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平衡针疗法概论 1
第一章 平衡针疗法的定义 3
第二章 平衡针疗法的理论核心 4
第三章 平衡针疗法的理论定位 5
第一节 平衡针疗法的治疗定位 5
第二节 平衡针疗法的疾病定位 6
第三节 平衡针疗法的病因定位 6
第四章 平衡针疗法的技术特点 8
第一节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8
第二节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 9
第三节 突出单穴疗法 9
第四节 突出快速针刺 10
第五节 突出即时效应 10
第六节 突出针感效应 11
第七节 突出离穴不离经 11
第八节 突出穴名通俗化 11
第九节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12
第十节 突出临床实用性 12
第五章 平衡针疗法的技术优势 13
第六章 平衡针疗法的理论来源 14
第一节 心神调控学说 15
第二节 中枢调控学说 16
第三节 阴阳平衡学说 21
第四节 心理平衡学说 24
第五节 生理平衡学说 36
第六节 环境平衡学说 41
第七章 平衡针疗法的作用原理 52
第一节 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 52
第二节 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55
第三节 增强机体的消炎退热功能 55
第四节 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 56
第五节 调节机体的血压功能 56
第六节 调节机体血糖功能 57
第七节 对各系统的调节作用 57
第八章 平衡针疗法的取穴原则 59
第一节 定位取穴原则 59
第二节 交叉取穴原则 59
第三节 对应取穴原则 60
第四节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60
第五节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60
第六节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61
第九章 平衡针疗法的常用针具与针刺方法 62
第一节 平衡针针具与针刺方法 62
第二节 三棱针针具与针刺方法 70
第三节 平衡指针特点与基本手法 71
第四节 平衡灸的原料与种类 73
中篇 常用平衡穴位 75
第十章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77
第一节 升提穴 77
第二节 腰痛穴 78
第三节 急救穴 79
第四节 胃病穴 81
第五节 偏瘫穴 82
第六节 鼻炎穴 83
第七节 牙痛穴 84
第八节 明目穴 85
第十一章 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 87
第一节 臀痛穴 87
第二节 膝痛穴 88
第三节 肺病穴 89
第四节 痔疮穴 90
第五节 胸痛穴 91
第六节 降糖穴 93
第七节 踝痛穴 94
第八节 咽痛穴 95
第九节 颈痛穴 96
第十节 感冒穴 97
第十二章 胸腹部常用平衡穴位 99
第一节 痛经穴 99
第二节 面瘫穴 100
第十三章 脊背部常用平衡穴位 102
第一节 痤疮穴 102
第二节 疲劳穴 103
第三节 乳腺穴 104
第十四章 下肢部常用平衡穴位 106
第一节 肩背穴 106
第二节 耳聋穴 107
第三节 过敏穴 108
第四节 肘痛穴 109
第五节 腹痛穴 110
第六节 肩痛穴 111
第七节 腕痛穴 113
第八节 头痛穴 114
第九节 降压穴 115
下篇 平衡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117
第十五章 内科疾病 119
第一节 普通感冒 119
第二节 上呼吸道感染 120
第三节 肺炎 122
第四节 支气管炎 123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6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8
第七节 心律失常 129
第八节 心脏神经官能症 130
第九节 高血压 132
第十节 低血压 134
第十一节 中暑 136
第十二节 晕动病 137
第十三节 急性胃炎 138
第十四节 慢性胃炎 139
第十五节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141
第十六节 食管炎 142
第十七节 膈肌痉挛 144
第十八节 消化道溃疡 145
第十九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 147
第二十节 急性胆囊炎 148
第二十一节 慢性胆囊炎 150
第二十二节 胆石症 151
第二十三节 急性肠炎 152
第二十四节 慢性肠炎 154
第二十五节 急性阑尾炎 155
第二十六节 直肠脱垂 156
第二十七节 周围性面神经炎 158
第二十八节 面瘫后遗症 160
第二十九节 面肌痉挛 161
第三十节 莱姆型面神经炎 163
第三十一节 偏头痛 165
第三十二节 丛集性头痛 166
第三十三节 颈性头痛 168
第三十四节 肌收缩性头痛 169
第三十五节 三叉神经痛 170
第三十六节 臂丛神经炎 172
第三十七节 坐骨神经痛 173
第三十八节 肋间神经痛 175
第三十九节 癔症 176
第四十节 情感性障碍 178
第四十一节 神经衰弱 179
第四十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180
第四十三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82
第四十四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84
第四十五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 186
第四十六节 高脂血症 188
第四十七节 糖尿病 189
第四十八节 单纯性肥胖症 192
第四十九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194
第五十节 痛风 196
第五十一节 震颤麻痹 198
第五十二节 尿潴留 200
第五十三节 睾丸炎与附睾炎 202
第五十四节 前列腺炎 203
第五十五节 阳痿 205
第五十六节 早泄 207
第五十七节 遗尿 208
第五十八节 遗精 209
第十六章 外科疾病 211
第一节 项韧带损伤 211
第二节 菱形肌损伤 212
第三节 落枕 213
第四节 冈上肌损伤 214
第五节 冈下肌损伤 215
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 216
第七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218
第八节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219
第九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 220
第十节 三角肌滑囊炎 221
第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 222
第十二节 肱骨内上髁炎 224
第十三节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225
第十四节 腕管综合征 226
第十五节 腕部创伤性滑膜炎 227
第十六节 屈指肌腱腱鞘炎 228
第十七节 胸壁软组织损伤 229
第十八节 肋软骨炎 230
第十九节 急性腰扭伤 231
第二十节 慢性腰肌劳损 232
第二十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33
第二十二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235
第二十三节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236
第二十四节 棘间与棘上韧带损伤 237
第二十五节 膝部韧带损伤 239
第二十六节 半月板损伤 240
第二十七节 踝部韧带损伤 242
第二十八节 足跟骨刺 243
第二十九节 神经性皮炎 244
第三十节 玫瑰糠疹 245
第三十一节 湿疹 246
第三十二节 带状疱疹 248
第三十三节 皮肤瘙痒症 250
第三十四节 脂溢性皮炎 251
第三十五节 毛囊炎 253
第三十六节 痤疮 254
第三十七节 荨麻疹 255
第三十八节 黄褐斑 256
第三十九节 雀斑 257
第四十节 痔疮 258
第四十一节 肛裂 259
第四十二节 丹毒 261
第十七章 妇科疾病 263
第一节 痛经 263
第二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64
第三节 闭经 265
第四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267
第五节 产后腹痛 269
第六节 产后缺乳 270
第七节 盆腔炎 271
第八节 阴道炎 273
第九节 慢性宫颈炎 275
第十节 子宫脱垂 277
第十一节 更年期综合征 278
第十二节 乳腺增生 280
第十三节 急性乳腺炎 281
第十八章 儿科疾病 282
第一节 消化不良 282
第二节 小儿舞蹈病 283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284
第十九章 五官科疾病 286
第一节 非化脓性中耳炎 286
第二节 感音性耳聋 287
第三节 内耳眩晕症 288
第四节 鼻炎 290
第五节 急性咽炎 292
第六节 急性扁桃体炎 293
第七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294
第八节 近视 296
第九节 电光性眼炎 297
第十节 白内障 298
第十一节 青光眼 300
第十二节 眼睑下垂 302
第十三节 麦粒肿 303
第十四节 牙痛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