系阳明病的情况 252

第一节 转属转系阳明证 252

一、太阴转属阳明病 252

二、伤寒转系阳明病 252

三、三阳合病阳明经显 253

第二节 阳明直接受邪 254

一、阳明寒热之辨 254

二、欲作痼瘕证 254

三、阳明中寒欲解证 255

第三节 阳明病欲解时 256

第四节 阳明中寒证 256

一、阳明虚寒禁下证 256

二、寒湿谷疸证 256

第五节 阳明久虚证 257

第六节 阳明中寒和风热证 258

一、阳明中寒证 258

二、阳明风热证 258

第七节 阳明发黄证 259

一、湿热郁滞证 259

二、阳明被火证 259

三、阳明经腑同病 260

四、阳明衄血证 260

五、以小便测大便法 261

第八节 阳明不可攻证 261

一、阳明呕多病势偏上 261

二、阳明病邪结偏高 262

三、阳明经证不可攻下 262

本章小结 263

第四章 阳明病腑实证分类及谵语辨治 264

第一节 阳明病腑实证 264

一、调胃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四 264

二、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一 264

三、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二 265

第二节 谵语辨证 266

一、谵语和郑声 266

二、谵语亦有虚者 267

三、阳明腑实谵语证 267

四、阳明便硬谵语证 269

本章小结 274

第五章 阳明经证之兼变证 276

第一节 阳明热证 276

一、栀子豉汤的适宜证之三 276

二、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宜证之四 277

三、猪苓汤的主治证 277

四、猪苓汤的禁忌证 279

第二节 里虚有寒的辨证 279

一、表热里寒证 279

二、胃中虚冷证 280

第三节 阳明热盛证 280

一、阳明衄血证 280

二、阳明热扰胸膈证 281

三、少阳阳明合并病 281

第四节 阳明经表证 286

一、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十五 286

二、麻黄汤的适宜证之八 286

第五节 瘀热在里证 287

茵陈蒿汤的主治证 287

第六节 阳明蓄血证 288

抵当汤的适宜证之二 288

本章小结 289

第六章 阳明病腑证有关的辨治 290

第一节 燥屎已成证 290

一、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四 290

二、肠中燥屎内结证 290

三、表里证的辨证 291

四、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六 292

五、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七 292

第二节 阳明中寒证 293

吴茱萸汤的适宜证之 293

第三节 津伤便结证 294

一、脾约证及五苓散的适宜证之六 294

二、伤津大便燥结证 294

三、津伤便结之脉 295

四、脾约证 295

第四节 燥结初成证 297

一、调胃承气汤的主治证 297

二、调胃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六 298

第五节 燥结成实证 298

一、小承气汤的适宜泟之三 298

二、小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四 299

第六节 阳明急下证 300

一、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九 300

二、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 301

三、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一 301

第七节 阳明当下证 302

一、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二 302

二、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三 303

第八节 阳明蓄血证 304

一、抵当汤的适宜证之三 304

二、协热便脓血证 305

本章小结 305

