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书系 课堂教学的革命》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金玉著
  • 出 版 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35486103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多年来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智慧结晶,作者结合洋思中学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课堂教学革命的内涵以及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阐述了课堂教学革命的缘起,课堂教学革命的理性思考,课堂教学革命的成功实践。本书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校长以及各类教学研究人员培训的优秀教材。

上篇 课堂教学革命的缘起 3

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种种 3

(一)分数第一 3

(二)面向少数 4

(三)被动接受 4

(四)手段单一 5

(五)负担很重 6

(六)缺少安全感 6

(七)教学效果差 7

二 时代呼唤课堂教学的革命 9

(一)人性发展的要求 9

(二)“四个支柱”的要求 10

(三)“三个面向”的要求 11

(四)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11

(五)现代社会物质高度发展的要求 12

(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3

三 现今课堂改革的诸多误区 15

(一)动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16

(二)亮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19

(三)预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23

(四)走出去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27

(五)围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30

(六)转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34

(七)顺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39

(八)展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43

(九)启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45

(十)问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46

(十一)笑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48

(十二)奖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0

(十三)有个性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2

(十四)无教师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4

(十五)快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6

(十六)无讲台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7

(十七)多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8

(十八)无问题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59

中篇 课堂教学革命的理性思考 63

一 课堂教学革命的追求目标 63

(一)传统课堂是有效课堂 63

(二)字解“高效课堂” 65

(三)质解“高效课堂” 66

二 课堂教学革命的本质特征 78

(一)真实 78

(二)有序 83

(三)紧张 87

(四)活力 93

(五)简单 97

三 课堂教学革命的基本原则 103

(一)学生性 103

(二)学习性 104

(三)学科性 106

(四)学段性 107

(五)学潜性 108

(六)学序性 109

(七)学导性 110

(八)学效性 111

四 课堂教学革命的评价标准 113

(一)学习目标是否准确 113

(二)学习流程是否科学 116

(三)学习方式是否切实 119

(四)学习内容是否真实 122

(五)学习对象是否所有 124

(六)学习发展是否全面 128

下篇 课堂教学革命的成功实践 135

一 “洋思教学模式”的发展性 135

(一)问题的提出 135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36

二 “洋思教学模式”的操作性 139

(一)“洋思教学模式”之“先学” 139

(二)“洋思教学模式”之“后教” 149

(三)“洋思教学模式”之“当堂训练” 158

(四)“洋思教学模式”之应用类型 168

(五)“洋思教学模式”之发展层级 170

三 “洋思教学模式”的素质性 172

(一)守纪素质的体现 172

(二)竞争素质的体现 173

(三)理想素质的体现 173

(四)信心素质的体现 174

(五)耐挫素质的体现 175

(六)惜时素质的体现 176

(七)劳动素质的体现 176

(八)诚信素质的体现 177

(九)协作素质的体现 178

(十)创新素质的体现 179

四 “洋思教学模式”的革命性 181

(一)程序之变 181

(二)目标之变 182

(三)时间之变 183

(四)主体之变 186

(五)方式之变 187

(六)手段之变 189

(七)评价之变 190

(八)应用之变 191

五 “洋思教学模式”的理论性 193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彩演绎 193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彩演绎 201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谐教学思想的精彩演绎 210

(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尝试教学思想的精彩演绎 218

六 “洋思教学模式”的推广性 223

(一)加强领导,全面实施“三个走进” 223

(二)加强培训,全面开展“课堂研究” 225

(三)加强责任,全面落实“课改承包” 230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