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1
1.2 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 5
1.3 公共财政的职能 10
第2章 外部效应 17
2.1 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 17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9
2.3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 26
第3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 33
3.1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33
3.2 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 38
3.3 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40
3.4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43
3.5 混合物品或服务 47
第4章 公共选择 51
4.1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51
4.2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56
4.3 投票交易 62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66
第5章 公共支出 73
5.1 公共支出的结构 73
5.2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消耗性支出 77
5.3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 79
5.4 公共支出模型: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 82
第6章 公共预算:决策及其经济分析 86
6.1 几个相关概念 86
6.2 公共预算决策程序 90
6.3 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机会成本分析 95
6.4 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96
第7章 公共收入 103
7.1 公共收入的原则 103
7.2 税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105
7.3 公债:有偿性的公共收入形式 110
7.4 其他公共收入形式 112
第8章 税收原则 119
8.1 税收原则的演变:一个简要的考察 119
8.2 税收与公平 123
8.3 税收与效率 128
第9章 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133
9.1 税种的分类 133
9.2 税制结构的设计 138
9.3 对所得的课税 143
9.4 对财产的课税 150
9.5 对流转的课税 156
第10章 税收效应 169
10.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69
10.2 税收与消费者行为 173
10.3 税收与劳动投入 175
10.4 税收与私人储蓄 180
10.5 税收与私人投资 183
第11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190
11.1 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190
11.2 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192
11.3 税收归宿:一般均衡分析 207
第12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216
12.1 公债的运用原则:理论观点的演进 216
12.2 公债的种类 221
12.3 公债的发行 225
12.4 公债的应债来源 230
12.5 公债的还本付息 235
12.6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238
第13章 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247
13.1 从预算平衡论到功能财政论 247
13.2 GDP的决定 250
13.3 财政乘数与GDP的均衡水平 255
13.4 自决的财政政策 258
13.5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262
第14章 多级政府间财政 268
14.1 政府间责任的划分 268
14.2 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272
14.3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276
参考文献 284
专栏 9
专栏1—1 “大政府、小政府”——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9
专栏1—2 “十二五”时期完善中国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主要任务 14
专栏2—1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 26
专栏2—2 我国首例异地二氧化硫排污权买卖成交 30
专栏3—1 一个“公共地悲剧”的现实版本 46
专栏4—1 北京酒仙桥危改拆迁——一次“公共选择”实验 70
专栏5—1 中国政府支出的分类 76
专栏6—1 “金财工程”(GFMIS)解决方案 89
专栏6—2 修订预算法的主要着力点 93
专栏6—3 “十二五”时期中国预算改革的主要任务 100
专栏7—1 税费改革在中国的实践 116
专栏8—1 现行税制体系的调节贫富差距功能并不健全 127
专栏9—1 开征物业税的适当理由 156
专栏9—2 “十二五”时期中国税收改革的主要任务 167
专栏11—1 奢侈品消费税动了谁的奶酪 212
专栏13—1 “天使资本”的乘数效应——从一家科技企业的成长管窥政府创新基金 258
专栏13—2 积极财政政策在中国的实践 265
专栏14—1 只有中央政府才能有效担当收入再分配职能的重任 271
专栏14—2 美国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与活动 272
专栏14—3 “十二五”时期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