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体”、“用”论争与现代文化转型的策略透视 3
一 “美学”:人文科学特性对民族性的内在要求 3
二 “中学”“西化”:“体”、“用”论争及其实践影响 18
三 “文化保守主义”:渐进性改革模式的形态特征与功能效应 48
四 附论:为中国文化之“道”的重建而努力 82
中篇 “美学”向“中国美学”嬗变的多元尝试 105
一 王国维:借“外界之势力”“倡大吾国固有之哲学” 105
二 朱光潜:矛盾和紧张的理论综合者 127
三 蔡仪与高尔泰:物理主义和心理主义的对立两极 141
四 李泽厚:从“实践”到“主体性”的迁移 157
五 宗白华及其之后:“意象”美学与传统范畴现代性的开发 176
六 中国元素的融入与美学原理教学体系的演化 204
下篇 “美育”与塑造现代国民性的努力 235
一 梁启超:“新民”与近代“美育”观念的借鉴 235
二 西学东渐与现代校园文化观念的生长 251
三 “主体性”思想与“君子”理想的现代性阐释 271
四 “主体性实践哲学”中的美育问题 285
五 从实践功能角度为“美育”定位 309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