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西北燥证简介 1
第二节 医学模式、亚健康与方域病证 4
第三节 背景、线索与概念 7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9
第五节 临床研究概况 12
第六节 古今文献研究概况 19
本章要点 22
第二章 燥邪与燥证 24
第一节 燥邪 24
一、燥邪的概念 25
二、燥邪的病因独立性 28
三、燥邪的阴阳五行属性 30
四、燥邪的寒热温凉属性 33
五、燥邪的气化属性 34
六、燥邪与风、寒、暑、湿、火 35
第二节 燥证 38
一、燥证的概念 39
二、燥证的证候 41
三、外燥证与内燥证 43
四、燥证与燥邪的关系 47
本章要点 52
第三章 西北方域的特殊环境 53
第一节 西北方域的界定 54
一、西北区划的变迁 54
二、西北方域的界定 55
第二节 西北方域的地理气候 57
一、地形地势 57
二、气候特征 59
第三节 西北方域的生态状况 63
一、生态系统构成 64
二、居民生活习俗 67
三、特殊环境与特发病症 69
本章要点 70
第四章 西北燥证的概念 72
第一节 临床研究与沙漠燥证调查 72
一、临床病症探索 73
二、沙漠燥证调查 76
第二节 西北燥证的概念形成 83
一、西北燥证的概念 83
二、西北燥证的证候 84
本章要点 88
第五章 西北燥证的罹患情况 89
第一节 西北燥证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89
一、调查时间与地点 90
二、调查对象与抽样 92
三、凋查内容与方法 94
第二节 西北燥证的诊断标准和计量辨证方法 96
一、西北燥证症状筛选 96
二、计量辨证诊断方法 97
第三节 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 97
一、新疆五地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98
二、上海、四川乐山和拾棉工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99
第四节 西北燥证罹患率的民族差异 100
一、汉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102
二、维吾尔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102
三、哈萨克族、锡伯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103
第五节 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城乡差异 104
一、农村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104
二、城市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105
第六节西北燥证罹患率的性别、年龄差异 106
一、西北燥证罹患率的性别差异 107
二、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年龄分布 108
第七节 春时与秋时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比较 110
一、吐鲁番地区春季西北燥证罹患情况 110
二、春秋二时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比较 111
本章要点 114
第六章 西北燥证的证候类型 115
第一节 西北燥证内外证分析 115
一、西北燥证之外燥证 116
二、西北燥证之内燥证 117
三、西北燥证之非燥证 118
第二节 西北燥证主兼证分析 120
一、西北燥证证候结构因子分析 121
二、西北燥证主兼证症状与赋名 123
三、西北燥证主兼证属性结构分析 125
四、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罹患率的关系 128
五、西北燥证主兼证与内外证的关系 130
第三节 新疆各地西北燥证主兼证类型构成分析 132
一、各地西北燥证主兼证类型辨识 132
二、各地西北燥证主兼证类型构成聚类分析 135
三、西北燥证主兼证类型与地区、民族、居处之相关性分析 138
第四节 特殊人群和特殊地区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 141
一、石河子拾棉花民工西北燥证主兼证类型 141
二、沙漠和高原地区西北燥证证候类型 145
本章要点 148
第七章 西北燥证的病因 150
第一节 全国及新疆六气分布情况分析 151
一、气候指标六气结构因子分析 152
二、全国16地区六气气化分布 159
三、新疆五地及上海、四川乐山六气气化值比较 164
第二节 西北燥证外感病因分析 166
一、燥邪淫盛 167
二、火风寒邪交侵 170
第三节 西北燥证非外感病因分析 173
一、防护失宜 175
二、饮食偏嗜 178
三、体质异禀 185
第四节 西北燥证的病机慨况 187
一、燥邪病因病机传化 190
二、非燥病因病机传变 193
本章要点 196
第八章 体质状态与西北燥证 198
第一节 气血阴阳状态与西北燥证 200
一、新疆各地居民气血阴阳状态分析 201
二、气血阴阳平病状态与西北燥证 216
第二节 五脏状态与西北燥证 221
一、新疆各地居民五脏虚证状态分析 221
二、五脏状态与西北燥证 229
本章要点 234
