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财政导论 3
第一章 财政概述 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3
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 3
二、财政的产生 5
三、财政的发展 6
第二节 财政学说与财政理论 12
一、财政学说简介 12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4
第三节 财政概念与特征 17
一、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1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20
三、财政要素与基本特征 21
四、财政与国家 24
五、财政与经济 25
第四节 财政的职能 28
一、财政职能的概括与分类的思路 29
二、资源配置职能 29
三、收入分配职能 33
四、经济稳定职能 35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论 38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38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其涵义 38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39
三、财政支出形式 43
四、财政支出原则 46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49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界定 49
二、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49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50
四、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理论分析 52
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53
六、财政支出的控制 55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 58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58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60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衡量 61
四、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1
第四节 财政购买性支出 63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 63
二、财政投资性支出 72
第五节 财政转移性支出 84
一、社会保障支出 84
二、财政补贴 88
三、税收支出 93
第六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98
一、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 98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102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103
四、决定财政支出效益的环节 104
五、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105
六、财政支出决策与财政支出效益 109
第七节 我国财政支出制度改革 111
一、部门预算管理办法 112
二、政府采购制度 114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16
四、会计集中核算 118
第三章 财政收入概论 121
第一节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121
一、财政收入的涵义 121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121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126
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127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 128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29
四、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和调整 131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132
一、财政收入构成的发展 133
二、衡量财政收入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134
三、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 135
四、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135
五、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137
第四节 财政收入的其他相关内容 138
一、国有财产收入 138
二、行政收入与公共事业收入 139
第二篇 新时期公共财政的构建 145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145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 145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45
二、市场运行机制 14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9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151
一、市场失灵 151
二、市场缺陷 153
第三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 154
一、社会公共需要 154
二、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157
三、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159
第四节 政府职责与公共财政 161
一、政府职责 162
二、公共财政的提出 164
第二章 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 166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基本内涵 166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及其内涵 166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68
三、公共财政的分配目的与分配主体 170
四、公共财政的研究对象 171
第二节 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72
一、自由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理论 172
二、垄断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理论 174
三、经济“滞胀”与公共财政理论 175
第三节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构建 177
一、我国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 177
二、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必要性 178
三、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179
四、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和领域 180
五、我国公共财政的构建模式 182
六、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思路 183
第四节 公共财政模式的国际比较 184
一、公共财政模式的一般特征 185
二、主要国家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特色 187
三、借鉴与启示 191
第三章 公共财政的收入形式 193
第一节 公共收入形式概述 193
一、公共收入的涵义 193
二、公共收入分类 194
三、公共收入的形式 195
第二节 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197
一、税收一般概述 197
二、税收原则 200
三、税制要素 205
四、税收分类 209
五、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213
六、税收效应与税收优化理论 220
第三节 政府性收费和基金 225
一、政府性收费和基金概述 225
二、政府性收费和基金的管理 228
三、税费制度改革基本目标与总体思路 231
第四节 国债与国债管理 235
一、国债概述 235
二、国债规模分析 238
三、国债结构分析 245
四、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253
第四章 政府财政体制 259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述 259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涵义 259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260
三、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265
四、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267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270
一、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270
二、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272
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283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其分类 283
二、转移支付的模式和一般方法 285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287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 290
