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临证精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晓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0446553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强调以下三点:一是目前针灸类著作中,无论是对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还是对针灸处方中个别腧穴或配伍腧穴的作用、组方意义等阐述,经常存在用词模糊或不规范、前后内容不一致、解释过于笼统或随意等问题,以致很难理清脉络,把握要点,给人造成中医医理缺乏严密逻辑的印象。为此,本书尽量做到体例、内容、语言使用等前后统一、规范,突出说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总论第一章 针灸治疗的作用第一节 古代对针灸治疗作用的认识 3

一、平衡阴阳,补偏救弊 3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

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3

第二节 现代对针灸治疗作用的认识 4

一、调整作用 4

二、镇痛作用 4

三、增强机体防卫免疫作用 4

第三节 决定针灸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 4

一、个体对针灸的敏感性 4

二、自身的功能状态 4

三、穴位的选择和刺激量选择 5

第二章 针灸治疗的特点一、整体性 6

二、特异性 6

三、双向性 7

四、安全性 7

第三章 针灸治疗的原则一、正治与反治 8

二、治标与治本 9

三、扶正与祛邪 10

四、调整阴阳 11

五、调整脏腑功能 11

六、调理气血 12

七、三因制宜 12

第四章 针灸处方第一节 腧穴的选择 14

一、根据病位选择腧穴 14

二、根据病证选择腧穴 15

三、根据证型选择腧穴 16

第二节 腧穴的配伍 18

一、不同归经腧穴的配伍 18

二、不同部位腧穴的配伍 19

三、不同距离腧穴的配伍 20

四、不同类别腧穴的配伍 20

第三节 针灸的治疗形式 21

一、常见针灸的治疗形式 21

二、针灸的治疗形式选择依据 24

第四节 针灸的操作术式 24

一、毫针法 24

二、灸法 25

三、三棱针法 25

四、皮肤针法 25

五、火针法 26

六、芒针法 26

七、电针法 26

八、水针法 26

九、穴位磁疗法 26

第五节 针灸的治疗时间 27

一、总的治疗时间 27

二、疗程时间与疗程间隔时间 27

三、疗程内每次治疗间隔时间 27

四、每次治疗时间 28

五、每次治疗持续时间 28

各论第五章 内科病证第一节 感冒 33

第二节 痢疾 37

第三节 疟疾 43

第四节 咳嗽 49

第五节 哮证 56

第六节 心悸 62

第七节 胸痹心痛 69

第八节 眩晕 77

第九节 中风病 84

第十节 失眠 92

第十一节 痫病 98

第十二节 癫病 104

第十三节 狂病 108

第十四节 胃痛 111

第十五节 腹痛 119

第十六节 呕吐 125

第十七节 呃逆 131

第十八节 泄泻 137

第十九节 便秘 144

第二十节 黄疸 152

第二十一节 胁痛 155

第二十二节 水肿 161

第二十三节 淋证 167

第二十四节 癃闭 175

第二十五节 遗精 181

第二十六节 阳痿 186

第二十七节 郁病 191

第二十八节 消渴 198

第二十九节 厥证 203

第三十节 头痛 210

第三十一节 痹病 216

第三十二节 痉病 222

第三十三节 痿病 225

第三十四节 腰痛 230

第三十五节 面瘫 234

第三十六节 面痛 235

第六章 妇科病证第一节 月经先期 239

第二节 月经后期 243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248

第四节 崩漏 250

第五节 闭经 255

第六节 痛经 261

第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267

第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270

第九节 带下病 272

第十节 妊娠恶阻 277

第十一节 难产 280

第十二节 产后血晕 283

第十三节 缺乳 285

第十四节 不孕症 287

第十五节 阴挺 292

第十六节 阴痒 295

第七章 儿科病证第一节 食积 298

第二节 疳证 300

第三节 厌食 304

第四节 急惊风 307

第五节 注意缺陷综合征伴多动 311

第六节 遗尿 314

第七节 痄腮 318

第八节 顿咳 322

第八章 骨伤科病证第一节 落枕 326

第二节 项背肌筋膜炎 327

第三节 颈椎病 329

第四节 腰部扭伤 334

第五节 腰肌劳损 336

第六节 腰背肌筋膜炎 337

第七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39

第八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340

第九节 梨状肌综合征 345

第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 346

第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 348

第十二节 腕管综合征 349

第十三节 腱鞘囊肿 351

第十四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352

第十五节 半月板损伤 354

第十六节 髌骨软骨软化 356

第十七节 跟痛症 357

第十八节 强直性脊柱炎 359

第十九节 肥大性关节炎 362

第二十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364

第九章 外科病证第一节 疔疮 366

第二节 丹毒 367

第三节 乳痈 370

第四节 乳癖 374

第五节 蛇窜疮 377

第六节 扁平疣 381

第七节 湿疮 382

第八节 瘾疹 386

第九节 牛皮癣 390

第十节 痔 393

第十一节 脱肛 397

第十章 眼科病证第一节 针眼 400

第二节 上胞下垂 403

第三节 胞轮振跳 407

第四节 天行赤眼 409

第五节 青盲 412

第六节 斜视 416

第七节 近视 420

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科病证第一节 脓耳 423

第二节 耳鸣、耳聋 427

第三节 鼻窒 434

第四节 鼻渊 436

第五节 鼻衄 441

第六节 喉痹 446

第十二章 急证第一节 高热 451

第二节 中暑 455

第三节 脱证 458

第十三章 其他病证牙痛 461

附篇一、常用腧穴治疗病证简表 465

二、常用腧穴治疗证型简表 475

索引一、方剂索引 483

二、中医病证索引 492

三、西医疾病索引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