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一次中国文明的寻根之旅 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
中华四千年史似乎预示着什么? 7
地理-气候是民族诞生的受孕条件,“自组织机制”则有后继之功 15
关于史前的一种观点——相狎(Engagement) 16
丘陵——中国人与思想之诗意的栖居 20
丘陵文明、沙漠文明与森林文明,以及与它们相应的思维 22
《蚩尤猜想》用什么方法猜想? 25
《蚩尤猜想》各章的基本内容 28
蚩尤:中国史前的一只黑天鹅 30
第一章 史前研究的观点与方法——介绍“通感说”与其他科学方法 1
1.1 通感与“通感说” 3
1.2 传说考 8
1.3 文化说 17
1.4 协同学 25
1.5 系统论 35
咖啡茶歇 丘陵隐喻:深邃莫测的“中国盒子” 45
第二章 史前:塑造民族思维的相狎岁月——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锻造了相狎的概念 57
2.1 中国古人是相狎的游吟诗人 60
2.2 与物相狎:史前人类的主要认知活动 64
2.3 相狎是文明发生的动因,并给民族思维打上烙印 68
2.4 相狎的一种高级形态:巫术 75
2.5 相狎的一种顶级形态:宗教 78
2.6 相狎的一种制御形态:社会组织与权力形制 86
2.7 相狎与嬉戏:史前文化登场 93
2.8 相狎文明VS相格文明 99
咖啡茶歇 中国艺术是“丘壑艺术”(刘放《丘壑漫谈》) 125
第三章 季风亚洲、中华文明和丘陵思维——地理-气候条件催生了农业文明和独特思维 137
3.1 季风亚洲的独特性 139
3.2 中原丘陵:中国文明的摇篮,史前相狎的乐园 149
3.3 气候与中国历史 166
3.4 农业起源:中国唯一一次产业革命 176
3.5 地理-气候条件决定文明的性格 204
3.6 文明三型:丘陵型、沙漠型和森林型 212
3.7 丘陵架构与丘陵思维 248
咖啡茶歇 关于稗子的杂感(屈超耘先生网络文章摘要) 258
第四章 蚩尤的东迁、北狩与最终的悲壮——稻作文明的广泛传播及中国人心智的来源 261
4.1 千古之谜蚩尤族 263
4.2 苗蛮、华夏与东夷鼎足而三 268
4.3 稻作农业的始祖之一 276
4.4 蚩尤东迁:“稻作之路”与“玉礼之邦” 289
4.5 蚩尤北狩:与东夷集团的融合 320
4.6 黄帝与蚩尤鏖战涿鹿:玄机与启示 328
4.7 饕餮与龙图 342
咖啡茶歇 《蚩尤考》(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 350
第五章 亘古英魂化根源——中华文明性格的“物种缘起” 357
5.1 研究中华文明“丘陵性格”的意义 360
5.2 “阴柔倾向”的根源:“战神”蚩尤的自毁性陨灭 370
5.3 “人不当人”的根源:丘陵上稻作农业的生产环境 377
5.4 历史长期停滞不前的根源:丘陵形态的“家国同构”和“家国同源” 382
5.5 “良知系统”的根源:丘陵地貌的“递归”结构 401
5.6 中国人心智创世纪:中华先民相狎于中原丘陵 406
咖啡茶歇 地缘自然环境与文明的性格(阮炜先生网络文章摘要) 442
蚩尤猜想之猜想:文明的未来——相狎文明与相格文明融合而为相和文明 448
主要参考书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