五、我国过渡期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 291
六、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分析及其制度完善 293
第五章 我国分级财政体制的改革 298
第一节 分级财政体制基本概述 298
一、财政体制与分级财政体制的关系 298
二、分级财政体制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299
三、分级财政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00
四、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内容 301
第二节 我国分级财政体制的评价及其缺陷分析 303
一、政府职责划分不明是建立分级财政体制的障碍 303
二、政府间职责划分和支出范围不明确是财政体制基点不稳的主要原因 304
三、过渡性质的分税制改革难以实现政府间财力划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307
四、地方税体系不健全,致使现行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不稳固 312
五、转移支付模式不当,力度不足,其财政均衡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 314
第三节 我国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构想 319
一、科学和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能 319
二、明确划分政府间的职责和事权 321
三、明确界定政府间支出责任,合理划分支出范围 325
四、完善分税制度,合理划分政府间收入 329
五、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系 336
六、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347
第三篇 公共财政下的政府预算与管理 357
第一章 政府预算 357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357
一、政府预算的产生 357
二、政府预算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358
三、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60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 365
一、我国古代财政收支管理 365
二、中国第—个政府预算的产生 365
三、新中国政府预算的建立及其发展 366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职能与作用 370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 370
二、政府预算的作用 374
第二章 政府预算管理 378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概述 378
一、政府预算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378
二、政府预算管理的地位 379
三、政府预算管理要素 381
四、政府预算管理原则 384
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 389
一、政府预算与公共产品供给 389
二、政府预算与公共选择 392
三、政府预算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调控 393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预算管理的功能 398
一、资源配置功能 399
二、收入分配功能 401
三、宏观调控功能 402
第四节 政府预算管理目的及其效率判断 409
一、政府预算管理的目的 409
二、政府预算管理效率的判断 411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 416
第一节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财政预算管理理论 416
一、重商和重农学派的财政管理思想 416
二、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管理理论 417
三、马尔萨斯的财经理论 418
四、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管理理论 418
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财政预算管理理论要点 419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财政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 419
一、凯恩斯学派的财政预算管理理论 419
二、汉森的财政预算管理理论 420
三、后凯恩斯主流学派的财政预算管理理论 421
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财政预算管理理论发展变化的要点 421
第三节 当代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 423
一、公共经济学与公共预算管理问题的提出 423
二、“公共经济学”取代“财政学”的原因分析 424
三、政府经济学、财政经济学、预算经济学 426
四、政府预算平衡理论的认识和发展 426
第四节 中国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改革 432
一、国家财政管理理论的认识和发展 432
二、对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换认识的发展 434
三、对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管理理论的认识和发展 437
四、构建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新模式 438
第四章 公共预算管理 443
第一节 公共预算管理概述 443
一、预算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443
二、预算管理目标与公共治理 447
三、预算周期 451
四、加强预算管理 458
第二节 预算原则与范围 459
一、预算的一般原则 460
二、准财政活动 464
三、政府负债和资产 467
第三节 预算方法与预算分类 468
一、预算方法 469
二、预算分类 476
三、对支出分类的进一步讨论 480
四、预算申报 488
第五章 政府预算体系与方法 490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组织体系 490
一、政府预算的行政组织体系 490
二、政府预算执行组织体系 492
三、政府预算的技术组织体系 495
第二节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 504
一、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概述 504
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设置与结构体系 507
三、我国预算收支分类体系的改革 517
第三节 政府预算方法 519
一、单一预算 519
二、复式预算 520
三、零基预算 522
四、绩效预算 527
五、项目计划预算 530
第六章 政府预算的编制 533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准备过程 533
一、预算准备过程中两个层次的问题 533
二、预算准备过程的主要工作 534
三、对中期预算框架的进一步讨论 537
四、宏观经济与政策框架 539
五、预算审批与立法机关的作用 541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542
一、政府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542
二、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547
第三节 我国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 549
一、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549
二、政府预算主要收入项目的测算 551
三、政府预算主要支出项目的测算 561
第四节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565
一、单位预算的编制 565
二、部门预算的编制 566
三、中央政府预算编制和地方政府预算编制 566
第五节 政府预算的编制程序 571
一、确定标准预算周期 571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程序 573
三、我国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575
四、我国政府预算立法审批的改进 577
第七章 政府预算的执行 578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执行系统 578
一、政府预算执行系统简述 578
二、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 579
三、预算执行的目标与控制 582
四、支出周期 584
五、确保财政合规性 586
六、预算拨款管理规则 592
七、拨款的追踪与预算会计 593
八、预算实施问题 598
九、人员支出与采购支出的管理 599
第二节 政府预算收入执行 602
一、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机构 602
二、政府预算收入执行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602
三、政府预算收入的缴库 603
四、政府预算收入库款的划分和报解 605
五、政府预算收入的退库管理 606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支出执行 608
一、政府预算支出执行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608
二、政府预算的拨款原则和拨款方法 609
三、政府预算支出的数字核算基础 610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管理 611
第四节 政府采购 615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及特点 615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617
三、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619
四、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内容 621
第五节 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检查分析 627
