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在西学中走向起点的夜行 1
上篇 西学中取的“四次重述” 3
第一章 “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中取”? 3
1.正名 3
2.指谓 5
3.意图 8
第二章 第一次重述:马克思的“阶级存在”及其“目的论历史观” 13
1.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承担者”及其“目的” 15
2.“革命东移论” 17
3.“毛泽东思想”的“存在”路线 21
第三章 第二次重述:尼采的非启蒙“个人存在”的启蒙解读 29
1.“第一次启蒙”,主显——反叛传统的“重估一切价值” 31
2.“第二次启蒙”,主显——虚无主义之上的“超人”之舞 34
3.“第三次反启蒙”,主显——反启蒙的“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35
第四章 第三次重述:海德格尔“存在遗忘”之“存在本源”的迷惘 42
1.如何进入被遗忘的“存在”? 46
2.重新勘定哲学史源头之“存在论差异”的“回归步伐” 49
3.从大地上建立的“世界”如何“图像化”、“座架化”以致不得不期待“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 59
第五章 第四次重述:施特劳斯“存在开端之两希精神绝对性”的持守幻象 69
1.施特劳斯悖论 70
2.“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 81
3.政治与哲学是对立,还是共契? 86
4.施特劳斯“解经观”对现代“解释学”的质疑 95
结语 四次重述之后:立此存照的观点 102
下篇 西学中取的“两个裂口” 109
一些说明 109
第六章 “光”与“死” 114
1.隐匿了的阴影之谷 115
2.《理想国》中的“光”与《创世记》中的“光” 121
3.“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 134
4.“光”对“黑”的主从伦理 143
附言 158
第七章 尼采的真相 160
引言 160
1.“敌基督”——对基督教“一神”的嘲笑 180
2.“虚无主义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182
3.尼采式“自然正当”的基本特征 186
4.尼采的“新神”——“狄奥尼索斯的献媚者” 214
第八章 海德格尔的意义 232
1.流俗的“真理观”——如何“显”的哲学? 234
2.“真理观”显现着的三大根源幻象 238
3.重提老问题 245
4.回顾康德 249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252
6.胡塞尔“意识现象学” 260
7.“存在论差异”——奠基中的裂隙 266
8.夜光——刻在墓碑上的那颗“星” 281
第九章 黑暗:“在”而不“是”的“指非指” 286
引子 286
1.第一种检讨方式:一种现成的主流的“意向性”—“是什么” 288
2.第二种检讨方式:“意向性是什么”的裂隙与悖论式偶在 300
3.“知其是守其在”应“知其白守其黑” 303
小结 叙述方式的建筑术倒过来成为奠基之裂隙处的形式指引 315
尾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