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孔子与《论语》一 孔子生平 1
孔子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2
孔子家世 6
青少年时代 8
适齐与仕鲁 10
周游列国 14
晚年生涯 19
二 孔子思想体系 25
孔子思想的性质 25
孔子思想的特征 34
孔子思想的结构 40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45
三 《论语》的成书与传播 55
《论语》的由来与特点 56
《论语》的结集与编订 58
《论语》的传播 63
中编·《论语》要义一 “志于道” 69
“道”的涵义 70
孔子论“道” 71
孔子“道论”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77
二 “据于德” 82
“德”的涵义 82
美好思想品行的抽象与升华 84
“德”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 87
三 “依于仁” 90
“仁”的涵义 90
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 92
“仁”的意义和影响 97
四 “立于礼” 101
“礼”的产生与涵义 101
孔子对周礼的继承、改造和发展 104
五 “义以为上” 111
“义”的涵义 111
思想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判断标尺 114
“义”的发展及影响 118
关于“义利”之辨 123
六 “智者不惑” 127
“智”的涵义 127
“智”对理性精神的倡导 132
“智”与诸德相成 134
七 孝悌忠信 139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9
“行之以忠” 145
“言而有信” 149
八 “君子人也” 155
“君子”的涵义 155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157
孔子提出“君子”概念的意义 161
“君子”概念对后世的影响 165
九 “敏于行而慎于言” 169
关于“言” 169
关于“行” 173
言行一致,重在实践 177
十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79
“学”为人生第一要务 179
教育目的 181
教学内容 183
教学方法 186
教学态度 192
十一 “文质彬彬” 195
“文”与“质”的涵义 195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97
文艺的价值及社会效用 199
尽善尽美与中和之美 202
十二 “为政以德” 207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08
“政者,正也” 213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14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19
“举贤才” 222
下编·《论语》注译学而第一 227
为政第二 234
八佾第三 243
里仁第四 254
公冶长第五 261
雍也第六 272
述而第七 282
泰伯第八 294
子罕第九 302
乡党第十 313
先进第十一 322
颜渊第十二 332
子路第十三 341
宪问第十四 351
卫灵公第十五 367
季氏第十六 378
阳货第十七 385
微子第十八 395
子张第十九 401
尧曰第二十 409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