第七章 发黄证治 307

第一节 寒湿发黄证 307

第二节 湿热发黄证 307

一、茵陈蒿汤的适宜证之一 307

二、栀子柏皮汤的主治证 308

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主治证 309

本章小结 310

本篇结语 311

第五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12

第一章 少阳病篇概说 312

一、少阳的组织结构 312

二、少阳的生理活动 312

三、少阳的病因病理 313

四、少阳病的临床表现 313

五、少阳病治法治方 314

六、少阳病的预后转归 314

第二章 少阳病纲要 315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315

第二节 少阳病治疗三禁 316

一、禁吐下 316

二、禁发汗 316

本章小结 317

第三章 少阳病正证及兼变证 319

第一节 少阳病正证 319

小柴胡汤的适宜证之十四 319

第二节 坏病治则 320

第三节 三阳合病 320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 321

一、表病传里证 321

二、三阴不受邪 321

本章小结 322

第四章 少阳病欲愈欲解时 323

第一节 少阳病之欲愈 323

第二节 少阳病欲解时 323

本章小结 324

本篇结语 324

第六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325

第一章 太阴病篇概说 325

一、太阴的组织结构 325

二、太阴的生理活动 325

三、太阴的病因病理 326

四、太阴病的临床表现 326

五、太阴病的治则治方 326

六、太阴病的预后转归 327

第二章 太阴病纲要 328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328

第二节 太阴病欲愈脉证 329

第三节 太阴病欲解时 329

本章小结 330

第三章 太阴病证治 331

第一节 太阴兼表虚证 331

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十七 331

第二节 太阴病主证 331

第三节 脾家实证 332

第四节 太阴腹痛证 333

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333

第五节 太阴脉弱慎用苦寒 335

本章小结 336

本篇结语 336

第七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38

第一章 少阴病篇概说 338

一、少阴的组织结构 338

二、少阴的生理活动 338

三、少阴的病因病理 339

四、少阴病的临床表现 339

五、少阴病的治疗 340

六、少阴病预后转归 340

第二章 少阴病纲要 341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341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 341

一、辨证要点 341

二、少阴亡阳证 342

本章小结 343

第三章 少阴病治禁 344

第一节 禁火劫发汗 344

第二节 少阴病禁汗证 344

一、少阴里证禁汗证 344

二、少阴阴阳两虚禁汗下 345

本章小结 346

第四章 少阴病的顺证 347

第一节 阳复自愈候 347

第二节 阳复可治证 348

一、阳复可治证之一 348

二、阳复可治证之二 348

第三节 欲愈之脉象 349

第四节 少阴病欲解时 349

第五节 吐利后脉不复治法 350

第六节 阳复还腑证 350

本章小结 351

第五章 少阴病的逆证 352

第一节 少阴病难治证 352

第二节 正衰危重证 352

一、纯阴无阳之危候 352

二、阳气脱绝之危候 353

三、阴竭阳脱之危候 353

四、纯阴无阳之死候 354

五、肺肾脱绝之危候 354

六、阴盛阳脱之危候 355

本章小结 355

第六章 少阴病的辨治 357

第一节 太少两感证 357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泟 357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358

