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学发端 1
第一节 国学的真谛 1
一、什么是国学 1
二、中华文化经典选介 4
三、国学研究名家简介 8
第二节 国学的当代意义 10
一、国学的命运 10
二、国学在今天的使命 11
三、国学与教育 13
第三节 国学的研究进路 15
一、研究内容 15
二、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以人为本即是仁——《论语》今读 19
第一节 儒学的过去和现在 20
一、关于孔子和《论语》 20
二、关于孟子和《孟子》、荀子和《荀子》 22
三、对儒学的社会评价 23
第二节 认识论 28
一、智慧之源——学而行之 28
二、简要评述 32
第三节 为政治国 35
一、治国理念——施行仁政 35
二、为政主张 39
三、法律思想 41
四、简要评述 43
第四节 为人处世 48
一、入世形象——志士仁人 48
二、中庸之道 52
三、简要评述 53
第五节 为学育才 55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55
二、简要评述 59
第六节 《论语》中的名句 61
一、关于“德” 61
二、关于“智” 62
第三章 遵循规律方为道——《老子》浅探 66
第一节 道学的过去和现在 67
一、关于老子和《老子》(即《道德经》) 67
二、关于庄子和《庄子》及孙子和《孙子》 68
三、对道学的社会评价 69
第二节 认识论 75
一、基本哲理——道法自然 75
二、德 78
三、朴素的辩证法 79
四、简要评述 80
第三节 政治思想 82
一、治国理念——无为而治 82
二、施政主张 84
三、法律思想 85
四、简要评述 86
第四节 人生观 88
一、人生追求——返璞归真 88
二、简要评述 91
第五节 谋略 93
一、处世谋略——应变制胜 93
二、简要评述 96
第四章 自我和谐才称心——《坛经》初识 101
第一节 岭南文化名片之一:惠能《坛经》 102
一、关于惠能和《坛经》 102
二、对禅学的社会评价 104
第二节 佛法入门——缘起性空 106
一、佛法的基本信仰 106
二、世外佛教与人间佛教 107
第三节 禅宗的创新——顿悟成佛 108
一、明心见性 108
二、无念为宗 110
三、对佛教的中国化、平民化和现世化的推进 112
第四节 佛教也是一种文化——和善文化 114
一、禅宗的寄托 114
二、佛教中的和谐理念 118
三、禅诗文化 121
第五节 人的心理的最高境界——自我和谐 123
一、人的心理和谐 123
二、清风明月任逍遥 124
第五章 儒、道、释三教合流新论 130
第一节 应当承继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130
一、过去、现在与未来 130
二、从儒学到儒教 132
三、从道学到道教 133
四、从外国佛教到中国佛教 133
第二节 儒、道、释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135
一、认知 135
二、治国 136
三、人生 136
四、比较及启示 137
第三节 儒、道、释之间的共性和融合 138
一、天、地、人 138
二、真、善、美 138
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141
四、比较及启示 142
第四节 三教合流的发展趋势 143
一、背景和基础 143
二、发展沿革与未来趋势 144
第五节 新的三教合流观 145
一、儒、道、释三者的联结点 145
二、国学的现代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146
三、国学的感悟——循人间之正道,创和谐之世界 147
附录一 国学诗兴 151
国学风雅 151
舜尧神奕 154
三教合流 160
盛世吟诗 163
附录二 三部国学经典原文 167
《论语》 167
《老子》(即《道德经》) 199
《(六祖)坛经》 213
附录三 法学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执著与追求——写在《秋色清华》后面的话&田根胜 252
后记 255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