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3
摧毁 3
两人行 8
逃 16
风雨 25
阿嘉 37
长久之计 61
女工日记 65
阿衣 104
存目:小教堂、贫民窟的消息、转变、赤道 107
散文 111
我们的旗 111
向尖锐的斗争线上迈进 112
新年的梦想——答《东方杂志》 114
保卫大上海 116
救亡和读书 122
病 125
学生与学死 128
进退之间 132
怀乡散记 136
怎样打破环境的沉闷 140
旧调重弹——“九一八”周年纪念感言 142
新加坡散记 149
鲁迅精神 157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生活·思索·学习”之六 159
上升和下降——“生活·思索·学习”之十 161
杂话“五四” 164
我们不允许黑暗日子重新回头——一个华侨为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的控诉 167
第三十三个春天——北京,我亲爱的家乡 169
新的起点——关于河北高中的回忆 175
关于创作的回忆 180
关于民盟马来亚支部的一些回忆 186
我所熟悉的胡愈老 190
我衷心信赖的同志和长者——怀念沈兹九 192
郁达夫殉难四十年感言 194
《郁达夫年谱》序 197
怀杨骚 198
向沙汀同志的创作学习 202
别沙汀 203
忆洪丝丝 204
迟到的敬礼——遥念李汝琳 206
评论 211
一二八事变后的鲁迅和茅盾 211
升学与出路 214
看完了上海各学生剧社“为援助东北义勇军”的公演 217
烟幕的防御——关于文艺论战的一封信 219
迎接民族解放战争 230
怎样开展南洋的文艺运动——评小红先生的《关于南洋的战时文学》 233
速写与杂文——《抗战文艺讲座》之六 236
果戈理与《死魂灵》——为果戈理131周年诞辰而作 238
关于马华文化现实化问题 243
从宗教改革说到形式主义 246
南洋的新阶段 248
马华青年与中国抗战 253
几点不同的理解 258
《人民是不朽的》与《虹》 261
略谈文艺写作及其他 265
读《屈原》 269
介绍《野草》 273
论罗亭——“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之三 277
孔乙己和吕纬甫——“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之五 281
哈姆莱特——“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之七 284
人间的爱,艺术的光荣——纪念高尔基 287
关于印尼的小说 289
马华文艺运动散记 292
《阿Q正传》的杰出成就 295
进化论在鲁迅思想发展道路上的意义 299
读艾芜的《南行记新篇》 304
一点补正 306
关于高长虹——答客问 308
研究资料 311
鲁迅等:同时代人记金丁(辑录) 311
杜康:一九三二年中国文坛的鸟瞰(节录) 319
沈端先(夏衍)谈《孩子们》 320
苏汶(杜衡)谈《孩子门》 321
侍桁:文坛上的新人(节录) 322
姜德明:关于《摩尔宁》 323
孙犁:叫人记得住的小说 326
梁永:两本文坛回忆录 327
《现代》杂志:跳汽车问题 329
赵遐秋、曾庆瑞:《中国现代小说史》(节录) 330
王锡荣、李兵:访问汪金丁先生 331
文坛消息一束 333
孩子剧团:告别上海 335
新加坡鲁迅逝世十一周年纪念大会 338
(日本)池田孝:一九三〇——三四年中国文学的动向(节录) 340
(新加坡)方修:《金丁作品选》前言、目录 342
(新加坡)林万菁: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节录) 349
(新加坡)杨松年:金丁与新马华文文学(节录) 351
(新加坡)刘蕙霞:怀念汪金丁老师 381
(新加坡)尤今:致金丁信(节录) 386
李安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概述(节录) 388
汪乔英、汪雅梅:金丁人生鲁迅缘 393
汪雅梅:跟随胡愈之伯伯南洋逃难 398
附录 409
汪金丁传略 409
《尖锐》目录 411
春天的果实、征稿启事、我们的广告 412
《尖锐》编校后记 413
《孩子们》后记 415
《学文周刊》编后话 416
《在三星旗下》后记 417
《往事与文化人》后记 418
金丁作品编目 419
《金丁文集——我仿佛在梦中》目录 436
编后记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