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赞美声中的不和谐音 1
第一节 保罗·戈德伯格的说法 1
第二节 15年中的3000幢建筑 7
第三节 上海人物画像:平静而低调的建筑师 13
第二章 历史比我们更从容 19
第一节 水平向度之一:棉阳里与会乐里 19
第二节 水平向度之二:烈士们的居所 24
第三节 从“埃菲尔”到“法古斯” 30
第四节 水平向度之三:被宠幸的女人 36
第三章 沐浴着阳光的体量 45
第一节 “从远东到白令海峡最好的建筑” 45
第二节 外滩一条街 49
第三节 水平向度之一:大班们的迷人行宫 54
第四章 高度意味着什么 63
第一节 芝加哥比拼纽约州 63
第二节 对高度的亚洲式迷恋 72
第三节 沙逊大厦“恶斗”中国银行 77
第四节 让你掉了帽子的国际饭店 84
第五节 水平向度之一:枭雄们的“营寨” 89
第五章 戏剧走向低潮 101
第一节 不幸流产的“大上海” 101
第二节 迷狂的上海电影院 105
第三节 逃亡的大师与成长的少师 112
第四节 临界点之后 119
第六章 故事重新开始 126
第一节被“冰封”的上海 126
第二节 水平向度之一:人道主义的伟大盛器 128
第三节 水平向度之二:走调的“阂行一条街” 134
第四节 粗野的“马赛”与文雅的“湖滨” 137
第七章 霍乱时期的爱情 147
第一节 孤独的“大厦”与停滞的“饭店” 147
第二节 定格在“西尔斯” 153
第三节“革命”攀上了徐家汇高层 162
第四节 生活不会永远平庸 167
第八章 复苏的岁月 175
第一节 国际饭店不再是大哥大了 175
第二节 为现代主义而树的墓碑 181
第三节 对外滩轮廓线的“摧毁” 187
第四节 贵族的“雁荡”与平民的“曲阳” 191
第九章 活力洋溢的时代 196
第一节 摩天高楼亚洲大转移 196
第二节 是迷宫也是伊甸园 202
第三节 约翰·波特曼来了 212
第四节“八年磨一剑” 221
第五节“核反应”前的临界点 225
第十章 潮汐已临 229
第一节 农田中开始的长征 229
第二节 虹桥实验之一:你争我夺的高度 233
第三节 虹桥实验之二:单一而多样的风格 238
第四节 城市这个容器 245
第十一章 风暴猛烈 250
第一节 你啊,德方斯 250
第二节 五个不同凡响的方案 258
第三节 摩肩接踵的超高层 264
第四节 高技主义在上海露脸了 269
第五节 飘扬的后现代主义大旗 276
第十二章 多种多样的反应 284
第一节 “我触摸到了天空” 284
第二节 “就像关在笼子里” 290
第三节 在摩天楼一边丧失的是什么 295
第四节 上海人物画像:复活的不仅是物质 302
第十三章 “上海就是生命” 307
第一节 继续生长的大上海 307
第二节 水平向度之一:并肩称雄的西方同志们 318
第三节 优雅的“毛面石”与华丽的“巴洛克” 329
第四节 为上海所作的审美辩解 336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