第二节 阴虚火亢证 359

黄连阿胶汤证 359

第三节 阳虚寒湿证 361

一、附子汤的主治证 361

二、附子汤的适宜证 362

第四节 少阴虚寒滑脱证 363

一、桃花汤的主治证 363

二、桃花汤的适宜证 364

第五节 阴虚下利便脓血证 365

可刺证 365

第六节 浊阴犯胃证 366

吴茱萸汤的适宜证之 366

本章小结 366

第七章 邪客少阴经脉咽痛证 368

第一节 虚热上扰证 368

猪肤汤证 368

第二节 少阴客热证 369

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369

第三节 热痰阻络证 371

苦酒汤证 371

第四节 寒客咽喉证 372

半夏散及汤证 372

本章小结 374

第八章 阳衰阴盛证证治 375

第一节 阴盛格阳证 375

一、白通汤的主治证 375

二、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76

第二节 阳虚水泛证 378

真武汤的主治证 378

第三节 阴盛格阳证 380

通脉四逆汤的主治证 380

本章小结 381

第九章 少阴病热化证 382

第一节 少阴阳郁证 382

四逆散证 382

第二节 水热互结证 384

猪苓汤的主治证 384

第三节 少阴三急下证 386

一、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五 386

二、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六 386

三、大承气汤的适宜证之十七 387

本章小结 388

第十章 阳衰阴盛证 389

第一节 少阴之急温证 389

一、四逆汤的主治证 389

二、胸中实与胸上寒饮辨证 390

第二节 正虚气陷证 391

本章小结 392

本篇结语 392

第八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94

第一章 厥阴病篇概说 394

一、厥阴的组织结构 394

二、厥阴的生理活动 394

三、厥阴的病因病理 395

四、厥阴病的临床表现 395

五、厥阴病的治法 396

六、厥阴病的预后及转归 396

第二章 厥阴病纲要 397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397

第二节 正复可愈证 397

第三节 厥阴病欲解时 398

第四节 正复可愈证 398

第五节 虚寒厥禁下 399

本章小结 399

第三章 厥热胜复证、厥证和除中证 401

第一节 厥热胜复证 401

一、厥热与下利的辩证关系 401

二、除中疑似证和阳复太过证 401

三、除中证的成因特征及预后 403

四、阳复太过证 403

第二节 辨厥逆证 404

一、热厥的特点与治禁 404

二、厥热相等的自愈证 405

三、阴阳气不相顺接证 405

四、辨脏厥与蛔厥证 406

五、热厥轻证 408

六、冷结关元证 409

第三节 寒热胜复证续 410

一、阳复病愈和阳复太过 410

二、厥多于热主阳退病进 410

本章小结 411

第四章 厥阴病的死证难治证和可灸证 412

第一节 正衰危重证 412

一、阴盛阳绝的危候 412

二、阴盛阳亡神越的危候 412

三、阳亡阴竭的危候 413

四、有阴无阳的危候 413

五、血虚致厥下之死 414

第二节 阳衰阴盛难治证 414

第三节 阳虚寒厥灸法 415

本章小结 415

第五章 厥证的辨治 417

第一节 热厥重证 417

白虎汤的适宜证之二 417

第二节 血虚寒厥证治 418

一、当归四逆汤证 418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419

第三节 阳虚阴盛厥的证治 421

一、四逆汤的适宜证之六 421

二、四逆汤的适宜证之七 421

第四节 痰厥证治 422

瓜蒂散的适宜证 422

第五节 水厥证治 423

茯苓甘草汤的适宜证 423

第六节 阴阳错杂厥证治 423

麻黄升麻汤的主治证 423

本章小结 425

第六章 下利的辨治 426

第一节 自利的先兆 426

第二节 寒格吐利证治 426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主治证 426

第三节 虚寒下利转归 428

一、虚寒下利阳复自愈 428

二、阳虚下利将愈和未解 428

第四节 厥阴下利的转归 429

一、从脉诊鉴别厥阴危证的转归吉凶 429

二、厥阴热利的脉证 430

三、厥阴下利兼表证 430

四、脉诊对判断下利预后的意义 431

五、虚寒下利的转归 431

六、厥阴寒利向热利转化的条件和机转 432

七、下利脉绝的预后 433

八、厥阴下利虚证见实脉预后不良 433

第五节 下利证的辨治 434

一、阳虚阴盛的下利证 434

二、厥阴热利证 435

三、虚寒下利兼表证治则治方 436

四、继论厥阴热利证治 437

五、实热下利证 437

六、厥阴下利后的虚烦证 438

本章小结 438

第七章 呕吐哕的辨治 440

第一节 痈脓致呕证 440

第二节 呕吐辨治 441

一、阳虚阴盛证 441

二、肝寒犯胃证 442

三、邪传少阳证 443

第三节 辨哕证 443

一、误治胃寒证 443

二、哕而腹满证 444

本章小结 445

本篇结语 445

第九篇 霍乱病脉证并治 447

第一章 霍乱病概说 447

一、霍乱的命名涵义 447

二、霍乱的病因病机 447

三、霍乱的临床表现 447

四、霍乱的治法治方 447

五、霍乱病后调理 448

第二章 霍乱病的辨证论治 449

第一节 霍乱病的证候特点 449

一、霍乱病提纲 449

二、霍乱病主证 450

第二节 辨霍乱与伤寒下利异同 450

第三节 霍乱病证治 452

一、四逆加人参汤的主治证 452

二、五苓散的适宜证之七 453

三、桂枝汤的适宜证之十九 455

四、四逆汤的适宜证 456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主治证 457

第四节 霍乱病愈后调理 459

本章小结 459

本篇结语 460

第十篇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461

第一节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概说 461

一、命名涵义 461

二、篇置意义 461

第二节 阴阳易证 461

烧裈散证的主治证 461

第三节 差后劳复证 463

差后劳复证治 463

第四节 差后饮食调养 468

本章小结 468

本篇结语 468

附录 473

附录一 《伤寒论》剂量单位说明 473

附录二 条文索引 475

附录三 方证索引 482

附录四 参考文献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