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构造单元划分 1
一、大地构造位置 1
二、构造单元划分 1
三、主要边界断裂 2
第二篇 前寒武纪基底地质特征 7
第一章 地层 7
第一节 新太古界米兰岩群(Ar3M) 7
一、宏观地质及岩石组合特征 7
二、剖面描述 8
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11
第二节 古元古界达肯大坂岩群(Pt1 Dk) 14
一、宏观地质及岩石组合特征 14
二、剖面描述 15
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16
第三节 新元古界蓟县-青白口系索尔库里群 17
一、岩石地层划分 17
二、岩相类型、基本层序及层序地层划分 22
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25
第二章 岩浆岩 26
第一节 新太古代变质深成体 26
一、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体(Ar3 gnγδo) 26
二、二长花岗质片麻岩(Ar3gnηγ) 33
第二节 古元古代变质侵入岩 34
一、片麻状闪长岩(Pt1 δ) 35
二、片麻状石英二长闪长岩(Pt1 ηδo) 38
三、片麻状石英正长岩(Pt1 ξo) 41
四、碳酸岩(Pt1 kc) 44
五、基性岩墙群(Pt1 N) 46
六、古元古代侵入岩演化规律及成因与构造环境 47
第三章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51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 51
一、区域变质岩类型和特征 51
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54
第二节 区域性混合岩 66
第三节 区域变质作用 67
一、主要变质矿物特征 67
二、变质相带划分 74
三、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估算 77
四、变质作用期次和变质时代 78
第四章 构造形迹特征 81
第一节 构造层主要特征 81
第二节 基底变质岩构造形迹 81
一、面理构造 82
二、褶皱构造 83
三、线状构造 83
第三节 构造变形序列 84
第四节 构造旋回及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84
一、五台旋回 84
二、吕梁期构造旋回 85
三、中新元古代盖层沉积 87
第三篇 拉配泉地区红柳沟-拉配泉加里东期结合带区域地质特征 89
第一章 地层 89
第一节 早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拉配泉岩群划分 89
一、宏观地质及岩石组合特征 89
二、剖面描述 91
第二节 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96
第二章 岩浆岩 99
第一节 早古生代奥陶纪基性侵入岩 99
一、地质特征 99
二、岩石学特征 99
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00
四、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 101
第二节 奥陶纪—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 103
一、克孜勒乌增东闪长岩体 103
二、喀腊大湾中游东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 106
三、大板布拉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体 109
四、乌鲁尼克齐勒萨依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体 111
五、拉配泉北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 113
六、克孜勒塔斯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 114
七、大平沟正长花岗岩体 116
八、玉勒肯塔赫塔依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 118
九、奥陶纪—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 120
第三节 寒武-奥陶纪火山岩 122
一、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火山岩地质特征 122
二、喷发韵律、旋回及火山岩相 123
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27
四、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 133
第三章 蛇绿混杂岩 136
第一节 基本地质特征 136
第二节 岩石组合及其特征 138
第三节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40
一、岩石化学特征 140
二、稀土元素特征 144
三、微量元素特征 144
第四节 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环境及就位机制讨论 145
一、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 145
二、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 145
三、蛇绿混杂岩就位机制探讨 146
第四章 构造变形特征 149
第一节 褶皱构造 149
第二节 断裂构造 150
第三节 构造变形序列 153
第五章 结合带洋-陆转化过程 155
第四篇 拉配泉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区域地质特征 158
第一章 地层 158
第一节 晚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因格布拉克组 158
一、宏观地质及岩石地层特征 158
二、生物地层划分 161
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163
第二节 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 164
一、宏观地质及岩石地层特征 165
二、地层层序及形成环境 169
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169
第三节 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 169
一、宏观地质特征及基本层序特征 169
二、剖面描述 171
三、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层序及形成环境 173
四、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174
第四节 新生界第四系 175
一、中更新统冰碛、冰水堆积(QP2gl-glf) 175
二、上更新统冲洪积堆积(QP3apl) 175
三、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堆积(QP3-Qhapl) 176
四、上更新统冲洪积+全新统风积堆积(QP3pl + Qheo) 176
五、全新统洪冲积堆积(Qhpal) 176
六、全新统湖沼沉积(Qhf) 177
七、全新统风积(Qheol) 177
第二章 侵入岩 178
第一节 晚古生代二叠纪侵入岩 178
一、花岗闪长岩(P1γδ) 178
二、二长花岗岩(P1ηγ) 183
三、二叠纪侵入岩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 185
第二节 中生代侵入岩 186
一、三叠纪侵入岩(Tηγ) 186
二、白垩纪正长花岗岩(Kξγ) 190
第三章 阿尔金断裂系 192
第一节 阿尔金断裂 192
一、拉配泉地区阿尔金断裂的一般特征 192
二、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时限 193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 196
一、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变形形迹 196
二、新构造应力场特征 197
三、山体隆升与盆-山耦合 198
第三节 晚古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序列 202
第四章 拉配泉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 203
结束语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