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中药的名词解释 1
(一)药的含义 1
(二)本草 2
(三)草药 3
(四)天然药物 3
(五)中药 4
(六)中成药 4
(七)中药学 4
二、中药学的主要内容 5
三、中药剂量与度量衡的变迁 7
(一)古代常用重量单位 9
(二)古代常用容量单位 10
(三)古代中医药典计量单位 11
(四)古代其他计量单位 11
四、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12
(一)药物的发现和应用 12
(二)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学科建立 14
(三)第一部药典的颁布与国家药局的设立 16
(四)李时珍的伟大贡献与药学发展 18
(五)本草分科与特色专著 20
(六)现代中药学的主要成就 22
五、中药的命名 24
(一)中药名的文化特色 24
(二)中药的命名规律 26
六、中药的分类方法 32
七、中药学的自学方法 35
(一)掌握基础,注重理解 35
(二)前后联系,纵横比较 36
(三)熟读巧记,学用结合 37
第二章 中药基础理论 40
一、中药的产地与采收 40
(一)中药的产地与道地药材 40
(二)采药时间与药效 42
二、中药的加工炮制与剂型 46
(一)炮制的意义与目的 46
(二)常用的炮制方法 48
三、中药的性能 50
(一)中药的性与味 51
(二)中药的归经 57
(三)中药的升降浮沉 59
四、中药的用量与用法 61
(一)中药的用量 61
(二)中药的配伍 63
(三)中药的用药禁忌 65
(四)中药汤剂的煎制 67
(五)中药的用法 71
第三章 常用中药 73
一、解表药 73
(一)发散风寒药 74
(二)发散风热药 83
二、清热药 93
(一)清热泻火药 93
(二)清热燥湿药 100
(三)清热解毒药 105
(四)清热凉血药 113
(五)清虚热药 117
三、祛痰止咳平喘药 122
(一)温化寒痰药 122
(二)清热化痰药 125
(三)止咳平喘药 130
四、芳香化湿药 135
五、消食药 142
六、理气药 147
七、泻下药 155
(一)攻下药 155
(二)润下药 158
(三)峻下逐水药 160
八、驱虫药 162
九、安神药 167
十、温里药 175
十一、开窍药 179
十二、平肝熄风药 183
十三、利水渗湿药 196
十四、祛风湿药 208
十五、活血祛瘀药 218
十六、止血药 232
十七、补益药 242
(一)补气药 242
(二)补阳药 249
(三)补血药 258
(四)补阴药 264
十八、收涩药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