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游婺剧文化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波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4025170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搜集、整理了婺剧传统老艺人(六十多位)的唱腔选段。

概述 1

一 姑蔑古国的祭祀傩舞 1

二 龙游县城的傩戏遗风 3

三 神州罕见的迎神赛会 5

四 调龙舞狮的锣鼓花灯 7

第一章 龙游婺剧文化传承繁荣 8

第一节 龙游婺剧文化的内涵 8

第二节 南戏与龙游婺剧的西安(衢州)、西吴、松阳高腔 10

第三节 徐渭、屠隆、汤显祖、李渔、洪昇与龙游婺剧昆曲 12

第四节 “九姓渔民”、“龙游商帮”与婺剧乱弹、徽戏、滩簧、时调 18

第二章 龙游婺剧名伶层出不穷 21

第一节 龙游花旦 21

(一)近代龙游男花旦 21

1、誉为婺剧“梅兰芳”的著名花旦——梁姜棠 21

2、驰名婺剧舞台的“金玉花旦”——刘土福 21

(二)近当代龙游女花旦 22

1、婺剧第一女班、民生舞台著名花旦——汤素梅 22

2、周春聚班领班兼花旦,时任浙江婺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周越先 23

3、浙江婺剧团著名花旦,时任浙江婺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徐汝英 28

4、浙江婺剧团著名花旦,新《僧尼会》中第一位小尼姑扮演者——王惠芬 32

5、江山婺剧团当家花旦——徐筱娜 34

6、东阳婺剧团当家花旦——叶绿美 39

7、义乌婺剧团当家小旦——曾小文 42

8、义乌婺剧团当家小旦——曾冬奶 43

9、义乌婺剧团当家花旦——罗月英 44

10、江山婺剧团当家花旦——姜水琴 45

11、衢州市婺剧团当家花旦、浙江优秀青年演员——吴晓玲 46

12、江山婺剧团当家花旦、浙江优秀青年演员——姜慧华 47

13、江山婺剧团当家花旦——王小莲 48

第二节 龙游婺剧小花脸 49

(一)当代婺剧小花脸 49

1、婺剧著名小花脸、时任浙江婺剧团团长——徐东福 49

2、浙江婺剧团著名小花脸——袁根生 53

第三节 龙游婺剧小生 55

(一)当代婺剧小生 55

1、国家二级演员——周越桂 55

2、衢州婺剧团著名女小生——楼冬梅 61

3、时任金华市婺剧团副团长、著名女小生——周越芗 65

4、时任衢州市婺剧团副团长、衢州市群艺馆馆长、著名婺剧小生——叶海松 68

第四节 龙游婺剧老生、老外 69

(一)当代婺剧老生、老外 69

1、江山婺剧团著名“铁嗓老生”——叶阿苟 69

2、衢州实验婺剧团著名老生——徐卸发 72

3、浙江婺剧团优秀武生——王海松 72

4、浙江婺剧团著名老生、浙江优秀小百花、国家二级演员——黄维龙 73

第五节 龙游婺剧大花脸、二花脸 74

(一)近代婺剧大花脸、二花脸 74

1、时任金华市婺剧团团长、著名“铜喉大花”——胡吉光 74

(二)当代婺剧大花脸、二花脸 75

1、时任衢州婺剧团副团长、龙游文化馆馆长、支书、著名大花——陈祖芳 75

2、浙江婺剧团当家二花脸——唐樟松 76

3、浙江婺剧团演出部副经理、优秀大花脸、国家二级演员——陈惠敏 78

4、浙江婺剧团著名二花脸——胡斌 79

第六节 龙游婺剧老旦 80

(一)当代婺剧老旦 80

1、浙江婺剧团当家老旦——包笑珍 80

第七节 龙游艺术研究专家和青年演员 81

1、衢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研究员——王克勤 81

2、衢州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韦爱香 81

3、龙游优秀青年演员——姜窑宏 82

4、龙游青年演员——徐诚 82

第八节 龙游婺剧乐师和作曲 83

1、著名龙游婺剧正吹——徐增新 83

2、著名龙游婺剧正吹——黄万华 83

3、时任衢县文化馆副馆长、作曲——许树富 84

4、江山婺剧团作曲——叶子厚 85

第九节 龙游名伶名师、总纲先生——江和义 86

时任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婺剧高腔著名大师——江和义 86

第三章 龙游婺剧名伶传人辈出 87

第一节 婺剧“龙游花旦”培育辅导接班人 87

1、国家一级演员、原浙江婺剧团团长——郑兰香 87

2、国家二级演员——葛素云 88

3、浙江婺剧团优秀演员——傅慧娟 89

4、婺剧优秀花旦——舒爱花 90

5、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得主——陈美兰 91

6、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金华艺校校长——张建敏 92

7、国家一级演员——苗嫩 93

8、国家一级演员——傅少程 94

9、浙江优秀青年演员——何亚萍 95

10、浙江优秀青年演员——叶筱萍 96