一、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 627
二、政府预算调整的内容 629
第六节 政府预算执行分析 630
一、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基本概念 630
二、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631
三、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 632
四、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形式 634
第七节 预算执行的控制、评估与审计 637
一、预算控制模式 637
二、预算评估 641
三、审计 646
第八章 政府决算 649
第一节 政府决算概述 649
一、政府决算的概念 649
二、政府决算的意义 650
三、政府决算的组成 651
第二节 政府决算的编制 651
一、政府决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651
二、政府决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653
三、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658
第三节 政府决算的审查和审批 660
一、政府决算的审查 660
二、政府决算的审批 662
第九章 国家金库与预算外资金管理 663
第一节 国家金库管理 663
一、国库管理制度 663
二、我国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 667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671
四、我国《国家金库条例》内容简介 675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677
一、预算外资金概述 677
二、预算外资金的产生和发展 681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686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改革 693
五、预算外资金发展的目标模式 699
六、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 701
第四篇 部门预算与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707
第一章 部门预算基本理论 707
第一节 部门预算概述 707
一、部门预算的由来 707
二、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 709
三、部门预算的功能 710
四、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的区别 713
五、部门预算与复式预算 714
第二节 部门预算的理论基础 717
一、财政的公共性 717
二、政府部门间财政关系 720
三、部门预算以前的部门间财政关系 723
四、政府部门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化 725
第三节 部门预算的法律基础 727
一、部门的法律地位 727
二、部门预算主体 731
三、部门预算的法律效力 735
第二章 部门预算的编制 739
第一节 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 739
一、部门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739
二、部门预算编制方法的演变 740
三、增量预算法 742
四、零基预算法 744
第二节 编制部门预算流程 747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整体规程 747
二、编制部门预算的具体程序 751
三、部门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755
第三节 部门预算报表体系 756
一、部门预算报表体系的总体设计 756
二、部门预算报表体系的构成 757
三、部门预算录入表数据勾稽关系 769
第四节 部门收入预算的编制 770
一、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的编制内容 771
二、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的程序与要求 772
三、部门收入预测 772
第五节 部门基本支出预算 774
一、基本支出预算内涵 774
二、目前基本支出预算的范围 775
三、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779
第六节 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 785
一、项目支出预算的内容 785
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 789
三、项目库管理 794
第七节 部门预算编制的国际比较 796
一、英国的部门预算 796
二、美国的部门预算 799
三、加拿大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 803
四、瑞典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 804
五、法国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 806
六、借鉴与启示 807
第三章 部门预算的改革 813
第一节 部门预算改革的效应分析 813
一、经济效应 813
二、管理效应 816
三、政治效应 820
第二节 中央部门预算改革历史回顾 822
一、2000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 823
二、2001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 828
三、2002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 830
四、2003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 834
第三节 地方部门预算改革模式 836
一、河北省部门预算改革 836
二、黑龙江省部门预算改革 840
三、天津市部门预算改革 844
第四节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847
一、部门预算改革中的计算机应用 847
二、部门预算进一步改革的具体设想 853
第四章 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859
第一节 “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概述 859
一、“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概念 859
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演变 859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存在的必然性及与税收的区别和联系 867
四、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意义 869
第二节 财政分配渠道多元化的形成 870
一、政府收费的性质和范围 870
二、税、费并存的合理经济意义 872
三、政府收费的原则 873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作用 874
五、财政分配渠道多元化的形成 874
六、我国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877
七、乱收费产生的影响 880
第三节 “收支两条线”处理的实践与基本经验 880
一、现阶段我国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状况 880
二、中央与地方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益经验 890
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893
第四节 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896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为改进与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奠定思想和政治基础 896
二、以预算管理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快财政制度建设步伐,推动“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899
三、加强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并最终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901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制度改革,建立以税收为主的政府收入机制,将“收支两条线”管理向纵深推进 903
五、加强相关改革与政策措施的配套,为改进和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907
第五篇 公共财政下预算会计及其业务核算 913
第一章 预算会计概述 913
第一节 会计与预算会计概述 913
一、会计概述 913
二、预算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916
三、预算会计的主体与客体 918
四、预算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922
五、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和分级 924
六、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927
七、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等式 931
第二节 预算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933
一、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933
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 934
三、预算会计的记账方法 936
四、预算会计的会计凭证 939
五、预算会计的会计账簿 942
六、会计报表与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 945
第二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 947
第一节 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 947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 947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任务和作用 947
