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篇 1
第一章 概述 1
一、红菜薹的栽培历史 2
二、红菜薹的分类和起源 3
(一)分类 3
(二)起源 3
(三)食用价值 4
(四)观赏价值 5
(五)展望 5
第二章 红菜薹的形态特征 6
一、根 6
(一)根颈 6
(二)根系 6
二、茎 6
(一)主薹 7
(二)侧薹 7
(三)孙薹 7
(四)曾孙薹 7
三、叶 8
(一)苗叶 8
(二)初生莲座叶 8
(三)次生莲座叶 8
(四)再生莲座叶 9
(五)薹叶 9
四、花 9
(一)花的构造 9
(二)开花习性 10
五、果实与种子 11
(一)果实 11
(二)种子 11
六、薹座 11
第三章 红菜薹的生长发育阶段 12
一、种子发芽期 13
二、幼苗期 13
三、莲座期 14
(一)初生莲座期 14
(二)次生莲座期 14
(三)再生莲座叶 15
(四)主薹 15
(五)侧薹 16
(六)孙薹 16
四、抽薹开花期 17
五、种荚成熟期 18
六、种子休眠期 19
第四章 红菜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
一、温度 20
二、光照 21
(一)类型品种与光合强度的关系 21
(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2
(三)影响光合强度光照的其他因素 22
三、水分 23
四、矿质营养 24
五、土壤条件 26
第二篇 红菜薹栽培 28
第五章 红菜薹栽培的研究进展 28
一、红菜薹生长发育规律 28
(一)花芽分化 28
(二)生长发育规律 29
(三)红菜薹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32
(四)栽培季节 32
(五)化肥及试剂对红菜薹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4
二、红菜薹的抗冻性 36
三、红菜薹在农村耕作制度改革中的利用价值 36
第六章 红菜薹的主要栽培品种 38
一、按红菜薹熟性分类的标准 38
二、不同熟性的红菜薹品种 39
(一)极早熟品种 39
(二)早熟品种 40
(三)早中熟品种 41
(四)中熟品种 43
(五)中晚熟品种 45
(六)晚熟品种 45
(七)极晚熟品种 46
第七章 红菜薹栽培的基本技术 47
一、播种育苗 47
(一)播种育苗时期 47
(二)播种育苗方法 48
(三)苗床管理 49
二、整地做畦 50
(一)深翻炕地施基肥 50
(二)开沟整地 51
三、定植 52
(一)苗龄及壮苗标准 52
(二)种植密度 53
(三)种植方法 53
四、田间管理 53
(一)补苗 53
(二)灌水和排水 54
(三)中耕除草 54
(四)追肥 55
(五)病虫害防治 56
(六)采收 56
(七)红菜薹的冻害及防冻 57
第八章 长江流域红菜薹的栽培 59
一、秋冬栽培 59
(一)分布地区 59
(二)栽培季节 59
(三)品种选择 61
(四)播种育苗 61
(五)栽培要点 62
二、越冬栽培 62
(一)主要栽培省、市 62
(二)栽培季节 62
(三)品种选择 64
(四)栽培要点 64
三、春季栽培 64
(一)主要栽培省、市 65
(二)品种选择 65
(三)栽培季节 65
(四)栽培技术要点 66
四、高山夏季栽培 67
(一)适宜栽培地区 67
(二)栽培季节气候特点 67
(三)品种选择 68
(四)栽培技术要点 68
五、保护地栽培 69
(一)主要栽培地区 69
(二)栽培季节及品种 69
(三)栽培技术要点 69
第九章 华南地区红菜薹栽培 71
一、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及栽培季节 71
二、品种选择 72
三、栽培技术要点 72
(一)播种育苗 72
(二)开沟整地 72
(三)田间管理 73
第十章 北方地区红菜薹栽培 74
一、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74
二、栽培季节 75
(一)适宜播期 76
(二)致伤气温 76
(三)适宜生育期 76
三、栽培要点 76
第三篇 红菜薹种子生产第十一章 概述 78
一、植物新品种权和品种权的归属 79
(一)植物新品种权的概念 79
(二)植物新品种权的归属 79
二、品种审定时报审品种条件 80
第十二章 红菜薹种子生产研究进展 82
一、播期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82
二、播期、密度、施肥水平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83
三、种子产量与构成性状的关系 85
四、摘心处理对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7
五、红菜薹种株采收适期 88
六、种子大小和种皮色泽对种子质量及后代薹产量的影响 88
七、种株大小及繁种地点的选择 89
(一)种株大小与采种的关系 89
(二)采种地点对采种的影响 89
第十三章 红菜薹品种的混杂退化与复优 91
一、红菜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91
(一)人为造成的混杂退化 91
(二)媒介昆虫造成的生物学混杂 97
(三)环境胁迫产生突变 99
二、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100
(一)严格执行种子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 100
(二)坚持隔离采种 100
(三)严格选种和留种 102
三、在适宜红菜薹栽培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选择和原种生产 103
第十四章 红菜薹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 105
一、种株的生长发育阶段 105
(一)幼苗期 105
(二)莲座期 106
(三)抽薹开花期 106
(四)种子成熟期 106
二、采种地区的选择 107
(一)海南三亚市 107
(二)广东深圳市坑梓 107
(三)湖北武汉市 107
(四)山东中部地区 107
(五)甘肃张掖地区 108
三、采种方法 108
(一)大株采种 108
(二)中株采种 108
(三)小株采种 109
四、种子繁殖模式 109
(一)大株一级繁育制 110
(二)大株二级繁育制 110
(三)大中小三级繁育制 111
五、红菜薹良种繁育程序 112
(一)原种重复繁殖 112
(二)“三圃”制提纯更新 113
六、种株培育和去杂 114
(一)种株培育 114
(二)种株去杂 116
第十五章 杂种一代种子的生产 117
一、利用自交系生产一代杂种 117
(一)自交系的繁殖与保纯 117
(二)自交系的配组方法 118
二、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一代杂种 118
(一)自交不亲和系的几个指数 118
(二)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与保纯 119
(三)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组 119
三、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种 120
(一)红菜薹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利用价值 120
(二)利用雄性不育系的配组方法 121
(三)雄性不育系的繁殖与保存 121
(四)利用雄性不育系配种的优缺点 122
四、三种制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及评价 122
第四篇 红菜薹病虫害及其防治第十六章 红菜薹病害及其防治 124
一、软腐病 124
二、霜霉病 125
三、病毒病 126
四、黑腐病 127
五、菌核病 128
六、黑斑病 129
七、根肿病 131
八、根结线虫 131
九、白斑病 132
十、炭疽病 133
第十七章 红菜薹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35
一、菜粉蝶 135
二、菜蛾 136
三、斜纹夜蛾 137
四、菜螟 139
五、菜蚜类 140
六、黄曲条菜跳甲 141
七、太猿叶虫 143
八、大青叶蝉 144
附录 红菜薹育种繁种中性状记载标准探讨 145
参考文献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