11、浙江优秀青年演员——黄笑君 97

12、浙江优秀青年演员——韩剑英 98

13、浙江优秀青年演员——孙春丽 99

14、浙江婺剧优秀小百花——周跃英 100

第二节 婺剧“龙游小生”培育辅导接班人 101

1、国家一级演员——赵姝珠 101

2、国家一级演员——刘智宏 102

3、国家一级演员、金华艺校副校长——周子清 103

4、国家二级演员——仇广渡 104

5、国家二级演员、金华艺校副校长——赵光镇 105

第三节 婺剧“龙游小花”培育辅导接班人 106

1、国家一级演员、婺剧著名尖子小花脸——吴光煜 106

2、时任浦江婺剧团团长、书记,国家二级演员——张智慧 107

3、浙江优秀青年演员——吴建华 108

4、浙江优秀青年演员——王跃丰 109

第四节 婺剧“龙游老生”培育辅导接班人 110

1、婺剧著名老生——朱贤民 110

2、婺剧著名老生——方正余 112

第五节 婺剧龙游老旦精心培育接班人 114

1、国家二级演员、浙江婺剧团新当家老旦——郑丽芳 114

第四章 龙游婺剧班社 115

第一节 叶联玉昆腔班 115

第二节 新庆福科班 115

第三节 陈春聚班 115

第四节 周春聚班 116

第五节 浙江省第一个民办公助婺剧团——衢州实验婺剧团的创建 116

1、时任衢州专署文教科科长兼中心文化馆馆长——傅春龄 117

2、时任衢州专署文化馆馆员、衢州婺剧团著名编剧——鄢绍良 118

附:鄢绍良的《衢州实验婺剧团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一文 119

3、时任龙游文化馆馆员、金华婺剧团著名编剧——萧志岩 120

4、时任衢州专署文教科科员——陈品崙 121

第六节 龙游婺剧坐唱班、太子班(农村剧团) 122

1、龙游柳村八兄弟徽班坐唱班 122

2、龙游其他坐唱班(十番锣鼓)、太子班(农村剧团) 122

3、龙游荣昌婺剧团 123

附①:龙游县越剧团 124

附②:龙游文化馆第一任馆长——刘建宁 124

第五章 龙游婺剧明清戏台 125

第一节 龙游横山镇东坞村绍衣堂〔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戏台 126

第二节 龙游横山镇志棠卸厅村雍睦堂〔明代宣德四年(1429)〕戏台 126

第三节 龙游横山镇志棠杨家村杨氏宗祠〔明代万历元年(1573)〕戏台 127

第四节 龙游横山镇志棠儒大门村三槐堂〔明代万历乙巳年(1605)〕戏台 128

第五节 龙游横山镇志棠后邵村东陵侯厅〔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戏台 129

第六节 龙游詹家镇马叶村马氏宗祠〔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戏台 130

第七节 其它婺剧明清戏台 131

1、塔石镇西何村何氏宗祠(明朝早期)戏台 131

2、横山镇志棠下店村王氏大厅戏台(明万历间) 131

3、塔石镇雅村村方氏宗祠戏台(明万历间) 132

4、横山镇志棠凌阁张村张氏宗祠(清初)戏台 133

5、横山镇志棠邵源坞村濲北名家(清光绪二十五年)戏台 133

6、湖镇张家埠村皇宫殿(清代)戏台 134

7、龙洲街道渡贤头村天妃宫(原清乾隆间)戏台 134

8、石佛乡夏家村夏氏宗祠(清初)戏台 135

9、石佛乡三门源村叶氏宗祠(清朝)戏台 135

10、横山镇志棠翁坞村翁氏宗祠(1923年建)戏台 136

第八节 龙游古戏台艺人题壁 137

第九节 婺剧戏谚 140

第六章 龙游婺剧戏曲砖雕、木雕 142

第一节 龙游石佛乡三门源村叶氏建筑群古戏曲砖雕 142

第二节 龙游横山镇志棠后邵村“东陵侯”厅戏曲木雕 159

第七章 龙游婺剧剧目和音乐 162

第一节 江和义西安高腔剧目 162

第二节 龙游松阳高腔剧目 162

第三节 龙游叶联玉班的昆腔剧目 163

第四节 龙游周春聚班的乱弹剧目 163

第五节 龙游周春聚班的徽戏剧目 164

第六节 龙游周春聚班的滩簧剧目 165

第七节 龙游周春聚班的时调剧目 165

第八节 婺剧丰富多彩的曲牌和锣鼓经 166

(一)唱腔曲牌 166

1、江和义龙游婺剧西安高腔曲牌 166

2、龙游婺剧松阳高腔曲牌 166

3、龙游叶联玉班婺剧昆腔曲牌 166

4、周春聚班婺剧乱弹、徽戏器乐曲牌 167

(二)锣鼓经 168

周春聚班婺剧乱弹、徽戏锣鼓经 168

第九节 婺剧音乐分类表 169

第八章 龙游婺剧舞台美术 175

第一节 头箱服饰 175

第二节 盔箱服饰、道具 178

第三节 三箱服饰、道具 186

第四节 婺剧脸谱特色 190

第五节 龙游脸谱一览表 193

附:其他剧种和影视界著名龙游籍演员 196

1、时任九江市越剧团团长、著名老生——陈鸿声 196

2、著名越剧表演家、时任上海越剧院三团导演——项彩莲 197

3、衢州市越剧团当家花旦——陈笑容 198

4、浙江昆剧团花旦新星——胡娉 199

5、龙游越剧团团长——梁燕燕 200

6、中外影视界著名影星、衢州旅游形象代言人——周迅 201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