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定义 2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6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 6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9
三、如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14
第三节 温州的民营经济及其研究意义 16
一、长时期争议的焦点:“姓资还是姓社” 16
二、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 17
三、对温州民营经济研究的意义 21
第二章 温州模式的形成及其发展 24
第一节 温州经济的起源:温州模式形成的历史成因 24
一、悠久的经济历史与对现代工业影响深远的手工业经济 24
二、传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27
第二节 建国后的温州经济:从被遗忘的角落到温州模式的崛起 30
一、改革开放前低迷的国民经济和夹缝中生存的民营经济力量 30
二、改革开放带来温州模式的形成 34
三、二次创业将温州经济推向新高潮 44
第三节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温州模式 47
一、产业发展的选择: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 47
二、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矛盾 49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9
四、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不平衡 51
第三章 温州区域经济的构成特点 52
第一节 产业结构特点 52
一、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概述 52
二、产业特点分析 56
第二节 地域经济结构的特点 71
一、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73
二、经济地位不平等 73
三、收入两极分化有加大的趋势 74
四、工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74
第三节 城乡经济发展模式 76
一、温州经济的城乡构成与变动特征 76
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78
第四章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80
第一节 规模特点:从家庭企业发展为“小巨人” 80
一、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家庭工业的蓬勃兴起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80
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民营企业规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84
三、规模经济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86
第二节 民营经济行业状况考察 90
一、第一产业:从农村联产承包制到适度规模经营 90
二、第二产业: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发展 92
三、第三产业:从传统的第三产业走向全面繁荣 96
第三节 民营经济县域分布的二元性 100
第五章 民营经济发展对温州经济结构的影响 108
第一节 民营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08
一、民营经济与工业增长的关系的数量分析 109
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民营经济结构的关系 114
第二节 民营经济对工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124
一、各所有制工业产业结构比较 124
二、90年代以来的工业支柱产业 129
第六章 农村经济发展与县级区域经济结构 137
第一节农村经济发展特点 137
第二节 影响县域经济结构的因素 141
一、县域产业结构特点及对经济水平的数量分析 142
二、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水平的数量分析 144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的特点和作用 146
一、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147
二、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148
三、加快了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城市进程 149
四、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151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153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153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157
第七章 民营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61
第一节工业增长效率分析 162
一、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函数的估计 162
二、各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增长因素比较 166
第二节 工业增长效益分析 171
一、中间消耗和增加值率 171
二、资金的运用效益 172
三、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 175
四、亏损额和亏损面 177
第三节 促进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79
一、工业增长质量的国内比较 179
二、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水平 181
三、改革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183
第八章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温州人现象 186
第一节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 186
一、民营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86
二、从农村家庭企业到股份合作企业 188
三、从股份合作企业向企业集团化发展 190
四、股份合作企业制度创新后的新趋势 193
五、对股份合作制的再认识 196
第二节 走出温州的温州人现象 198
一、在外温州人的基本情况 199
二、在外温州人的风采 201
三、温州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 205
第九章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政府政策 208
第一节 民营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08
一、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208
二、观念的更新 210
三、企业家的素质 214
四、市场竞争 216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218
一、规模经济 218
二、行业的选择 224
三、经营观念的转变 226
四、经营方式的转变 227
第三节 民营经济扶持政策 231
一、支援技术开发 233
二、支持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 234
三、支持技术人才引进 235
四、建立信息情报体系 237
五、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服务 238
六、金融支持 238
七、在其他领域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 239
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