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前言(五人笔谈):论走向实践,推动哲学与时代互动的发展 1
第一编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召开座谈会 17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刘云山 17
以艾思奇同志为榜样 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李景田 23
学习艾思奇推进大众化&张研农 26
“三进”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李卫红 29
不断探索理论宣传的新途径&焦利 32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理论宣传中的作用&周锡生 35
加强理论武装,推动科学发展&李纪恒 38
第二编 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纪念大会 43
在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张田欣 43
学习艾思奇同志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贾高建 5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榜样&李景源 52
中共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大会发言 55
中共腾冲县委书记余炳武大会发言 58
第三编 各地纪念活动 63
艾思奇铜像落成典礼于云南大学举行 63
在艾思奇铜像落成揭幕式上的发言&李冽 64
上海学界缅怀艾思奇(上海通讯)&李家珉 顾逊里 66
登封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郑德炎 68
北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0年论坛 72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学术研讨会 75
第四编 纪念文章 79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行者——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邢贲思 79
一代哲人艾思奇——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卢国英 8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才能实现论纲&杨亚利 101
延安新哲学会:立意高远的思想机器&董标 108
《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谢本书 124
论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系统构想”&罗永剑 131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张远新 张宏辉 141
《大众哲学》哺育了山东大众——《大众哲学》在战争年代山东的传播&杨亚利 151
《大众哲学》思想史意义论纲&柴毅龙 168
终生难以忘怀的恩师——纪念艾思奇百年诞辰&李振霞 176
《大众哲学》与我的人生道路&雷云 185
缅怀艾思奇同志 探索他所走的哲学道路&张懋炽 193
艾思奇与德国进步思想文化&杨培英 206
记初次学《大众哲学》的往事&桑一苇 209
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王伟光 212
艾思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17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杨春贵 220
朴实无华以理服人&庄福龄 221
立足实践 关注生活&陈先达 222
富有创见性的哲学家&卢国英 223
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掌握群众&王伟光 224
“化大众”与“大众化”的统一&韩庆祥 226
提升大众化的学术含量&郭建宁 228
学习艾思奇 普及马克思主义&吴秉元 230
大众化的实现路径&郝立新 232
要大众化 不要庸俗化&倪德刚 234
《大众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启示&左安嵩 236
艾思奇“干烧大饼”的启示&徐振华 239
真佛只说家常话&钟一苇 241
“基础工程”基础怎么打&倪迅 243
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历史命运&韩庆祥 张艳涛 248
“一卷书雄百万兵 攻心为上胜攻城”——关于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作用的回顾&许全兴 264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王南湜 26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谈起&赵学锋 271
艾思奇逝世三十周年祭&冯素陶 277
忆艾思奇&于光远 282
艾思奇与第一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韩树英 288
学哲学,促科学的几点体会&李振声 302
理论工作者的楷模&耿立 308
哲学大众化的尖兵——怀念艾思奇同志&莫文骅 316
艾思奇论哲学的通俗化、中国化和现实化&胡曲园 陈珪如 321
试论艾思奇的哲学创新&李以国 330
我所知道的艾思奇同志&王匡 341
第五编 国外研究 347
一位美国学者对《大众哲学》的社会学分析&[美]泰瑞·博登赫恩 347
艾思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介绍外国学者的研究&李今山 385
艾思奇研究在国外&徐素华 395
艾思奇: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田辰山 403
第六编 家属纪念文章 423
写出新《大众哲学》是时代的需要——访王丹一&毛卫平 423
反思:大众之炬是必然还是偶然?——为纪念父亲逝世34周年而作&艾一梅 426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李青 436
学习继承革命传统 纪念祖父艾思奇逝世35周年&李洌 448
怀念姨父艾思奇&达生 453
编后话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