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理论前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荣跃明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2012279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席专家荣跃明主编,集合了研究所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阐述和分析了有关文学与文化学科前沿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主要包括如下研究内容:中国文学、城市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编 中国城市文学相关专题研究 3

第一章 中国城市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 3

第一节 理论反思的背景 3

第二节 城市空间“想象”与“物”的制约 4

第三节 京派—海派、“城乡迁移”与当代城市的难以“漫游” 9

第四节 推进中国城市文学理论建构 14

第二章 中国城市文学研究与历史记忆 18

第一节 背景及原因 18

第二节 最新的理论观点与方法 18

第三节 相关研究学者与文献 20

第四节 城市文学与历史记忆书写研究的前景 27

第三章 中国城市文学研究与时代文化症候 29

第一节 “城市文学”:概念与创作之间 29

第二节 作家作品研究:城市文化经验的建构 33

第三节 理论路径的拓展:“文学”与“城市”的关系 41

第四章 中国城市文学研究转型:从“城市文学”到“文学城市” 46

第一节 从“地域文学”研究走向“城市”文学研究 47

第二节 “文学中的城市”:新的理论视野的建构 50

第三节 “文学上海”与“文学北京” 53

第四节 以“文学”建构“城市” 56

第二编 城市文化相关专题研究 63

第一章 资本、流动性与城市 63

第一节 21世纪的资本及其第三世界特征 63

第二节 资本、全球化与流动空间 66

第三节 资本的危机、修复与城市研究 68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 75

第一节 公共性问题的提出 75

第二节 公共艺术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77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78

第四节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 81

第三章 休闲的文化研究 87

第一节 休闲的哲学省察 87

第二节 “制度”中的休闲 91

第三节 休闲与城市生活 93

第四节 休闲研究的其他视角 96

第四章 娱乐文化伦理 101

第一节 “娱乐至死”和“媚俗文化”批判 101

第二节 身体美学与身体消费 104

第三节 低俗文化的成因与危害 107

第四节 西方社会文化管治的经验 108

第三编 比较文学相关专题研究 115

第一章 后殖民时代的比较文学 115

第一节 后殖民比较文学 116

第二节 比较文学译介研究的后殖民视角 119

第三节 后殖民视角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122

第二章 “世界文学”内涵在当下的重新界定 127

第一节 重新界定“世界文学”的背景及原因 127

第二节 “世界文学”的概念 128

第三节 世界文学与译介学 135

第四节 世界文学视域下的跨文化和比较文化研究 138

第三章 日本晚清小说研究中的“实证”与“发现” 142

第一节 国内对日本的晚清小说研究的认识 143

第二节 晚清小说研究在日本——集大成的《清末民初小说目录》 143

第三节 重大成果:单行本《林纾冤案集录》 146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态度之借鉴 153

第四章 东西文明对话背景下的生态文学批评 155

第一节 生态批评:新的理论增长点 155

第二节 生态批评的主要理论观点 156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理论贡献 162

第四节 生态批评的流派及代表学者 163

第五节 生态批评的未来走向 166

第五章 电影的“跨文化接受”:文化贸易与“文化折扣”理论 168

第一节 融合“文化”与“市场”概念的“文化折扣”理论 168

第二节 国内对“文化折扣”等相关理论的研究 170

第三节 “文化折扣”理论所折射的文化贸易问题 177

第四编 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专题研究 183

第一章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83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兴起的背景原因 183

第二节 国内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实践探索 185

第三节 国内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192

第四节 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团队及主要文献 193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估 197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背景和政策依据 197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 198

第三节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估实践 202

第四节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研究的不足 204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208

第一节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的背景及原因 208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的理论观点与方法 209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的重大理论创新 211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的代表学者与文献 213

第五节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的前景展望 215

第四章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17

第一节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背景及原因 217

第二节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观点与看法 219

第三节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 219

第四节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代表学者与文献 220

第五编 文化产业相关专题研究 227

第一章 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 227

第一节 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227

第二节 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31

第三节 区域文化产业的资源开发和竞争力模式 233

第四节 区域文化产业的战略设计与空间布局 235

第五节 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237

第六节 中国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 239

第七节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建设 240

第二章 文化金融新型服务体系 246

第一节 文化金融服务的研究意义 246

第二节 文化金融服务的定义和体系特点 248

第三节 对接文化资产与金融的核心要素 250

第四节 文化金融服务的市场分类和集聚业态 253

第五节 文化金融服务的产业链形态 256

第六节 文化金融服务的政策和机制 260

第三章 文化产业多元化 265

第一节 文化产业多元化的概念及重点 265

第二节 国际研究视野:“一强多元”的文化产业竞争模式 267

第三节 国内研究现状:多元族群、本土化与非营利机构 270

第四节 文化产业多元化研究的未来展望 272

第四章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 278

第一节 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278

第二节 作为文化产业的电影:文化的还是产业的? 280

第三节 作为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化进程 284

第四节 国家支持下的市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本优势 290

第六编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题研究 295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295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意义及日韩等国有关经验 295

第二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工作的发展过程及重要内容 298

第三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理论研究及其重点方向 302

第四节 当今我国在非遗立法保护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305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308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理论问题研究 309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践问题探索 315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320

第三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保护 325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研究范围的扩大 326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的法理研究及相关地方法规 327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工作重点与理论指引 330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研究的“瓶颈”问题 333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产生的国际影响 335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理论模式的变革 337

第四章 非遗时代关于民俗学研究对象及学科转型的讨论 341

第一节 非遗保护的实践对民俗学的影响 341

第二节 民俗学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 343

第三节 重视民俗学的政治性 346

第四节 建设政治民俗学 348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实践 351

第一节 国外民俗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 351

第二节 我国历史文化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 353

第三节 我国图谱编制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356

第四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实践及主要特点 358

第五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现状及未来 362

第六章 我国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信仰管理问题 365

第一节 民间信仰的广泛复兴及其特征 365

第二节 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 366

第三节 将民间信仰纳入社会管理体制 369

第四节 民间信仰终将融入现代社会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