三、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948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账务组织 950
第二节 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956
一、财政性存款 956
二、有价证券 958
三、暂付及应收款项 959
四、在途款 960
五、预拨款项 961
六、与财政周转金相关的资产 962
第三节 财政总预算会计负债的管理与核算 964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负债的特点与分类 964
二、应付及暂收款项 965
三、预算举借的债务——借入款 966
四、借入财政周转金 967
第四节 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入的管理与核算 967
一、一般预算收入 968
二、基金预算收入 971
三、专用基金收入 972
四、资金调拨收入 972
五、财政周转金收入 974
第五节 财政总预算会计支出的管理与核算 975
一、一般预算支出 975
二、基金预算支出 978
三、专用基金支出 979
四、资金调拨支出 979
五、财政周转金支出 981
第六节 财政总预算净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981
一、结余的核算 982
二、预算周转金的核算 983
三、财政周转基金的核算 984
四、净资产的管理 985
第七节 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 986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概述 986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主要报表的内容、格式及编制 988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决算的准备工作 989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资产负债表编制举例 993
五、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和分析 997
第三章 行政单位会计 1000
第一节 行政单位会计概述 1000
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概念 1000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和任务 1000
三、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 1001
四、行政单位会计科目 1003
第二节 行政单位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004
一、流动资产 1004
二、有价证券 1010
三、固定资产 1011
第三节 行政单位负债的管理与核算 1013
一、应缴预算款 1013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 1015
三、暂存款 1016
第四节 行政单位收支与净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017
一、行政单位收入的管理与核算 1017
二、行政单位支出的管理与核算 1020
三、行政单位净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024
第五节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 1026
一、行政单位会计年终决算的准备工作 1026
二、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报表的格式、内容及编制 1027
三、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审核和汇总 1034
第四章 事业单位会计 1036
第一节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1036
一、事业单位及预算管理办法 1036
二、事业单位的概念 1037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1037
四、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 1039
第二节 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041
一、流动资产 1041
二、对外投资 1050
三、固定资产 1052
四、无形资产 1053
第三节 事业单位负债的管理与核算 1054
一、借入款项 1055
二、应付及预收款项 1055
三、应缴款项 1057
第四节 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与核算 1059
一、财政补助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 1059
二、拨入专款 1061
三、事业收入 1061
四、经营收入 1063
五、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 1064
第五节 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与核算 1065
一、事业支出 1066
二、经营支出 1067
三、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与专款支出 1068
四、上缴上级支出与对附属单位补助 1069
五、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与结转自筹基建 1070
第六节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074
一、事业基金 1074
二、固定基金 1075
三、专用基金 1076
四、结余 1077
第七节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 1080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年终决算的准备工作 1080
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及编制 1081
第五章 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改革 1089
第一节 政府会计 1089
一、政府会计的功能与分类 1089
二、应计制政府会计 1093
三、应计制/现金制与绩效导向 1095
四、政府会计改革 1099
第二节 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1101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02
二、预算会计改革设想 1103
第六篇 公共财政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地方财政概述 1109
第一节 地方财政基本理论 1109
一、区域经济发展 1109
二、地方政府与地方行政 1113
第二节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1119
一、地方财政建设的发展 1119
二、地方预算和公共支出管理的改革 1129
第二章 公共财政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与经济发展 1139
第一节 地方财源建设的局限条件与两难选择 1139
一、地方财源建设的局限条件 1139
二、地方财源培育中的两难选择 1140
第二节 公共财政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146
一、环境建设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1147
二、转变地方政府理财观念,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1147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地方财源建设的必要保证 1148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风险投资 1148
一、地方政府发展新经济的制度准备 1148
二、科技园区与风险投资 1150
三、地方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1151
第四节 公共财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研究与分析 1152
一、公共财政下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取向 1152
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调整对财政支农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155
三、县级财政支农怎样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58
四、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探析 1161
第三章 公共财政条件下区域财源的持续发展 1164
第一节 区域财源建设与发展的质量评价 1164
一、质量和效益是财源建设与发展的核心 1164
二、财源建设与发展质量评价的基本内涵 1165
三、区域财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67
第二节 区域财源发展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1175
一、区域财源发展的必要性 1175
二、现行财政在促进区域财源发展方面的局限性 1176
第三节 区域财源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1179
一、区域财源发展中财政的支持方式 1179
二、财源发展中财政的支持途径 1181
三、区域财源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1184
第四节 区域财政聚财的管理方式 1186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聚财理念 1186
二、市场经济对区域财政聚财管理方式的要求 1188
三、现行区域财政聚财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1194
四、区域财政聚财管理方式的创新 1198
第四章 县乡财政与民族地区财政 1206
第一节 县乡财政概述 1206
一、县乡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1206
二、公共财政条件下县乡财政的地位与职能 1208
第二节 县乡财政支出 1209
一、县乡财政支出的构成 1209
二、县乡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1212
三、县乡财政预算支出的管理 1215
第三节 县乡财政收入 1216
一、县乡财政收入的构成 1216
