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评传》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少杰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1028911
  • 页数:542 页
图书介绍:

开掘丰富多彩的矿藏&谷斯范 1

题引 流连的人情 卓越的贡献 1

第一章 “旌表尚书之门”里的少年时代 1

一、“带着一身国耻以俱来的” 1

二、第一颗爱的种子 2

三、“解树匠”和“小五通” 4

四、“书香传家”的影响和“报锣的诱惑” 5

五、“白墨先生”和少年时代的社会思想 6

六、少年灵魂的教科书 8

第二章 在“五四”、“五卅”的洪流中 10

一、求学的道路和有决定性影响的人 10

二、桐城古文掩盖灵魂 12

三、婚姻的、爱的苦闷 14

四、在“五四”浪潮中 17

五、从《庄子》、《三叶集》、《沉沦》到《新青年》 20

六、鲁迅——“我的生命仿佛不能和这两个字分离了” 25

七、“剡社”和“迎经”斗争 26

八、三次失业的痛苦和曲折复杂的思想经历 32

九、“鄞奉地区党的创建人之一” 36

十、在“五卅”洪流里 40

第三章 青春诗魂 43

一、早起的创作宏丰的诗人 43

二、青春诗魂 46

三、“最初在中国唱挽歌的人” 48

四、浪漫的“知了” 56

五、新诗史早期未问世的两部重要诗作——《烘炉》与《髑髅哀歌》 60

六、早期小说及其它文学样式的创作 67

第四章 在大革命的风雨里 71

一、蒋介石的信邀 71

二、在北伐军总司令部里 73

三、常记起那“照出人肺腑的黑眼睛”——向周恩来同志汇报 77

四、迎着大屠杀的腥风血雨 80

五、驳“诗人的方法”——在文学革命论争中 87

六、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大革命时期一任叔对鲁迅的追随 93

七、瀛台之行 98

八、鲁迅称誉的短篇小说家 103

第五章 “继大漠而入险阻,涉大海而凌险浪”——左联时期 118

一、“镰刀与铁锤的铿锵之声” 118

二、王任叔与左联 122

三、罹难之后 123

四、殚精竭力,革命猛士病殁 126

五、抚孤恤寡图谋生计,讥刺时弊又陷囹圄 128

1、生计和“翻戏” 128

2、“指佞草” 130

3、“大众语”、世界语和星期读书会 131

4、“磨风剧社”案 133

六、投照于威严的镜鉴 135

1、勤聆教诲 憾无一谈 135

2、照示自己的镜鉴——在两个口号论争中 136

3、“爱是伟大的,憎也是伟大的” 138

4、王任叔和鲁迅共同的朋友 129

5、失而未失的镜子 141

第六章 文学理论的坚实奠基和小说创作的辉煌里程 144

一、在新文学观、新文学理论的建设中 144

二、文学理论的第一本著作——《常识以下》 147

1、散金碎玉 珠联璧合 147

2、二重人格与作品创作 148

3、“司机”与“枕木” 150

4、精深思辩的“对演”论 151

三、现实主义者的路 152

四、多色的灵魂,深刻的心境,血淋淋的人生写照——三十年代小说论 156

1、“多色的灵魂”,全般社会生活的图卷 157

2、熟稔相知,喊出贫弱者的苦痛和愤怒 160

3、同黑暗搏击,揭出“党国治世”的丑恶 162

4、爱与恨的变奏——三十年代小说的人性观 164

5 、弄潮浮沉 大浪淘沙——长篇小说《某夫人》 167

6、把精神分析引入创作的先导 168

7、漫笔勾画 隐喻讥讽——三十年代小说的讽刺特色 169

8、精深的创作论 圆熟的技法和语言 175

9、生活轨迹的投映和动态的对演 181

第七章 “孤岛”上文化抗敌的巨擘(上) 186

一、黑夜弥天 187

二、“使生命屈服于斧钺,则我亦不辞” 190

三、“我要窃取天上的火” 195

四、呐喊出民族高亢的吼声——“孤岛”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 197

五、晓角·蜂虿·匕首·《鲁迅风》 205

六、唤醒国魂的金石之功——编校出版《鲁迅全集》的卓越劳绩 209

七、传播历史的声音 214

八、“他是一座真正的桥梁” 218

九、沥血在“孤岛”上的“抗大” 221

第八章 “孤岛”上文化抗敌的巨擘(中) 226

一、“鲁迅风”杂文论争评骘 226

1、论争的缘起与发展 227

2、论争的焦点与根本问题 234

3、论争的历史镜鉴 236

二、对“与抗战无关”论的斗争——兼说八十年代“与抗战无关”新论 238

1、余波延宕近半个世纪的论争 238

2、“抗战八股”是讥诮讽刺和“见树不见林之谈” 241

3、“‘无关’之‘关’是‘釜底抽薪’” 244

4、关于“与抗战无关”新论 249

第九章 “孤岛”上文化抗敌的巨擘(下) 257

一、大时代的哲人 257

二、“以正义为甲胄,以公理为长矛”——战斗的国际时事评论 261

三、披棘治林 开辟杂文运动新天地 264

1、早期的杂文创作 264

