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体制篇 2
第1章 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与战略 2
1.1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2
1.2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 4
1.3两大外交战略家 6
1.4外交准则和外交惯例 8
第2章 当代中国的外交制度 10
2.1当代中国外交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10
2.2外交部 12
2.3外交部驻外机关 14
2.4其他官方外交机构 16
2.5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18
第3章 当代中国的外交形式 20
3.1首脑外交 20
3.2经济外交 22
3.3军事外交 24
3.4体育外交与文化外交 26
第4章 与当代中国关系密切的国际组织与地区组织 28
4.1联合国 28
4.2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0
4.3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欧洲联盟 32
4.4上合组织 34
第二篇 历史篇 38
第5章 二战后的国际环境与建国初的外交方略 (1945—1949) 38
5.1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38
5.2战后美苏的对华政策 40
5.3毛泽东提出三个外交方针 42
5.4《共同纲领》与外交政策 44
第6章“一边倒”外交策略的实施(1949—1957) 46
6.1中苏建交与毛泽东访苏 46
6.2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48
6.3与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50
6.4与北欧、中欧等国建交 52
6.5同英国、荷兰的建交谈判 54
6.6抗美援朝与中美敌对升级 56
6.7反对对日单独媾和 58
6.8日内瓦会议 60
6.9中日民间关系的开拓 62
6.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台 64
6.11万隆会议及中国与亚非十国建交 66
6.12中国与印尼签署双重国籍条约 68
6.13中美大使级会谈 70
6.14中苏关系的发展和毛泽东再度访苏 72
第7章 反帝、反修与世界革命(1958—1969) 74
7.1中苏分歧产生并加深 74
7.2中苏关系恶化 76
7.3金门炮战与反美策略 78
7.4中印边界问题及对印自卫反击战 80
7.5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 82
7.6中国和印尼关系的风风雨雨 84
7.7对日三原则和“备忘录贸易” 86
7.8中法建交 88
7.9“文革”初期的外交乱局 90
7.10中苏边界问题 92
第8章 反修与反霸( 1970—1979 ) 94
8.1毛泽东提出外交新理论 94
8.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6
8.3乒乓外交与基辛格秘密访华 98
8.4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上海公报》 100
8.5田中角荣访华与《中日联合声明》 102
8.6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建交潮 104
8.7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106
8.8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108
8.9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110
8.10中日缔约与邓小平访日 112
8.11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114
8.12反对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116
8.13中、欧关系发展 118
第9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79—1989) 120
9.1外交政策的调整 120
9.2中美“八一七公报” 122
9.3中美高层互访 124
9.4中苏关系的改善与正常化 126
9.5“蜜月期”的中日关系 128
9.6与东盟及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130
9.7中印关系的改善 132
第10章 积极拓展全方位外交(1990—2002) 134
10.1冷战后中国的外交对策 134
10.2与苏联及俄罗斯关系的发展 136
10.3与东欧、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 138
10.4港澳回归 140
10.5中美关系的新变化 142
10.6“炸馆事件”与“撞机事件” 144
10.7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 146
10.8中越关系的改善 148
10.9中国与东盟十国关系的加强 150
10.10中印边界谈判和两国高层互访 152
第三篇 现状篇 156
第11章 外交新理念和外交布局 156
11.1“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156
11.2“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158
11.3外交布局 160
第12章 与大国、邻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62
12.1中美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 162
12.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增进 164
12.3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166
12.4中日关系从冰冻到解冻 168
12.5促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70
12.6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72
第13章 多边外交 174
13.1多边外交的推进 174
13.2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外交 176
13.3开展积极外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78
附录: 181
共和国历任外长 182
共和国外交大事记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