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两宋:理学奠兴与戏曲生发 7
第一章 北宋:理学奠基与戏曲发轫 7
第一节 理学的奠基与产生 7
第二节 戏曲的发轫与形成 13
第三节 理学思想与戏曲观念的潜在对立 23
第二章 南宋:理学集成与戏曲受禁 31
第一节 理学的传播与集成 31
第二节 金院本、南戏的诞生 41
第三节 理学家与戏曲搬演的显在冲突 46
第二编 元代:理学沉浮与戏曲荣衰 69
第一章 元代前期:理学倾颓与戏曲盛张 69
第一节 理学倾颓与文化思想多元化 69
第二节 杂剧的蓬勃兴起 85
第三节 元前期杂剧的反理学色彩 114
第二章 元代后期:理学反拨与戏曲蜕变 174
第一节 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174
第二节 “厚人伦,美教化”的戏曲功能观 186
第三节 元后期戏曲的伦理化意味 203
第四节 杂剧创作的式微 236
第五节 “性理之学”的叛逆者:钟嗣成 248
第三编 明代:理学兴替与戏曲嬗递 261
第一章 明代前期:理学昌兴与教化剧泛滥 261
第一节 明代前期理学的昌兴 261
第二节 《琵琶记》的宠遇与王朝的戏曲文化政策 266
第三节 朱权的皇家戏曲声教论 274
第四节 朱有燉杂剧的宣教色彩 279
第五节 杂剧的岑寂与传奇教化戏的泛滥 289
第二章 明代中后期:反理学思潮激荡与戏曲繁荣 304
第一节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与理学的崩析 305
第二节 戏曲理论批评的繁荣与“本色”、“言情”论 324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及其戏曲批评的“异端”色彩 348
第四节 徐渭的本色论及其《四声猿》的反道学精神 369
第五节 汤显祖的至情说及其《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情怀 387
第四编 清代:理学崇废与戏曲更化 401
第一章 清代初中期:理学的官方推崇与戏曲的案头化和伦理化 401
第一节 清廷对理学的钦定与推崇 402
第二节 “以情抗理”向“情理合一”的转变及风教观的重新崛起 405
第三节 李渔的“道学风流合而为一”论及其作品的道学气息 415
第四节 戏曲创作的案头化倾向与伦理化色彩 422
第二章 清代中后期:理学衰微与地方戏的蓬勃发展 429
第一节 理学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衰微 430
第二节 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及其反理学、反传统内涵 437
余论 理学与戏曲相互纠葛的启示 444
主要参考书目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