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历史与词语误用 20
一 过去的未来 21
二 传统中国的“妇女” 25
三 社会史的界限 29
四 历史性的词语误用 37
附录:编史与词语误用 44
第二章 论“妇女” 63
一 历史上的主体妇女 65
二 制造女人(“女性”) 76
三 再造“妇女” 82
四 妇联和作为国家范畴的“妇女” 87
第三章 进步论:中国女性主义的基础 98
一 公民身份和国际主义 101
二 梅生和中国妇女问题 107
三 高铦和20世纪20年代进步论女性主义的主体“妇女” 112
四 殖民现代性 121
五 性别主体理论中的(女性)无缺陷问题 125
六 进化、异性恋诗学、“人格”:岛村民藏、易家钺和陈德徵 139
七 结论 161
第四章 殖民现代性: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 177
一 新女性 180
二 马克思女性主义主体 204
第五章 毛泽东民族主义:丁玲思想中的“妇女” 255
一 毛泽东民族主义的主体“妇女” 260
二 毛泽东主义、妇女和政治表述,1942 281
三 《“三八节”有感》和文学上的“妇女”问题 286
四 写作、情感和“妇女” 299
五 “过去的未来”中的“妇女” 305
六 丁玲——后—毛泽东时期共产党妇女运动的偶像 31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李小江的市场女性主义 337
一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的群众基础 339
二 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科学与妇女研究 349
三 李小江的市场女性主义和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理论 353
四 李小江与性 381
第七章 全球化:戴锦华与20世纪90年代后结构女性主义 395
一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即有关异性恋的性 401
二 文化研究 426
三 口头书写与文化地图 446
结论 462
参考书目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