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铭作品 1
“把优势资源交给优势企业”是计划思维 2
请把文章写得软些,再软些 4
公开透明是腐败的克星 6
为什么会有干部怕群众? 8
“谁是我的服务对象?” 10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12
富裕与贫穷:关于书的故事 14
到书店买几本书过年用 15
早餐面与保守,还主义 17
政府花钱:少些,再少些 19
既当官就不要想着要发财 20
防止“有形之手”变成“闲不住的手” 22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转变政府职能比提高行政效率更具有根本性 24
我们需要一场市场观念的洗礼 25
“机关病”何时愈? 27
以学习对象为中心:干部学习的哥白尼革命 28
文化企业家:您在哪里? 30
“灵魂”抑或“特色”? 31
美德良知从何而来? 33
人是目的 35
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机关干部的必修课 36
同在“熟人社会”为何形同陌路? 37
问题意识:不是想有就能有 39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41
重提法国大革命 不能忘记一个人 43
重提改造我们的学习 45
群众宣讲员:理论学习的“意见领袖” 46
行政决策不是越快越好 48
订单式学习:干部学习中的“选择性接触” 50
陈栋作品 53
时评的本质是智慧 53
开好短会是艺术更是能力 55
“一生一事”背后的业绩观 56
阳光拆迁就是民心工程 58
城市建设要把人本理念放在首位 59
文件“旅行”背后是本位主义作怪 61
高效政府与有效市场是必然选择 62
官员考核从“世锦赛”迈向“奥运会”时代 64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65
让“智慧襄阳”成为城市名片 67
在这里,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68
萧雨林作品 71
理想·责任·情怀 71
让交响乐走进更多民众 73
品牌尚未形成 “特产”还需努力 74
不该被遗忘的“襄阳城之父”——刘表 75
重“龙”轻“凤”不若“龙凤成祥” 77
岘山开发,重在“文化” 78
市场也相信“道德” 80
有感于“我在襄阳等着你们” 82
让读书风潮来得更猛烈些 84
襄阳需要冒险精神 85
别把“奇思怪想”当“笑话” 88
保留城市记忆,更能构建“文化认同” 89
要“无为而治”,还是做“强势政府”? 91
“文化襄军”何以壮大? 93
“群众的节日”彰显民本情怀 95
愿脱稿讲话成常态 96
这样的创建,才是市民需要的 97
“民间是个好东西” 98
“绩效”的要义是公平 100
机关标语,不妨让大家“快乐前行” 101
给“背对老板的人”以“特别关注” 102
社会需要理性批评 103
“现代化城市”必先有“现代化政府” 105
市民问政:让政府与市民共同成长 106
“理性招商”才能科学发展 107
让“襄阳歌”从此唱响 108
以公共态度讨论公共议题 110
缔结“友好”还要持续“友好” 111
《襄阳歌》与《白铜鞮》,岂能混为一谈 113
襄阳是座“有爱”的城 114
“拼理想”的年轻人不该成为稀缺品 116
“竞争文化”要倡导“合作精神”要发扬 117
万安丽作品 119
人是自己的最高级论者 119
五元投诉折射政风行风新气象 120
谋而后动乃制胜要诀 121
学风不盛根源何在? 122
污染治理:要改革更要良知 124
董子川作品 127
谢绝非理性 127
媒体,请慎用你的“态度” 129
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130
“专利为王”的时代到了 132
向“牛人style”致敬 133
不文明交通行为凸显公共意识匮乏 135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36
奶粉限购令有违“香港精神” 137
涨价治不了春运“购票难” 139
到民间去,切莫当“宋文帝” 140
人在江湖飘,哪能没名号? 142
文明源于克制,富裕不等于文明 143
莫把虚荣当繁荣 145
“天价月饼”凸显了什么“刚需”? 146
5吨垃圾不能说明国人素质差 147
记者节之际,反思记者之守节 149
“扫地老人”应该越少越好 150
朱孔舒作品 153
时评写作有三难 153
我们为何接受“烂片消费” 154
“薛蛮子”事件带来的警示 155
出行不文明背后的“乡土基因” 156
莫让理财产品成为“陷阱” 158
让语言教育回归本位 159
医患矛盾中的医学现代性的反思 160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人才培养转型 162
对网络热词不必“细思恐极” 163
熊小嫚作品 165
声音的力量 165
“真”就这么难? 166
好定位,占好位 167
城建规划重“大”不放“小” 168
良性网络互动体现民主气息 170
“公”说:“公”有理! 171
把权力“弹簧”变成“秤” 172
顶层设计:基层何为? 173
从“襄阳要说话”到“听襄阳说话” 174
电影《青春雷锋》遭遇零票房毫不意外 175
不怪空心砖,只怪“空心官” 176
“州官令”难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困境 178
食品安全,消费者别惯出毛病自己扛 179
面对高考,反思我们对成功的理解 180
教育公平了,社会才公平 182
以费控会 惠而不费 183
智慧襄阳,宜居为先 184
给予市场更多的可能性 186
发展经济与防治雾霾,一样也不能少 187
绿色低碳,还要告诉民众怎么做 188
“中国式欠薪”:一面多棱镜 189
徒步赢作品 191
汉江之声,襄阳之韵 191
公选“十差”彰显城管决心 193
如何让游客“爱游襄阳” 194
如何治理行人“习惯性违规”? 195
创业受挫当变“挫”为“机” 196
商机加服务 留住回归创业人 198
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是关键 199
交通违法当与个人诚信档案挂钩 200
莫让高温立法遭遇“冷执行” 201
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3
龚明俊作品 205
我们不要对时评说得太多 205
公开财产“摇号”主意馊得没谱 207
有一种空谈叫“评而不学” 208
“中国传统”不容恶意“继承” 209
“后台文化”会粉碎我们的“中国梦” 210
培养百姓的“不感恩意识” 212
权力进了笼子腐败就难成窝 213
凡言作品 215
在思考中升华 215
“休学尽孝”接连发生是社会之忧 217
铁打的规划流水的官 218
治一治“制度之弊” 220
算好公交出行的大账 221
有感于新官不烧三把火 223
后记 有理想的人不孤单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