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精粹赏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天木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5248473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古今医学之观点结合笔者30余年的《金匮要略》教学和诊治杂病的体会,对《金匮要略》精粹原文进行阐发分析,既反映了古今昔对比医学,学者的共识,也不乏一些个人的独到见解。

金匮要略方论序 1

绪言 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4

一、发病原理、病因病机及预防思想 14

(一)发病原理、疾病分类及预防思想 14

(二)病因 19

1.反常气候 19

2.五邪中人规律 21

(三)病机 23

二、诊断举例 24

(一)望诊 24

(二)闻诊 28

(三)四诊合参 29

1.望、闻结合 29

2.望、切结合 30

3.问、切结合 31

(四)判断预后 32

三、治疗原则 34

(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34

(二)表里同病,先急后缓 39

(三)新旧同病,先急后缓 40

(四)审因施治 41

四、调护原则 42

小结 43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45

痉病 45

一、主要脉症 45

二、分类 46

三、证治 47

(一)柔痉 47

(二)刚痉 49

(三)阳明痉病 51

湿病 52

一、基本治法 52

(一)发汗 52

(二)利小便 54

二、证治 55

(一)头中寒湿 55

(二)寒湿在表 56

(三)风湿在表 58

(四)风湿表气虚 59

(五)风湿表阳虚 61

(六)风湿表里阳虚 63

喝病 64

证治 64

小结 65

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67

百合病 67

一、脉症与病机 67

二、主治方剂 69

狐?病 71

一、临床表现及内服方 71

(一)主症及?病治法 71

(二)狐?病酿脓证治 73

二、外治方 74

小结 75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77

证治 77

(一)温疟 77

(二)疟母 78

小结 80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81

中风 81

一、主症与病机 81

二、成因与辨证 82

历节病 84

一、病因病机 84

二、证治 86

(一)风湿历节 86

(二)寒湿历节 88

小结 9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91

血痹病 91

一、成因与轻证证治 91

二、重证证治 92

虚劳病 94

证治 94

(一)虚劳失精 94

(二)虚劳腹痛 96

(三)虚劳腰痛 99

(四)虚劳失眠 100

(五)虚劳感邪 102

(六)虚劳干血 103

(七)虚劳心悸 105

小结 106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108

肺痿 108

一、病因、脉症与鉴别 108

二、虚寒肺痿证治 111

肺痈 112

证治 112

(一)邪实气闭 112

(二)痰热瘀血蕴肺 114

(三)血肉腐败脓溃 115

咳嗽上气 116

证治 116

(一)寒饮郁肺 116

(二)痰浊壅肺 118

(三)饮热郁肺 119

(四)寒饮挟热 120

(五)阴虚火炎 123

小结 124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26

一、成因与主症 126

二、证治 128

(一)肝郁气逆 128

(二)阳虚寒逆 129

(三)阳虚饮动 130

小结 132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33

一、病因病机 133

二、证治 135

(一)典型证 135

(二)痰饮壅盛重证 136

(三)虚实异治 137

(四)轻证异治 139

(五)急证 140

(六)心痛轻证 141

(七)心痛重证 142

小结 144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46

腹满 146

一、辨证与治则 146

(一)虚寒腹满 146

(二)实热腹满 148

二、证治 149

(一)实热证 149

1.里实兼太阳表证 149

2.里实兼少阳证 150

3.里实胀重于积 152

4.里实胀积俱重 153

(二)虚寒证 154

1.寒饮上逆 154

2.中焦寒盛 155

(三)寒实证 157

寒疝 159

证治 159

(一)阴寒痼结 159

(二)表里俱寒 160

(三)血虚里寒 162

小结 163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65

一、肝着证治 165

二、肾着证治 167

小结 169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70

一、成因与脉症 170

二、分类 171

(一)四饮及其主症 171

(二)留饮与伏饮 173

三、治则 176

四、证治 177

(一)痰饮 177

1.脾虚饮停 177

2.微饮短气 179