二、县乡财政收入的特征 1217
三、县乡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 1218
四、农村税费改革 1218
第四节 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 1221
一、县乡财政困难的财政体制性诱因 1222
二、调整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基本构想 1225
第五节 民族地区财政 1229
一、民族地区财政的地位与特征 1229
二、民族地区财政管理 1231
三、民族地区财政与经济发展 1234
第七篇 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防范与控制第一章 积极财政政策概述 1241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1241
一、财政政策的涵义 1241
二、财政政策主体 1242
三、财政政策目标 1242
四、财政政策工具 1245
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1247
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249
第二节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1255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255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客观存在的可能性 1258
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可能性 1259
四、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前景趋势 1261
第三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效果 1262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1262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1269
第二章 财政结构政策与经济增长分析 1281
第一节 政府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1281
一、政府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1281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 1284
第二节 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1287
一、我国的税收结构 1287
二、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1290
三、我国的最优税制模式 1293
四、调整税收结构的政策建议 1295
第三节 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分析 1296
一、我国非税收入的规模 1296
二、非税收入与税收和经济增长 1298
三、非税收入的治理 1299
第四节 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1301
一、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301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1303
第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1304
第一节 财政平衡概述 1304
一、对财政平衡基本内涵的理解 1304
二、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问题 1305
第二节 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1306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1306
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 1308
三、国民经济中货币收支关系及总需求的扩张机制 1309
第三节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1311
一、财政赤字的基本概述 1311
二、我国财政赤字的成因与治理 1313
三、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1315
四、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1317
五、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1319
第四章 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风险防范 1322
第一节 财政风险概述 1322
一、财政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322
二、政府债务的基本类型 1324
三、我国当前财政风险成因分析 1326
第二节 我国财政风险的总体评估 1330
一、我国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 1330
二、政府债务总体规模的粗略匡算 1332
三、关于我国目前债务负担率的重新认识 1333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 1335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严重性 1335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来源、渠道与特征 1336
三、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整顿、防范和化解 1337
四、加强或有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的政策建议 1338
五、或有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分析框架 1343
第四节 我国财政风险控制分析 1347
一、我国财政风险总量控制实证分析 1347
二、我国财政风险控制安全区间分析 1352
第五章 国家财政安全与管理 1361
第一节 概论 1361
一、财政安全与经济安全 1361
二、财政安全与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1363
三、对国家财政安全的理性认识 1368
第二节 影响国家财政安全的因素 1370
一、国家财政安全运行的内部压力 1370
二、影响国家财政安全的外部因素 1383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财政安全的具体影响 1392
第三节 国家财政安全战略 1396
一、寓于国家安全的财政安全战略 1396
二、国家财政安全的战略认识 1397
三、国家财政安全战略目标及战略步骤 1400
第四节 确保国家财政安全的对策分析 1402
一、缓解财政风险、避免财政危机需要解决的几个迫切问题 1402
二、确保国家财政安全的外部基础环境 1410
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保国家财政安全的措施 1411
四、国家财政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国家财政 1415
第八篇 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及其法制化与信息化管理第一章 财政监督基本概述 1419
第一节 财政监督的基本内涵 1419
一、财政监督的涵义及本质 1419
二、财政监督的原则、范围及程序 1423
三、财政监督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424
第二节 财政监督的形式与内容 1427
一、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1427
二、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 1438
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 1442
第三节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 1449
一、公共财政对财政监督的内在要求 1449
二、财政监督与经济发展 1451
三、财政监督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451
第四节 我国当前财政监督体系的建立 1452
一、我国当前的财政监督体系 1453
二、财政监督不同主体的主要工作内容 1454
三、财政监督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 1460
四、划分财政部门监督内容的方法 1466
第二章 财政监督的工作方法及其效益评价 1469
第一节 财政监督的工作方法与人员选拔 1469
一、组织财政监督活动的标准和规范 1469
二、财政监督工作的常规方式与必要措施 1473
三、财政内部监督的操作方法 1475
四、财政内部监督的工作程序 1479
五、财政外部监督的操作方法 1482
六、财政外部监督的工作程序 1484
七、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的选拔条件与标准 1487
第二节 财政监督工作方式与技术方法的展望 1490
一、财政监督工作方式的研究 1490
二、财政监督技术方法的探讨 1497
第三节 财政监督与财政支出效益评价 1505
一、财政监督效益的确定和评价 1505
二、财政支出评价方法简介 1506
三、公共支出效益 1508
四、公共支出宏观效益分析法 1509
五、教科文卫以及行政事业支出效益的评价 1511
六、财政监督的效率与效益 1512
第三章 财政监督的法制化管理 1519
第一节 财政法制概述 1519
一、财政法制的概念及作用 1519
二、财政法制工作的基本内容 1522
三、提高财政法制工作质量的方法 1527
第二节 财政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 1529
一、财政监督法律依据的表现形式 1529
二、财政监督的法律依据 1531
三、财政监督的行政法规依据 1534
四、财政监督的规章制度依据 1537
第三节 财政法制监督检查 1541
一、财政法制监督检查的概念和意义 1541
二、财政立法监督检查制度 1543
三、财政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1546
第四章 新形势下财政监督机制的思考与完善 1550
第一节 我国当前财政监督工作概述 1550
一、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建设的主要情况 1550
二、我国近期财政监督实践的总体情况 1555
三、地方财政部门近期财政监督工作的新进展 1558
第二节 完善我国财政监督机制有关问题的研究 1560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法律体系建设的问题 1560
