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珍珍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784075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产业共生理论的框架下,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出发,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评价。在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过程中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在联动发展的模式分析过程中计算了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大致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以宝供与宝洁联动发展为例,探讨双方联动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系统效率值的变化情况,最终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路径。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3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1.4 研究创新与重点难点 20

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述评 23

2.1 研究概念及内容的界定 23

2.2 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的研究述评 29

2.3 产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述评 47

2.4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56

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一个共生系统 59

3.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系统概述 59

3.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60

3.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原理 75

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自组织演化 78

4.1 自组织理论及应用 78

4.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系统的自组织特性 79

4.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 83

4.4 小结 94

5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共同进化 95

5.1 引言 95

5.2 种群生态学模型及其应用 95

5.3 理论分析及模型假设 96

5.4 模型分析 100

5.5 小结 105

6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理分工 106

6.1 引言 106

6.2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模型 108

6.3 小结 116

7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作竞争 118

7.1 引言 118

7.2 演化博弈论及其应用 119

7.3 纯企业行为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 121

7.4 政府补贴机制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 138

7.5 联动发展系统中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 144

7.6 小结 151

8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行为模式:基于Logistic和Volterra模型 154

8.1 共生行为模式及其应用 154

8.2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不利共生模式 156

8.3 制造业与物流业寄生模式 160

8.4 偏利共生模式 165

8.5 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172

8.6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183

8.7 小结 192

9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实证检验:基于共生度的分析 194

9.1 引言 194

9.2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评判标准 194

9.3 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198

9.4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02

9.5 东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09

9.6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14

9.7 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22

9.8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27

9.9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33

9.10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40

9.11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249

9.12 小结 257

10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案例研究——以宝供物流为例 260

10.1 宝供基本情况介绍 260

10.2 偏利共生模式阶段(1994年) 262

10.3 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阶段(1994~1997年) 264

10.4 为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转变做出努力阶段(1997~1999年) 266

10.5 多种共生模式并存阶段(2000年至今) 267

10.6 小结 271

11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 275

11.1 引言 275

11.2 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276

11.3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279

1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09

12.1 共生单元维度 309

12.2 共生界面维度 311

12.3 共生环境维度 312

1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分析 316

13.1 共生单元维度 316

13.2 共生模式维度 319

13.3 共生环境维度 321

13.4 共生界面维度 323

14结论与展望 326

14.1 本书的结论 326

14.2 未来研究的方向 328

参考文献 330

附录 367

附录1 1978~2013年我国物流业部分指标数据 367

附录2势函数的含义及求解 368

附录3逻辑斯蒂增长(Logistic Growth) 369

附录4稳定性求解判定定理 371

附录5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系数 373

附录6 2000~2013年制造业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379

附录7物流业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396

附录8基于C2R模型考虑了投入导向的2000~2013年制造业子系统效率值 412

附录9 2000~2013年各个省区市制造业有效性分析 414

附录10基于C2R模型投入导向的2000~2013年我国物流业DEA效率值 416

附录11 2000~2013年各个省区市物流业有效性分析 418

附录12各个年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Malmquist指数详细列表 420

附录13考虑了制造业为投入指标,物流业系统的效率值 436

附录14考虑制造业作为投入项的物流业有效性分析 438

附录15基于C2R模型,以投入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效率值 440

附录16考虑物流业作为投入项的制造业有效性分析 442

后记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