第九章 身心素养与西北燥证 236
第一节 心理素质与西北燥证 236
一、西北燥证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238
二、西北燥证人群心理特质因子分析 242
第二节 气质类型与西北燥证 246
一、西北燥证人群气质类型分布 247
二、西北燥证人群气质得分比较 250
第三节 饮食习惯与西北燥证 252
一、新疆不同民族居民饮食品类分析 254
二、不同饮食品类对西北燥证罹患情况的影响 256
本章要点 261
第十章 亚健康状态与西北燥证 263
第一节 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居民亚健康状态分析 264
一、亚健康状态的地区、城乡分布 265
二、亚健康状态的民族、性别、年龄分布 268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与西北燥证的关系 269
一、亚健康状态与西北燥证罹患率 270
二、亚健康状态与西北燥证证候类型 271
第三节 健康评价方法效度的权衡 272
一、亚健康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273
二、亚健康诊断与中医辨证的健康评价效度比较 275
本章要点 278
第十一章 生存质量与西北燥证 280
第一节 新疆三地区居民生存质量状况分析 281
一、哈密、伊犁、乌鲁木齐三地区居民生存质量比较 281
二、不同民族及城市与乡村居民生存质量比较 283
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与生存质量关系分析 285
第二节 西北燥证罹患者与非罹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287
一、生理领域生存质量比较 288
二、心理领域生存质量比较 289
三、社会领域生存质量比较 290
四、环境领域生存质量比较 291
本章要点 293
第十二章 新疆多发疾病与西北燥证 295
第一节 新疆各地疾病罹患情况分析 296
一、新疆各地及上海、乐山疾病罹患情况分类统计 296
二、新疆各地及上海、乐山患病类型结构情况聚类分析 298
第二节 各系统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关系分析 299
一、新疆五地及内地样本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率对比 300
二、新疆五地各系统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关系OR值分析 300
第三节 西北燥证相关性疾病谱系分析 304
一、各系统疾病与西北燥证主兼证罹患关系OR值分析 305
二、西北燥证主兼各证罹患者疾病患病率比较 306
三、西北燥证主兼各证相关性疾病谱系 309
本章要点 312
第十三章 西北燥证的诊断与辨证 313
第一节 居家自我诊断 313
一、自我诊断量表 314
二、判断是否罹患西北燥证 315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与辨证 323
一、临床诊断 324
二、内外证辨证 325
三、主兼证辨证 331
第三节 计量诊断与辨证 336
一、计量诊断 336
二、计量辨证 338
三、病证状态计量测度 348
本章要点 353
第十四章 西北燥证的预防 355
第一节 生态调节 356
一、绿洲拓展 357
二、水源利用 359
三、能源开发 360
第二节 居处防护 361
一、村落建设 361
二、庭院营造 362
第三节 饮食调适 364
一、饮食调适指导原则 365
二、饮食调适计量方法 368
三、依据各地燥火风寒气化调适饮食 376
四、依据各民族生活习惯调适饮食 386
五、依据体质状态调适饮食 389
第四节 药品保健 398
一、日月睛明丸 399
二、审平和气散 400
三、泻黄爽口液 401
四、利咽玉声饮 402
五、润肤驻颜膏 403
本章要点 404
第十五章 西北燥证的治疗 406
第一节 基本治法分析 407
一、外因施治单元 407
二、内因施治单元 412
第二节 内外分证论治 420
一、外证治法方药 420
二、内证治法方药 422
第三节 主兼分证论治 423
一、主证治法方药 424
二、兼证治法方药 425
第四节 病证兼夹论治 428
一、证兼病治法方药 428
二、病携证治法方药 434
三、病证相兼治法方药 450
第五节 论治策略权衡 450
一、即时即证施治 451
二、斟酌病证权衡论治 451
本章要点 454
第十六章 西北燥证临床干预疗效分析 456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57
一、研究对象 457
二、研究方法 459
第二节 西北燥证唯证罹患者临床干预疗效分析 466
一、研究资料基本情况分析 466
二、唯证治疗组与唯证对照组疗效比较 467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病证相兼患者临床干预疗效分析 471
一、研究资料基本情况分析 472
二、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干预疗效比较 472
第四节 西北燥证临床干预疗效综观 484
一、西北燥证经验方药筛选依据 484
二、西北燥证经验方药疗效评价 486
本章要点 492
参考文献 493
名词术语索引 501
后记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