二、关于加强财政改革过程中财政监督职能的问题 1562
三、关于增强财政监督效能的问题 1563
四、关于建立健全财政监督运行系统的问题 1566
五、关于财政监督机构和专职检查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 1568
六、关于加强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工作的问题 1569
第五章 预算监督与财政预算信息化管理 1571
第一节 预算监督 1571
一、预算监督的涵义、任务及作用 1571
二、预算监督的地位和内容 1573
三、预算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1576
四、加强协调配合,做好预算监督工作 1579
第二节 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建设概述 1581
一、我国启动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背景 1581
二、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1582
三、“金财工程”建设的功能 1582
四、我国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 1583
第三节 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系统 1585
一、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系统概述 1585
二、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585
第四节 预算编制与管理系统 1587
一、建立预算编制与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1588
二、预算编制与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588
第五节 预算执行管理系统 1591
一、建立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1591
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592
第六节 我国“金财工程”的进展情况与今后的总体规划 1594
一、“金财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1594
二、今后我国“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1595
第九篇 相关法律法规 1601
第一章 综合类 1601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对中央财政专项支出资金实施监督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1601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整顿财税秩序切实强化财政监督的意见》的通知 1604
财政部关于财政部门追究扰乱财政秩序违法违纪人员责任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 1606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监督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608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通知 1609
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财政监督机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614
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617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1618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的通知 1623
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住房基金专用账户的通知 1624
财政部关于开展企业重新占有登记和换发新的产权登记表证工作的通知 1625
财政部 国家计委关于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关收费管理问题的通知 1626
财政部 国家计委关于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的通知 1628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1630
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1636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1637
财政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1640
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 1642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1644
财政部关于印发《因公临时出国用汇管理办法》的通知 1650
财政部关于调整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个人自费购汇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1655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部分国家储备商品补贴就地审核监督操作规程 1656
财政部侨联资产界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1659
财政部 监察部关于开展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的通知 1660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1668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监察部 审计署关于加强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通知 1672
财政部关于切实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补充通知 1675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管理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 1676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建设部关于专项治理涉及建筑企业收费的通知 1679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费用预案审核操作规程》的通知 1682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关于印发《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中央税收收入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687
第二章 预算类 168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68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1696
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1704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709
财政部关于加强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 1712
财政部关于制发《国债转贷地方政府管理办法》的通知 1714
财政部关于增发国债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 1716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718
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办法》的通知 1721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728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范围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 1730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的通知 1731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733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 1736
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741
财政部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办法 1742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网还贷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1745
财政部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清理和规范中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部门银行账户的通知》的通知 1746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预算结余资金处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1748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算编制软件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750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1751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税收征管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1755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暂行办法》的通知 1757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1760
