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治 2
非分的恩典不可常有 2
为卿不复上凌烟阁 2
怎会没有奇才 3
皇帝亲自给大臣调药 3
割肉藏珠 4
装出来的笑脸 4
你不需要我送东西了 4
三次被停职的开国元勋 4
干儿子太多会惹祸 5
妻强夫弱,不得为官 6
李师旦反黑为白 6
皇帝的警告 6
被皇帝出卖的大臣 7
效率最高的告密者 7
事已至此,朕也没办法 8
中国第一个检举箱 8
每日上朝,必与家人诀别 8
请客莫请告密者 9
“罗织”比“党锢”之祸更甚 9
不能给敌人钥匙 10
价值三十万钱的“斜封官” 10
负薪者有宰臣之心 10
欲做官,终南有捷径 12
现在臣敢当宰相了 12
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 12
被气死的酷吏 13
“君瘦民肥” 14
皇帝送柑橘 14
这等小事就不用我表态了 14
权力过重要制约 15
上班迟到要打板子 15
退朝皇帝请吃饭 16
玩忽职守被贬官 16
此崔敬嗣非彼崔敬嗣 16
被气死的将军 17
浮夸虚报成风 17
如今选官,没钱不行 17
二百天任命八百官员 17
同级的官员应享受同样的待遇 18
一封信值千匹绢 18
你多少得受点污辱 18
不能为了一个盘子而治罪 19
活埋告发者 19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19
崔群拒“连署” 20
陛下错了 20
韩愈以“鬼”喻为政 20
见皇帝是否该称臣 20
竟不仁到如此地步 21
士大夫不敢出门 21
县令亲自来拉船 21
一人得势,“造福”一方 22
宰相上朝吓出汗 22
寝殿柱上挂政绩 22
不知为何升迁 23
改一字被降职 23
罢官后的表彰信 23
律政 26
从“断右趾”到“加役流” 26
执行死刑要重复报告三次 26
有了戴胄,难道还会冤死人吗 26
法律不是朕一人的法律 27
抢谁都同罪,未遂也坐牢 28
子女藏私房钱,判刑三年 29
偷鸟者死 29
耽误紧急文书,罪加三等 29
中男不得入军 30
先砍头,再表彰 30
无人敢越“严公界” 31
十羊九人牧 32
盖高楼会被打板子 32
食品致人死亡,所有者判绞刑 33
柳浑强谏依法判案 33
他想让朕失去民心 33
破坏法律比贪赃受贿更甚 34
皇帝也怕他三分 34
不能因才枉法 34
朕珍惜的是祖宗的律法 35
皇帝说情也无用 35
武功 38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38
李世民旗鼓退突厥 39
令四夷归服的战役 39
迫敌数千里,堪比霍去病 40
以后还敢和天子交虞吗 40
建立大功的时候到了 41
回纥不再为边患 41
唐朝版的“特洛伊木马” 42
两酷吏毁掉大唐最精锐部队 42
李光弼的“地道战” 43
改良版的“草船借箭” 43
一战损失二十万大军 44
五百骑兵怎能抵挡十万人马 45
料定敌将必投降 45
不战强敌自退 47
永不过时的疑兵之计 47
交通 50
拒绝高丽称臣的皇帝 50
因丧伐人,朕不取也 50
史上最牛的大使 50
第一次见到西洋美女的皇帝 52
视出洋为畏途 53
终老于唐的中日混血儿 53
死里逃生的喜娘 54
劫杀五百日本使者的唐朝官员 54
最早的“熊猫外交” 55
最早的“体育外交” 55
脾气最大的唐朝使者 56
吓坏日本的二千唐朝访日使团 56
写进日本史籍的外交丑闻 57
和大诗人结交的外国使者 57
唐玄宗有一位来自中亚的洋贵妃 58
多次遣使来唐的越南王 59
参加科举考试的外国留学生 59
第一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 59
第一个和亲的真公主 60
为悔婚竟毒死使臣 60
贡举 64
科举也有“少年班” 64
考生流行“打秋风” 64
进士归吏部 64
“等第”与“中第” 66
只有一人参加的考试 66
让他们都算中了吧 66
无法下笔 67
“常杂”与“鲍帖” 67
“五老榜” 67
曾题名处添“前”字 67
不在乎一个进士 68
只能中个进士了 68
请痛快换个题目 69
“盖世文章” 69
我说过的话算数 69
考题被泄露 70
换状元 70
找对了人 70
亲自主持殿试的皇帝 71
武则天发明“密封卷” 71
一字不写得第一 71
无一人及第 72
不见花落地 72
查名须向榜头看 72
不胡诌应数 73
只求文章中考官 73
诗来诗往 74
“借诗”考出第一名 74
父名犯讳,子不得中进士 74
诚恨遗才 76
望江叹穷 76
失意人写诗泄愤 76
考试风波 77
一百钱买诗 77
我说话太婉转了 78
为天下穷书生争口气 78
金汤镀了出长安 78
拿一张来 79
梅权衡押韵 79
姓名颠倒 79
“口吃进士” 79
“破天荒钱” 80
错认颜摽作鲁公 80
