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域及其意义 1
一理论层面的意义 4
二实践层面的意义 5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分析 7
一相关文献回顾 7
二文献分析 13
第三节 主要概念的厘定 15
一制度精神的概念解析 15
二制度精神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8
第四节 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34
一理论创新 34
二研究方法 35
三结构安排 36
第二章 制度精神的理论探源 38
第一节 我国社会的源流 38
一 “仁义道德”与“尊尊亲亲” 39
二 “体用之别”:从“礼之用”到“礼之体” 49
三 “礼治”到“人治”的转换 54
第二节 西方社会的源流 57
一 自然法 58
二多元权力 66
小结 76
第三章 制度精神的特点与功能 78
第一节 制度精神的特点 78
一制度精神的内在稳定性 78
二制度精神的持续自觉性 82
三制度精神的相对独立性 84
第二节 制度精神的功能 85
一行为上的引导与限制 86
二心理暗示与观念支撑 88
三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二元互动 90
四制度精神的消极功能 93
小结 96
第四章 制度精神的选择与生成 98
第一节 正式制度精神:我国当下的必然选择 99
一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 99
二法理政治的迫切要求 104
三制度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 107
第二节 制度精神的生成模式 110
一制度精神的本土生成 110
二制度精神的外来移植 114
小结 120
第五章 制度精神的践行 121
第一节 制度精神的伴生 122
一诉求——制度精神的思想基础 122
二官方认可——制度精神的政治基础 126
第二节 制度精神的具体运行 129
一制度精神与制度文本之间的表现样态 129
二制度精神运行的影响因素 132
第三节 制度精神的双因素——制度立意与制度敬畏 141
一制度敬畏的构成要素 141
二制度敬畏的影响要素 142
三制度敬畏与制度立意的关系 144
小结 146
第六章 制度精神的培育 147
第一节 人——制度精神的主体 149
一领袖主导模式 150
二民众主导模式 158
三知识精英主导模式 164
第二节 制度——制度精神的依托载体 168
一制度的明确性 170
二制度的“标杆效应” 176
第三节 时间——制度精神的物理要素 180
一制度精神的形塑 180
二制度精神的巩固 183
小结 186
第七章 结语 187
参考文献 190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