2、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265

3、“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267

4、“斑斓的血迹,正是战斗者的姿态” 268

5、用杂文作为投枪,作为迫击炮,“安内而攘外” 270

6、投映着这样一个时代 273

7、鲁迅笔法·鲁迅风格·“活鲁迅” 274

8、杂文理论的贡献 282

9、王任叔和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杂文运动 284

四、鲁迅研究奠基者的新开拓 288

1、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 289

2、对鲁迅思想、世界观的研究 290

3、对鲁迅艺术观的研究 294

4、对鲁迅小说的研究 296

5、中国鲁迅杂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302

6、开鲁迅比较研究的先河 309

五、文学理论大厦的奠基与构建 313

1、文学理论的奠基作——《文学读本》与《文学读本续编》 314

2、《扪虱谈》和《窄门集》 324

(1)密切、执著地为抗战服务 325

(2)抗战文学的阶级性问题 326

(3)抗战文学的人道主义问题 327

3、深阔、严格、坦诚的文学批评 328

六、在汉奸、卖国贼灵魂的折襞里游刃——“孤岛”时期的小说创作 336

七、“用戏剧的形式”“袭击一个目标” 340

第十章 转战香港和星洲 353

一、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 353

二、艰难屈辱的航程 360

三、星洲狮声 363

四、展开反法西斯文学运动 367

五、在星洲文化界抗敌工作团里战斗 370

第十一章 在风下之国(上) 374

一、海角天涯共艰危——王任叔和杨骚 374

二、与日本兵营毗邻的反法西斯同盟 381

三、在炼狱中——泗拉巴耶村 385

四、伯·巴人与争独立求解放的波浪 389

第十二章 在风下之国(下) 394

一、现代文化史上两位巨子间的友谊——王任叔和胡愈之 394

二、王任叔和郁达夫在南洋 401

1、相逢战斗在狮城 401

2、“莫把头颅换葫芦” 402

3、“黄糖落价,请勿抛出” 404

4、真情男子凄寂的人生 405

三、印尼民族的旷世绝唱——巴人未问世的史诗《印度尼西亚之歌》 408

四、光耀千古的海外英魂—我国第一部反映华侨斗争的历史剧《五祖庙》 420

第十三章 香岛十月 英婺陨沉 428

一、在“九华径”的日子里 428

二、印尼研究的奠基作 432

三、香岛陨英婺 海峤哭精魂 437

第十四章 出任驻印尼特命全权大使 446

一、《远东民族革命问题》 446

二、在共和国诞生的欢乐里 448

三、出任驻印尼特命全权大使 450

第十五章 刻在文学出版史上的王任叔时代 455

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黄金时代 455

二、殚精竭诚 无私殉献 460

第十六章 《文学论稿》和文学研究的新开拓 464

一、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奠基作——《文学论稿》 464

1、应着时代的呼唤——从《文学读本》到《文学论稿》 464

2、宏大的新文学理论系统的构建 465

3、文学理论的代数学——“论稿”的哲学思辩 467

4、“师心独见,锋颖缜密” 468

5、“论稿”的民族化品格 474

6、文论教材史上的开山奠基作 475

7、时代的印记 476

二、文学研究的新开拓 477

1、在理论的“雷区”里探索 478

(1)辩证的人性观 478

(2)摆脱形而上学束缚的典型论 480

2、指路明津 引向高深处——五十年代的中外文学评介 482

3、高论宏裁谈“西游” 484

4、掘发精深 博论恢弘——建国后的鲁迅研究 487

第十七章 受难者圣洁的灵魂 492

一、“遵人民之命”的杂文创作和“左”的批判狂潮 492

二、在受难的日子里 498

三、圣洁的灵魂 502

第十八章 最后的辉煌 506

一、中国印尼史研究的开山奠基作——《印度尼西亚古代史》和《印度尼西亚近代史》 506

1、治印尼史的战略思考 506

2、沤心沥血著印尼史 508

3、鸿篇巨制 洋洋大观 511

4、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513

二、在印尼及东南亚研究的时空里 516

三、浙东农民斗争的历史画卷——长篇小说《莽秀才造反记》 517

四、山重水复革命路——《冲突》、《浮渣》、《女工秋菊》及其它小说遗稿 524

五、悲剧的最后 530

六、地迥天长的怀念 535

1、涤除历史的烟尘 535

2、天南地北共招魂 536

后记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