三十次考不中再谋官 80
想当尚书需改讳 80
湛郎及第,彭伉落驴 81
考中进士仍惭愧 81
夫妻相逢竟不识 81
发牢骚科举无望 82
不喜欢科举的宰相 82
这么好的举子不敢用 82
大诗人竟是作弊高手 83
主动请群众监督的监考官 83
美女爱状元 84
脸皮最厚的状元 85
皇上钦点进士及第 85
宰相子弟好当官 85
得益于猫儿狗子 86
有幸大家“同年” 86
自己制榜文 86
占卜前程 86
千里应试 87
文苑 90
皇帝夺帖气死和尚 90
贤妃赋诗拒召见 90
无人能比虞世南 91
斗鸡文章惹祸 91
之问有“口过” 91
为夺诗杀亲外甥 92
骆宾王续诗灵隐寺 92
打架打出的文学家 93
诗人原来善拍马 93
如此文章,趁韵而已 94
读不懂的诗 94
张怀庆窃诗 94
奉诏评诗 95
苏颋文思若泉涌 95
学士争诗 95
“金龟换酒”交李白 97
何必珍珠慰寂寥 97
我儿子怎能在他下面 97
原来是徒有虚名 97
史青五步成诗 98
因写作致富的文人 98
白居易出口诗歌 100
大文豪写文赶鳄鱼 100
韩愈系带 100
念诗能治病 101
班孟坚与班固何干 101
古人很淳朴 101
韩公子只识金银 102
不愿看见这样的恶鸟 102
写诗逼人殉夫 102
吟诗丢官 102
众人写诗骂皇帝 104
一步登天《长恨歌》 105
皇帝亲赋离别诗 105
李白要砸黄鹤楼 106
杜甫写诗为求官 106
以诗免罪 106
“问头”诗与“目连经” 108
为性爱交欢赋诗 109
孟郊吟诗废曹务 111
“准敕恶诗” 111
三步成诗贺皇帝 111
心正则笔正 112
险些从此不比诗 112
高适改诗 113
杜牧饮的不是山西杏花村酒 113
州亦难添,诗也难改 115
鲁班门前掉大斧 116
卓识 118
你只是个乱世的雄杰 118
天子不能靠杀死只野猪娱乐 118
皇帝的话不敢信 118
不要过多讲究仪容礼貌 119
受礼不是为了自己 119
愿相公无权 120
王珪的自知之明 120
杀人夺妻对不对 120
不用再改了 121
天地万物有消长 121
裴知古听声知人 121
不必仰仗高门博虚名 121
鞭打儿子平兵变 122
太子不应妄自议论宫外之事 122
五百年才出一贤人 122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 123
夫人有远见 124
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124
天子应当考虑社稷的安危 124
不拘一格 125
裴光庭分析形势 125
冰山难靠 126
颜真卿未雨绸缪 126
追查不宜太急 126
自己家的儿子最可爱 126
幸亏我没有靠山 127
“五不可留” 127
王式高人一筹 127
屏退姬妾免惹祸 128
韩滉的用人之道 128
三问而不答的李德裕 128
天子不能做失信的事 129
牛拉碑屋 129
廉俭 132
当官不为置田地 132
宰相之子无官位 132
三送门帘 132
宰相树立俭朴风 132
皇帝下旨让官员收礼 133
李师古不敢送礼 133
仪有此人不受贿 133
卢怀慎清正廉洁 134
李勉不贪金 134
不让馈赠的东西玷污自己 134
郑余庆请客 135
不吃饼皮 135
驸马不得戴纱绫 135
皇帝穿粗布 136
这是在败坏我的家风 136
明察 138
“丢失”的告密信 138
逆子伏法 138
给自己买棺材 139
裴子云判牛 139
伪造的告密信 139
董行成识贼 140
诬告者现形 140
像神仙一样明察善断 140
为太子解脱嫌疑 141
听哭声断真凶 141
可疑的送信人 141
阉宦 144
边令诚陷害二将 144
太监和嫔妃都惹不得 144
被软禁的太上皇 144
公开伸手要官当 145
吓死皇帝的太监 145
皇上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146
面带笑容者实深不可测 146
请陛下赐以紫衣 147
灯黑杀人时 147
宦官不过是家奴而已 148
皇帝身边的“无间道” 148
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148
宰相被吓得告老还乡 149
不可让天子有闲空 149
太监和大臣们的总决战 150
宦官受贿谎报军情 151
把皇帝关进院子里 151
佞幸 154
谁是佞人 154
赵元楷嗅脓 154
改来改去的家谱 154
此儿可恕,孰不可容 154
为修坟累死县令 155
灾异竟能当祥瑞 155
拍马屁不要命 156
甘当“猪羊”的卑劣文人 156
侯大不识字 156
为男宠作传 157
献妹得官 157
应说莲花似六郎 157
二子终将为祸 158
虚报战功 158
“四其御史” 158
胡延庆献龟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