财政部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763
财政部关于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的补充通知 1764
第三章 会计类 17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766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1772
财政部关于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 1777
财政部关于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通知 1789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1791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1794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1800
财政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验资工作的通知 1805
财政部关于下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的通知 1807
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和离休干部医药费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 1813
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1817
财政部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1822
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取的一次性入网费会计处理的规定 1824
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补充规定 1825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828
财政部关于印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1830
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通知 1836
第四章 税收及其他类 1838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838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18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186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186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18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1867
教育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继续做好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1869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1870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率的通知 187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1872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1874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1875
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 1875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1878
外债管理暂行办法 1880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1884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188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 1890
财政部 国家计委 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 1890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调整扶贫贴息贷款财政贴息结算时间的通知 189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189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大米、小麦、玉米增值税实行零税率的通知 1894
司法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做好普及税法工作的通知 1895
财政部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保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经费安排的实施办法 189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通知 1899
财政部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 190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 1918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单位2003年政府采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922
财政部关于取消行政审批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1927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928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通知 1930
财政部关于建立再就业资金统计督查制度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1933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财政部门参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935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1937
财政部关于授权各地专员办加强对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预算、财务监督的通知 1939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农产品成本调查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1942
财政部关于中央单位政府采购工作中有关执行问题的通知 1944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948
劳动保障部 财政部 国资委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的通知 1956
国资委 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的通知 1959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的企业所得税地区间分配办法》的通知 1961
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积极促进企业外贸出口的通知 196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 1964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补充通知 1966
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药税收政策的通知 1967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代理手续费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1967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 1968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违章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 1968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 1969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家禽行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紧急通知 1971
第十篇 各地先进工作经验交流 1975
浅谈公共财政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与经济发展&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财政局局长 云长勇 1975
部门财政与收支两条线管理&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财政局局长 马树军 1977
加强县级政府采购管理的几点思考&江西省信丰县财政局局长 曾志忠 1979
镇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及建议&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财政局 马训生 许长征 1983
以财政改革为主线 创新理财机制 振兴安次经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财政局 1987
公共财政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陕西省岐山县财政局局长 郑宗洲 1988
对会计中心资金管理的思考&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财政局 肖红梅 1990
从货币化补贴谈支出改革&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财政局 马友禾 1993
优化财源育支柱 创新机制增活力——南郑县财政改革发展纪实&陕西省南郑县财政局局长 张世文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