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 1
0.1 探索心灵的奥秘 2
0.1.1 心灵的启示 2
0.1.2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5
0.2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方法 7
0.2.1 学习、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7
0.2.2 学习、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10
1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13
1.1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13
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3
1.1.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5
1.1.3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22
1.2 心理健康概述 24
1.2.1 心理健康的由来与发展 25
1.2.2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27
1.3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30
1.3.1 走出心理误区 30
1.3.2 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33
1.3.3 健全自我意识 34
2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38
2.1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38
2.1.1 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 38
2.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39
2.1.3 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40
2.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44
2.2.1 抽象思维高度发展 45
2.2.2 情感丰富,但不稳定 45
2.2.3 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 47
2.3 大学生的心理矛盾 50
2.3.1 自我意识的六大矛盾 50
2.3.2 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倾向 53
3 大学学习与心理健康 57
3.1 大学学习及其心理关系 57
3.1.1 大学教育与大学学习的内在要求 57
3.1.2 大学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59
3.2 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61
3.2.1 学习动机 61
3.2.2 知识 64
3.2.3 智能 66
3.3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68
3.3.1 认识障碍 68
3.3.2 情绪障碍 70
3.3.3 行为障碍 71
4 情绪与心理健康 73
4.1 情绪概述 73
4.1.1 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 73
4.1.2 情绪的生理机制 74
4.1.3 情绪活动的特征 75
4.2 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77
4.2.1 情绪的功能 77
4.2.2 健康情绪的特点及标准 79
4.2.3 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81
4.3 情绪调节 83
4.3.1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84
4.3.2 健全情绪的培养 87
4.3.3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 88
5 恋爱与心理健康 92
5.1 恋爱的心理分折 92
5.1.1 恋爱与爱情 92
5.1.2 恋爱的心理构成 94
5.1.3 大学生与恋爱 97
5.2 恋爱与心理健康 99
5.2.1 大学生恋爱面面观 99
5.2.2 对恋爱中的心理不健康的调适 100
5.2.3 对健康恋爱心理的思考 105
5.3 恋爱观的导向 107
5.3.1 大学生两性情感分折 107
5.3.2 恋爱观的正确导向 109
5.3.3 恋爱观自测 111
6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116
6.1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16
6.1.1 人际关系概述 116
6.1.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特征 119
6.1.3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121
6.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122
6.2.1 人际交往及其规范 122
6.2.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问题 124
6.2.3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易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27
6.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30
6.3.1 坚持科学理性 130
6.3.2 消除心理障碍 131
6.3.3 掌握交往技巧 133
7 冲突、挫折、焦虑和心理防卸机制 140
7.1 冲突 140
7.1.1 什么是冲突 140
7.1.2 冲突的类型 142
7.1.3 解决冲突的方法 144
7.2 挫折 146
7.2.1 什么是挫折 146
7.2.2 挫折产生的原因 147
7.2.3 挫折后的个体反应 148
7.2.4 如何对待挫折 150
7.3 焦虑 153
7.3.1 什么是焦虑 153
7.3.2 焦虑的种类 155
7.3.3 如何克服焦虑 156
7.4 心理防御机制 158
7.4.1 心理防御机制的产生 159
7.4.2 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 161
7.4.3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168
8 应激与心身健康 171
8.1 什么是应激 171
8.1.1 应激的概念 171
8.1.2 应激源 172
8.1.3 应激反应 173
8.1.4 应激的测量与后果 176
8.2 应激与心身健康的关系 180
8.2.1 应激的体验 180
8.2.2 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 182
8.2.3 应激与疾病的模式 182
8.3 与应激相关的常见的心身疾病 184
8.3.1 心身疾病的概念 184
8.3.2 心身疾病的诊断 185
8.3.3 诊断的具体步骤 186
8.3.4 大学生常见的心身疾病 186
8.3.5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190
8.4 应激的对策 191
8.4.1 减少应激刺激,发展社会支持 191
8.4.2 培养健全人格,改善人标关系 193
8.4.3 增强自我防御,提高应激能力 193
8.4.4 重视心身疾病,采取综合治疗 195
9 常见心理疾病 198
9.1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198
9.1.1 意识障碍 198
9.1.2 智力障碍 198
9.1.3 情感障碍 199
9.1.4 人格障碍 199
9.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200
9.2.1 神经症 201
9.2.2 功能性精神病 206
9.2.3 性变态 209
9.3 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209
9.3.1 适应与改造要从实际出发 209
9.3.2 要有自知之明与自爱之心 209
9.3.3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10
9.3.4 要积极从事适当的劳动 210
10 心理咨询 211
10.1 心理咨询概述 211
10.1.1 心理咨询的定义、范围和性质 211
10.1.2 心理咨询简史 214
10.1.3 心理咨询的类型 215
10.1.4 心理咨询的过程.特点 216
10.1.5 心理咨询的要求 219
10.2 大学生心理咨询 221
10.2.1 大学生心理咨询在国内外的现状 221
10.2.2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 222
10.2.3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223
10.3 常用心理咨询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224
10.3.1 常用的咨询方法 224
10.3.2 咨询方法的选择及效果评价 228
11 心理测验 230
11.1 心理测验概述 230
11.1.1 心理测验的定义 230
11.1.2 心理测验的种类 232
11.1.3 心理测验的应用 233
11.1.4 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235
11.2 常用心理测验简介 238
11.2.1 智力测验 238
11.2.2 人格测验 240
11.2.3 临床测验 242
附录 245
A 内外向性格测试 245
B 贝克氏病情调查表(BDI) 249
C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253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