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导言 1
一、国外对哲学通论的研究状况 1
二、港台对哲学通论的研究状况 5
三、祖国大陆对哲学通论的研究状况 6
四、为什么要开设《哲学通论》课程? 10
第二讲 何为哲学? 12
一、哲学的产生 12
二、哲学概念的语境分析 20
三、知识与智慧 27
四、哲学研究的对象 34
五、哲学究竟是什么? 39
六、哲学究竟不是什么? 49
七、我的哲学观 49
第三讲 哲学的特质 59
一、哲学的时代性 59
二、哲学的民族性 66
三、哲学的阶级性 79
第四讲 哲学研究的领域 82
一、哲学的分类 82
二、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84
三、哲学研究的应用领域 99
第五讲 哲学形态 124
一、哲学派别和哲学体系 124
二、哲学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128
三、哲学内容和哲学形式 136
第六讲 哲学问题与哲学进步 142
一、前提性考察:是否有哲学问题? 142
二、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 144
三、哲学问题的形态学分析 149
四、哲学是否有进步? 157
第七讲 历史与哲学 162
一、何谓历史? 162
二、何谓哲学史? 168
三、如何重写哲学史? 171
第八讲 科学与哲学 181
一、科学与哲学的划界 181
二、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考察 192
三、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理论分析 195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200
第九讲 文学与哲学 207
一、文学与哲学的相同点 208
二、文学与哲学的划界 210
三、文学与哲学的相互渗透 212
四、托尔斯泰《复活》的哲学分析 220
五、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哲学分析 235
第十讲 哲学的终结 249
一、20世纪西方哲学的“死亡情结” 250
二、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终结意识” 258
三、现代性或历史的终结与哲学的命运 270
第十一讲 性别、种族与哲学 277
一、性别与哲学 278
二、种族与哲学 300
三、谁的哲学史? 308
第十二讲 哲学的方法 311
一、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311
二、比较方法 324
三、科学抽象的方法 327
四、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329
五、现象学方法 330
六、诠释学方法 332
第十三讲 哲学的价值 339
一、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 340
二、哲学作为一种世界图景(世界观) 341
三、哲学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思维方式) 342
四、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346
五、哲学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人文精神) 347
六、哲学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理想情怀) 350
七、哲学作为一种终极关怀(终极关切) 354
八、哲学的永久魅力 355
第十四讲 哲学家的使命 358
一、哲学家与哲学教授 359
二、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 362
三、哲学家的类型 364
四、哲学家的使命 369
第十五讲 如何哲学? 373
一、学习哲学知识 374
二、培养一种哲学态度 375
三、研读哲学原著 378
四、学会哲学思考 384
五、将哲学思考转化为日常生活 388
六、哲学应用——研讨实例 388
七、怎样系统地建构你的个人哲学 389
八、怎样写作个人哲学论文 390
附录1:公共哲学课“教科书”之反思 394
附录2:《伦敦大学哲学学习指导》 400
附录3:哲学论辩练习题选 406
附录4:西方著名哲学家简介 407
附录5:中国著名哲学家简介 412
主要参考文献 425
后记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