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郁证的定义与分类 1
第二节 郁证的病因病理 4
第三节 郁证的辨证要点 5
第四节 郁证的治疗原则 6
第五节 郁证研究简史 8
第六节 郁证的研究进展 11
第二章 五郁 20
第一节 木郁 20
第二节 火郁 22
第三节 土郁 24
第四节 金郁 26
第五节 水郁 27
第三章 六郁 30
第一节 气郁 30
第二节 血郁 32
第三节 湿郁 34
第四节 热郁 35
第五节 痰郁 37
第六节 食郁 38
第四章 脏腑之郁 41
第一节 心郁 41
第二节 肝郁 42
第三节 脾郁 44
第四节 肺郁 45
第五节 肾郁 47
第六节 胆郁 49
第七节 三焦郁 50
第五章 七情之郁 52
第一节 怒郁 52
第二节 思郁 54
第三节 忧郁 55
第四节 悲郁 57
第五节 惊郁 58
第六节 恐郁 59
第六章 六气之郁 62
第一节 风郁 62
第二节 寒郁 63
第三节 暑郁 65
第四节 湿郁 66
第五节 燥郁 66
第六节 火郁 67
第七章 杂病之郁 68
第一节 咳嗽之郁 68
第二节 痰饮之郁 70
第三节 血证之郁 72
第四节 心悸之郁 74
第五节 胸痹之郁 77
第六节 不寐之郁 79
第七节 癫狂之郁 81
第八节 痴呆之郁 83
第九节 胃痛之郁 84
第十节 噎膈之郁 86
第十一节 呕吐之郁 89
第十二节 呃逆之郁 91
第十三节 吐酸之郁 93
第十四节 腹痛之郁 94
第十五节 泄泻之郁 96
第十六节 便秘之郁 98
第十七节 胁痛之郁 100
第十八节 黄疸之郁 102
第十九节 积聚之郁 104
第二十节 臌胀之郁 106
第二十一节 头痛之郁 109
第二十二节 眩晕之郁 111
第二十三节 瘿病之郁 113
第二十四节 瘀证之郁 115
第二十五节 水肿之郁 118
第二十六节 淋证之郁 120
第二十七节 癃闭之郁 122
第二十八节 阳痿之郁 124
第二十九节 遗精之郁 126
第三十节 耳鸣之郁 128
第三十一节 内伤发热之郁 130
第三十二节 梅核气之郁 132
第三十三节 瘰疠之郁 134
第三十四节 乳癖之郁 136
第三十五节 乳痈之郁 138
第三十六节 瘤病之郁 140
第三十七节 月经不调之郁 143
第三十八节 痛经之郁 145
第三十九节 闭经之郁 147
第四十节 崩漏之郁 149
第四十一节 带下之郁 151
第四十二节 脏躁之郁 153
第四十三节 不孕之郁 155
附录 158
Ⅰ:历代医家郁证文献摘录 158
Ⅱ:方剂索引 171
后记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