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传媒转向与本体重建 1
第一节 本体论及其演进 1
一 何谓本体论 1
二 本体论的演进: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3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传媒的转向:从工具到本体 5
一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化生存 5
二 前新媒体时代作为工具的传媒 8
三 解释学的转向 9
四 传媒的转向 11
上篇 “传媒本体论”何以可能 17
小引 从技术哲学到传媒文化 17
第一章 传媒本体论的溯源:技术哲学 19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 19
一 古代的技术哲学:古希腊和中世纪 20
二 近代的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 21
三 现代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全面繁荣 24
第二节 马克思:作为人的本质存在的技术 26
一 技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6
二 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8
三 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与解放 30
第三节 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32
一 现象学视野下的用具 32
二 座架:技术的本质 34
三 技术与人类的命运 36
第四节 芒福德:技术与人性 38
一 从“工具制造者”到“精神制造者” 38
二 巨机器:单一技术的本质 40
三 走向生活指向的技术 42
第二章 传媒本体论的建立:传媒哲学 44
第一节 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一种基于“传媒哲学”的思考与展望 44
一 “媒介即讯息”:一种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 44
二 “媒介即人的延伸”与“冷热媒介”:一种主体间性关系中的媒介 46
三 “重新部落化”和“地球村”:“生活世界”的回归 49
四 余论:传媒哲学的兴起:以麦克卢汉为起点 51
第二节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52
一 消费社会与大众传媒 53
二 本体的沦陷: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像世界 55
三 虚无主义的泥潭:解构终极价值,建构世俗价值(符号价值) 57
四 基础的坍塌:解构权利法制系统,建构消费符号系统 58
第三节 大众传媒·互联网·公共领域:反思哈贝马斯的大众传媒观 61
一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界定 61
二 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解构 63
三 互联网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65
第四节 “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传媒观的批判性解读 67
一 波兹曼的预言 68
二 文字印刷传播:拉开了“现代主义”的帷幕 70
三 电视图像传播:敲开了“后现代主义”的大门 72
四 书写时代的局限 74
五 图像时代的意义 76
第三章 传媒本体论的延伸:传媒文化 79
第一节 传媒文化:文化的传媒化与传媒的文化化 79
一何谓传媒文化 79
二 文化的传媒化 81
三 传媒的文化化 83
第二节 各个传播学派对“传媒文化”的态度:以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例 85
一 法兰克福学派与传媒文化 85
二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传媒文化 88
第三节 信息社会:信息本体论的建立 93
一 “信息社会”概念的提出 93
二 信息社会的本质:信息本体论 94
三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95
四 信息社会与人类未来的命运 98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通向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 99
一 大数据的定义及其特征 100
二 大数据的应用 103
三 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智慧城市 106
下篇 “传媒本体论”如何可能 111
小引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 111
第四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哲学 113
第一节 新媒体与中心的消解 113
一 中心的消解 113
二 新媒体对中心的消解 116
第二节 新媒体与结构的颠覆 120
一 结构的颠覆 120
二 新媒体对结构的颠覆 123
第三节 新媒体与基础的坍塌 126
一 基础的坍塌 126
二 新媒体对基础的解构 130
第四节 新媒体与理性的陨落 135
一 理性的陨落 135
二 新媒体对理性的消解 139
第五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142
第一节 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142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概述 142
二 新媒体建构日常生活审美化 146
第二节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149
一“大众文化”概述 149
二 新媒体建构大众文化 153
第三节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 157
一“视觉文化”概述 157
二 新媒体建构视觉文化 160
第四节 新媒体与文化全球化 163
一“文化全球化”概述 163
二 新媒体建构文化全球化 167
第六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文艺形态 171
第一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闻:网络新闻的后现代性 171
一 网络新闻的反本质主义 171
二 网络新闻的反主体主义 173
三 网络新闻的消费主义 175
第二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 177
一 网络文学的界定 178
二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后现代性 179
三 网络文学叙事方式的后现代性 180
四 网络文学功能价值的后现代性 182
第三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微电影的后现代性 185
一 微电影叙事方式的后现代性 185
二 微电影内容题材的后现代性 187
三 微电影审美特征的后现代性 189
第四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游戏:网络游戏的后现代性 191
一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消解实体性 191
二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消解主客体二元对立 194
三 网络游戏的无限性:消解时空限制 195
结语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197
一 从“反思理性”到“反思传媒” 197
二 从“人使用传媒”到“传媒使用人” 201
三 “传媒学转向”对“语言学转向”的超越 205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