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力的理论与实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锦光,张光宏,王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0900587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合作共同在宁波市举办了三次年度行的有关“司法公信力”的学术研讨会,本书即是三次研讨会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成果合集。书中探讨了我国司法机关树立司法公信力之路的现实状况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诸多司法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导论 1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的基本内涵 1

一、司法公信力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1

二、司法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3

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缺失及成因 4

一、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外在表现——公众对司法信任度的缺失 4

二、司法公信力缺失的成因——司法信用能力缺失 6

第三节 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满意度的途径 9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础 9

二、公正司法和司法公正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核心 10

三、司法中立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条件 10

四、司法公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11

五、提升司法能力是司法公信力重塑的必要手段 12

六、司法终局性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保障 13

七、廉洁自律是司法公信力复位的必要保证 13

第四节 结论 14

第一章 法院独立审判 15

第一节 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宪法法律规范 16

一、《宪法》关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定 16

二、法律关于法院独立审判的规定 17

第二节 宪法权力分工体制下的法院独立审判 18

一、审判独立原则与党的领导 18

二、审判独立原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

三、审判独立原则与行政权 23

四、审判独立原则与检察权 24

五、审判独立原则与法院组织体制 25

六、审判独立原则与媒体监督 27

第三节 法院独立审判的意蕴 29

一、法官独立审理案件 29

二、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30

三、实现法院审判独立应具备的社会条件 31

第四节 法院独立审判与西方司法制度的本质区别 32

一、审判独立不同于西方的司法独立 32

二、民主集中制下的审判独立 33

第五节 法院独立审判存在的困境 34

一、审判权的地方化 35

二、法院组织机构和审判活动行政化 36

三、法官职业大众化 36

第六节 法院独立审判的前景 37

一、完善宪法法律制度 37

二、以加强法官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改革 38

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法律监督 43

第二章 司法公开 44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内涵 44

一、司法的内涵 44

二、司法公开的内涵 46

第二节 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48

一、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 48

二、司法公开的现实意义 51

第三节 司法公开的立法概况与内容 54

一、司法公开的立法概况 54

二、我国司法公开的内容 57

第四节 我国司法公开存在的问题 59

一、司法公开的案件范围 60

二、审理案件的公开程度 60

三、审判公开是否包括向当事人公开? 62

四、法官心证的公开 63

五、判决书的公开 64

六、二审程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公开 68

七、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的关系 70

八、新闻监督与司法公开的关系 71

第三章 司法自律 73

第一节 司法自律的概念界定 73

一、“司法”的意涵 73

二、自律的意涵 76

三、司法自律的意涵 77

第二节 司法自律的正当性 78

一、司法自律是司法权基本品性的内在要求 78

二、司法自律是审判独立的前提 82

三、司法自律有助于司法公正 84

第三节 司法自律的实现机制 85

一、法官自律机制 85

二、审判委员会的自律机制 90

三、法院的自律机制 95

第四章 能动司法 101

第一节 能动司法的理论逻辑 102

一、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动主义 102

二、中国语境中的能动司法 103

三、现代司法中能动司法的表现形式 105

第二节 能动司法的实现方式 107

一、法官能动性的实现 107

二、能动司法的实现途径 110

三、能动司法在诉讼领域的具体应用 112

第三节 能动司法的界限 115

第四节 能动司法的现实意义 118

第五章 司法终局 120

第一节 既判力的理论基础 121

一、既判力的本质论 121

二、既判力的根据论 123

第二节 既判力的范围 125

一、既判力的时间范围 125

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127

三、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134

第三节 既判力的应用 139

一、既判力与职权调查主义 139

二、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原则 139

第四节 既判力的排除 141

一、设置再审事由的理论 142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再审理由设置 144

三、我国行政诉讼的再审事由分析 146

第六章 证据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150

第一节 民事证据规则重点问题研析 150

一、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150

二、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转换 153

三、证据的资格认定与价值认定 155

四、自由心证与心证规制 157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适用证据规则的难点 159

一、举证时限的把握 159

二、新证据的理解 160

三、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 161

四、证人的出庭作证 162

五、鉴定人出庭作证 163

六、特殊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 163

第三节 裁判文书中证据规则部分的改进 166

一、存在的问题 166

二、裁判文书的改进建议 166

第七章 法官的法律解释 168

第一节 法官释法的正当性 169

一、法官释法的必要性 169

二、法官释法的可行性 173

第二节 法官个案解释权的缺位 176

一、制度缺失 177

二、现实失范 179

第三节 法官释法的内涵 181

一、法官释法的含义 181

二、法官释法的目的 182

三、法官释法的对象 184

第四节 法官释法制度的建构 188

一、法官释法的原则 188

二、法官释法的程序 193

三、法官释法的路径 195

四、法官释法的方法 197

第五节 结论 199

第八章 法律规范的选择适用 200

第一节 法律规范选择适用的类型化分析 200

一、事实争议下的法律规范选择 201

二、法律冲突下的法律规范选择 203

三、情理冲突下的法律规范选择 206

四、法律漏洞下的法律规范选择 213

第二节 法律规范选择适用的过程化分析 216

一、法律解释的探析 216

二、法律推理的考量 218

三、利益衡量的探究 220

四、法律拟制的考究 222

第三节 法律规范选择适用的职业化分析 224

一、司法知识的积累 224

二、司法经验的积淀 225

三、法律思维的形成 227

四、职业道德的塑造 228

第四节 结论 230

第九章 裁判的论证模式 232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与裁判的论证 232

一、我国裁判的论证发展 232

二、裁判论证乏力的原因 235

三、裁判论证与司法公信 239

第二节 裁判论证模式的目标价值 243

一、裁判论证的价值追求 243

二、裁判论证的基本原则 246

三、裁判论证的语言技巧 248

第三节 裁判文书论证之改良 251

一、证据与事实之间 251

二、推定事实之论证 253

三、事实与法律之间 258

第十章 案例指导制度 262

第一节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基础 262

一、我国判例法传统提供了历史基础 262

二、现实司法实践提供了现实基础 264

三、严密而等级分明的法院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 268

第二节 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与作用 269

一、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统一法律适用,促进司法统一 269

二、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270

三、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实现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 271

第三节 中国式案例指导制度的性质 271

一、指导性案例与西方国家判例法的区别 271

二、指导性案例的法律地位 273

第四节 中国式案例指导制度的模式设计 278

一、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 278

二、指导性案例的选择标准 281

三、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程序 282

四、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