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583
第六编 第二次多元体制:中唐五代两宋——区域经济 583
第十六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587
第一节 政治离而少乖 588
第二节 经济离而不隔 592
第三节 社会离而鲜疏 599
第四节 乱世经济残破及救济措施 606
第五节 财经制度的变革 610
第六节 此一期间经济之病象 614
第十七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623
第一节 宗教发展与社会伦理 623
第二节 东南愈重与西北愈轻 627
第三节 人民生活 632
第四节 财经官制 636
第五节 赋役制度之演变 640
第六节 公田、专卖及杂税 650
第七节 货币金融制度 655
第八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互助 661
第十八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的产业暨经济发展 671
第一节 公共建设:治水与养士 671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677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688
第四节 商业暨都市发展 698
第五节 对外贸易之拓展 706
第六节 中唐至两宋财经得失 713
第七节 小结:天下再由分而合 726
第七编 第三次一元体制:元明清——中央集权 731
第十九章 第三次一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735
第一节 政治益趋专制 736
第二节 经济益趋统制 742
第三节 社会益趋管制 749
第四节 中学西传与欧风东渐 755
第五节 元代经济扩大掠夺与明清对经济的干预 759
第六节 资本主义在明代萌芽? 765
第二十章 第三次一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769
第一节 民智渐开与逐利渐炽 770
第二节 南方担当财经重任 779
第三节 人民生活 784
第四节 财经官制 790
第五节 税制之演变 796
第六节 公田、专卖及杂税 801
第七节 财政之疲敝 810
第八节 货币制度 821
第九节 信用制度 826
第十节 社会救助与福利 835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一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843
第一节 公共建设:交通与学校 844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851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861
第四节 工匠与行会 875
第五节 商业暨都市发展 891
第六节 对外贸易之起伏与移民 899
第七节 元明清财经得失 919
第八节 小结:天朝沦为弱国 928
第廿一章附录 强迫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肇始 935
第八编 结论 955
第二十二章 结构间结论 959
第一节 经济发展条件 959
第二节 政治分合与经济发展 962
第三节 政治循环的经济因子 966
第四节 战争与经济 970
第五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974
第六节 政府与经济发展 978
第七节 文化与经济发展 982
第八节 家族与经济发展 987
第二十三章 结构内结论 991
第一节 崇本观念与农业发展 991
第二节 抑末观念下的工业停滞 994
第三节 商业发展与企业家精神 998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1001
第五节 科技与经济发展 1004
第六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1007
第七节 土地与经济发展 1011
第八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 1014
第九节 产权、人权与经济发展 1017
第二十四章 回顾与展望 1027
第一节 回顾 1029
第二节 展望 1041
参考文献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