3.下焦饮逆 179

4.饮逆呕吐 182

5.饮结成实 184

(二)悬饮 187

(三)溢饮 189

(四)支饮 190

1.饮热壅肺 190

2.饮盛邪实 191

3.气虚饮结 192

4.支饮兼腑实 194

5.支饮兼外寒 194

6.支饮病案举例 195

7.支饮的预后 201

小结 202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04

消渴 204

一、病机与主症 204

二、证治 205

(一)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205

(二)肾气亏虚,气化失常 206

小便不利 208

证治 208

(一)膀胱气化不行 208

(二)下寒上燥 209

(三)湿热挟瘀,脾肾亏虚 210

(四)水热互结伤阴 212

小结 213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14

一、病因病机 214

二、分类与辨证 217

(一)四水与黄汗 217

(二)五脏水 219

三、治法 223

(一)利小便、发汗 223

(二)攻下逐水 224

四、证治 225

(一)风水 225

1.风水表虚 225

2.风水挟热 226

(二)皮水 227

1.皮水挟热 227

2.皮水表实 228

3.皮水脾虚阳郁 229

4.皮水湿热阳郁 230

(三)正水与风水 231

(四)气分病 232

1.阳虚阴凝 232

2.脾虚气滞 233

小结 234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36

一、病因病机 236

(一)湿热发黄 236

(二)寒湿发黄 239

二、分类与主症 240

三、证治 243

(一)湿热黄疸 243

1.湿热并重 243

2.热重于湿 244

3.湿重于热 248

(二)女劳疸 249

(三)虚劳萎黄 251

(四)燥结血瘀发黄 252

(五)黄疸兼证 253

1.兼表虚证 253

2.兼少阳证 254

(六)误治变证 255

四、转归与预后 255

小结 257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259

惊悸 259

一、成因 259

二、证治 260

(一)火劫致惊 260

(二)水饮致悸 261

吐衄下血 262

证治 262

(一)虚寒吐血 262

(二)热盛吐衄 263

(三)虚寒便血 264

(四)湿热便血 265

瘀血 266

一、瘀血脉症 266

二、瘀血化热脉症、治法 268

小结 269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270

呕吐 270

一、成因 270

(一)水饮停胃 270

(二)胃阳虚寒 272

二、治禁 274

三、证治 275

(一)虚寒证 275

1.肝胃虚寒 275

2.阴盛格阳 276

3.虚寒胃反 277

(二)实热证 278

1.肠胃实热 279

2.热郁少阳 276

(三)寒热错杂证 281

(四)痰饮证 282

1.寒饮停胃 282

2.阳虚饮停 282

3.饮结胸胃 283

4.脾虚饮停 284

哕 286

一、治则 286

二、证治 287

(一)胃寒气逆 287

(二)胃虚有热 288

下利 289

一、治法与治禁 289

二、证治 290

(一)虚寒证 290

1.虚寒下利兼表证 290

2.寒厥下利 291

3.虚寒下利脓血 292

4.气虚肠滑下利 293

(二)实热证 294

1.肠腑实热 294

2.大肠湿热 296

小结 297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300

肠痈 300

一、脓未成证治 300

二、脓已成证治 302

小结 303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304

阴狐疝 304

证治 304

蛔虫 305

一、常见脉症 305

二、蛔厥证治 306

小结 308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309

一、妊娠的诊断与调治 309

二、胎与癥的鉴别及癥病的治疗 310

三、证治 312

(一)腹痛 312

1.阳虚寒盛 312

2.肝脾失调 314

(二)胞阻 315

(三)恶阻 316

(四)胎动不安 317

小结 318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20

一、产后三病 320

(一)成因 320

(二)证治 321

1.郁冒兼大便难 321

2.胃肠实热大便难 323

二、产后腹痛证治 324

(一)血虚里寒 324

(二)气血郁滞 325

(三)瘀血内结 325

(四)瘀结实热 326

三、产后中风证治 328

(一)太阳中风 328

(二)阳虚中风 328

小结 329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331

一、病因病机、证候与治则 331

二、证治 334

(一)情志病 334

1.梅核气 334

2.脏躁 335

(二)月经病 336

1.崩漏 336

2.经水不利 338

3.闭经 339

(三)腹满 340

(四)腹痛 341

(五)带下病 343

1.湿热证 343

2.寒湿证 344

(六)转胞 345

(七)前阴疾病 346

小结 347

方剂索引 349

主要参考书目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