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农村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对象 1
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村环境学 2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环境学 5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8
第一章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概述 10
第一节农村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 10
一、原始农业阶段 10
二、古代农业阶段 11
三、近代农业阶段 12
四、现代农业阶段 16
第二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17
一、森林生态系统 18
二、草地生态系统 20
三、湿地生态系统 22
第三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3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4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 31
第四节农村环境与灾害之间的关系 33
一、灾害的概念 33
二、我国农村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4
三、我国农村主要人为灾害的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8
第五节农村环境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42
一、气候变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42
二、改善农村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45
第六节农村环境与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 48
第七节农村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1
一、经济发展对农村环境的正效应 52
二、经济发展对农村环境的负效应 53
第八节农村环境与发展机制之间的关系 55
小结 58
第二章农村环境问题的技术治理 60
第一节土壤污染治理 60
一、土壤污染现状 61
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62
三、土壤修复技术的实施过程 71
四、当前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重点与发展前景 71
第二节水污染治理 74
一、水污染现状 74
二、农村水污染来源 75
三、水污染治理 77
第三节大气污染治理 82
一、大气污染概况 82
二、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83
三、农村大气污染来源 84
四、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85
第四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94
一、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及种类 94
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97
第五节噪音污染治理 102
一、噪音的基本概念 102
二、噪音的危害 103
三、农村噪音污染来源 103
四、噪声防治及管理措施 105
五、噪音的运用 107
第六节技术治理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108
一、加强农村适用型气候变化应对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108
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09
三、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0
四、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110
五、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控制技术及管理 111
小结 112
第三章农村环境问题的生态治理 113
第一节生态治理的理论 113
第二节生态治理案例分析 116
一、生态农业模式 116
二、有机农业模式 120
三、绿色农业模式 122
四、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的生态治理模式 126
第三节生态治理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134
一、发展生态农业 134
二、退耕还林 137
小结 143
第四章农村环境问题的文化治理 144
第一节农村环境问题的文化根源 144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 145
二、个人主义与机械论自然观的影响 146
三、科技至上观念的影响 147
第二节文化治理相关理论 148
一、西方生态伦理学的观点 148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环保思想 150
三、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理念 151
第三节文化治理案例分析 165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 165
二、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狩猎文化 168
第四节文化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 171
一、树立全民参与的理念,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172
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生态文明 173
小结 175
第五章农村环境问题的制度治理 177
第一节制度治理的理论 177
一、农村环境恶化的制度因素分析 177
二、中国环境管理制度发展历程 180
三、传统治理制度 181
四、善治 183
第二节制度治理模式的构建 185
一、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治理模式的转变 185
二、公众参与 185
三、环境非政府组织 188
第三节制度治理案例分析 193
一、德国空气污染治理 193
二、日本大气污染治理 194
三、“绿色王国”不丹 195
四、丹麦气候岛 196
五、从松花江事件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198
第四节制度治理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200
小结 204
主要参考文献 205
后记 207